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哈陇休玛加当地区金多金属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因素分析

2021-10-30 03:59井孟恭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0期
关键词:褐铁矿硅化热液

井孟恭

(青海省第二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 地质特征

加当地区大地构造处于南邻东昆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出露的基岩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组,晚三叠世埃拉山组。主要断层为NE向,次要断层为NW向和近乎EW。NE方向和近EW方向构造与成矿关系最密切。侵入岩出露主要为加里东期的晚奥陶世变辉长岩[1]。华力西期早二叠世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印支期晚三叠世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燕山期早侏罗纪期花岗岩斑岩。

2 球化学测量

本次在加当地区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了13处Au异常(表1),12处As异常(表2),10处Sb异常(表3)。

表1 加当土壤测量Au元素异常特征表

表2 加当土壤测量As元素异常特征表

表3 加当土壤测量Sb元素异常特征表

Au-As-Sb元素组合异常:组合异常套合程度较好,从中圈出了7个异常群,编号为AP-1、AP-2、AP-3、AP-4、AP-5、AP-6、AP-7,其中AP-3异常群位于测区北侧,在二长花岗岩和大理岩地层的接触带(F1区域构造带)附近,该断裂北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南侧为大理岩和白沙河组片麻岩,在AP-3异常群内发现金矿(化)体,异常形成与构造蚀变带内金矿化有关。

3 围岩蚀变及夹石

加当地区的围岩蚀变种类多,地表常见硅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围岩蚀变有明显的分带现象,由外到内依次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化和钨钼矿体[2]。近矿围岩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和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岩石较为破碎。

主矿体中心部位工业矿体与低品位矿体相互复合、分枝现象常见,部分地段有夹石现象,规模较大的夹石在主矿体中心部位0勘探线出现,夹石形态呈透镜状。矿体边部夹石较多,呈楔状、大透镜状、不规则状,成份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花岗斑岩。夹石对矿体连续性的破坏在中心部位影响较小,而主要表现在矿层边部使矿体出现分岔复合现象。

4 矿体特征

带内岩石普遍破碎,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及赤铁矿化。带内发现金品位最高1.46g/t。含金构造蚀变带由两条金矿体和一条金矿化体组成。矿体特征叙述如下:

(1)金矿体:共圈定两条金矿体,均由探槽TC1314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长约40m,宽约1.06m~1.39m。品位1.38~1.46g/t。矿体走向呈东西向,倾向15°左右,倾角60°左右。含矿岩性为碎裂状斜长花岗岩,岩石具较强硅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

(2)金矿化体(Au-2):矿体形态呈脉状,由探槽TC1421控制,长约80m,宽1m。品位0.45g/t。矿化体走向呈东西向,倾向15°左右,倾角60°左右。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状斜长花岗岩,岩石具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3]。

5 成矿因素分析

加当地区分布的三叠纪侵入岩-二长花岗岩岩体中富含W、Mo、Cu、Pb、Zn、Au、Ag等元素,岩浆冷凝成岩过程中,分异出含有Cu、Pb、Zn、Au、Ag热液,为成矿物质富集提供了条件。后期受岩浆岩侵入挤压及构造影响,在地层内部产生大量张性裂隙,且大理岩具较高的孔隙度,为含矿热液运移—沉淀赋集提供了通道和场所。三叠纪中酸性岩浆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富含气液组分的成矿流体(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碳酸盐岩,其后岩浆热液继续活动,同时金属硫化物充填富集成矿,形成了加当目前加当金矿化体。属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矿床。

猜你喜欢
褐铁矿硅化热液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蚀变类型及蚀变流体的分带特征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热液锆石鉴定特征及在热液型金矿床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
唐钢360m2烧结机低成本生产实践
浅谈赞比亚蒙布瓦地区褐铁矿“帽”与铁质砾岩的成因关系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