浅析黔西南那郎金矿区控(容)矿构造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2021-10-30 03:59鹏,罗隆,赵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北西岩性断层

吴 鹏,罗 隆,赵 敏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五总队,贵州 安顺 561000)

1 成矿地质背景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集中区是我国著名卡林型金矿矿集区“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1-3]。那郎金矿区是近年来赖子山背斜寻找金矿的重要发现。该矿区比邻烂泥沟、紫木凼、水银洞、长田、者相等大型金矿床。周福明等[5]对该区地质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并预测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矿区构造位置位于板昌逆冲断层西部,坡坪逆冲断层以东的夹块区域,处于板昌逆冲断层前缘带。对区域重力和区域航磁资料分析表明,矿区位于关岭-贞丰-隆林南北向地球物理异常带上,是地壳深部一条极为重要的地球物理界线,可能是一条超壳断裂(王砚耕等,1995),大型区域断层为深部金来源的良好通道,为金矿流体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1.1 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是泥盆系至三叠系,以三叠系广布为特征,二叠系次之,泥盆系和石炭系仅见于少数背斜核部。出露地层总厚逾万米。二叠上统为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三叠系则以细碎屑岩为主。

1.2 区域构造

区域性构造主要有赖子山背斜、灰家堡背斜、黄家坪子背斜、纳哥背斜、戈塘背斜、坡坪逆冲推覆断层及板昌逆冲推覆断层等,属区域性控矿构造,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格局,控制了各时代地层展布及众多金矿床(点)的分布。

2 矿区构造地质特征

矿区的构造格局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经历了复杂的复合构造变形,根据区域形迹组合特征,其区域应力场依次为南北向挤压、东西向挤压、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挤压(见图1)。

图1 黔西南州那郎金矿区地质构造略图

其中以NW-NWW向的江南复合造山带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并伴有逆冲断层和逆冲推覆构造。

2.1 褶皱

黄家坪子背斜位于矿区中部,全长约8Km,背斜宽1Km~3Km,为矿区主体构造,被后期F1断层错断。北段为北东向,南段为北北东向,核部地层最老为吴家坪组,两翼依次为罗楼组、新苑组,为一宽缓直立背斜。核部底层见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

2.2 断裂

主要的控矿断裂F8位于黄家坪子背斜北西,走向北北东,倾向西或北西西,倾角34°~59°,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断距50m~300m,为压扭性逆断层,在矿区北部伴随该断层发育有多条次级构造,形成了羽状断裂。断层破碎带内见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有机碳化等蚀变,见断层角砾岩、断层透镜体、断夹块等断层标志。

主要的控矿断裂F5位于黄家坪子背斜南东,倾向西或北西西,倾角48°~62°,主体走向北北东向,南段因受F1区域性大构造的破坏,走向变为南东,北西盘上升,南东盘下降,断距100m~500m,为压扭性逆断层。见硅化、黄(褐)铁矿化、有机碳化、方解石化等蚀变现象,见断层角砾岩、牵引褶皱、地层倒转等断层标志。

矿区的构造被后期为北西-南东向发育的F1平移断层错断,F1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北西向的剪应力使前期的部分构造走向发生局部偏转,并将黄家坪子背斜错断。

图2 那郎金矿区80号勘探线剖面图

3 控(容)矿构造与矿体的空间关系

3.1 背斜

背斜控制Au-11号矿体,该矿体位于背斜核部靠南东翼,产出于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一段地层,其走向大致沿背斜长轴方向展布,倾向南东。背斜核部的钻孔深部显示,样品矿化厚度5.63m,矿化最高品位0.70×10-6。

3.2 断裂

F8主断裂控制了Au-1、5、7号矿体,次级构造控制了Au-2、3号矿体。

矿体的走向及倾向受构造控制,并随构造裂隙带选择有利的岩性进行富集、展布,矿体品位和厚度随着岩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有尖灭再现的现象,且在纵向空间上具多层性,深部矿石品位相对地表更高,最高单样矿石品位达19.87×10-6。

主要控矿断裂F5控制Au-14、17、18号矿体,矿体走向及倾向沿断层展布,并随其次级构造富集,牵引褶皱的部位,是金的富集点。在不同的岩性段品位有差异,有尖灭再现的现象。

4 金矿化控矿因素

矿区金矿化受构造、地层、岩性的三重控制,其走向、倾向伴随断层走向、倾向的变化而变化,均富集于碎屑岩地层,含矿岩性均是碎屑岩、不纯碳酸盐岩、角砾岩等岩石。断层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及容矿空间,地层控制了矿体的富集场所,岩性控制了矿体的品位分布。

5 成矿预测

据研究,矿区背斜核部、F8主要控(容)矿断裂北西、F5主要控(容)矿断裂及其次级构造区域,存在有利的断裂、地层、岩性组合,且在上述地段已发现矿体的多层、矿化、蚀变、歼灭再现等特征,是成矿的重要靶区。

6 结语

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控(容)构造地质特征、控(容)矿构造与矿体的空间关系、金矿化控矿因素等资料及结合以往开采的矿体数计综合分析研究,F8断裂尤其是羽状断裂北西部,是寻找深部盲矿体的重要靶区;F5断裂与背斜核部的复合部位,尤其是已有矿化显示的核部,是寻找盲矿体的有利空间。下步地质工作应注重该地段的综合分析研究,突破局限性思维,在有利的断裂、地层、岩性组合部位有望发现新的大型的盲矿体。

猜你喜欢
北西岩性断层
页岩断层滑移量计算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我早有准备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