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圆梦花山

2021-10-30 02:31朱秋平
文史春秋 2021年8期
关键词:左江国家文物局花山

朱秋平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通过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漫漫申遗路,值得我们回顾。

花山申遗扬帆启程

200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刊发题为《广西壮文化瑰宝花山壁画濒临消失》的报道,引起中央领导重视。4月20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情况汇编》上批示“请文物局加强指导”。5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赴广西宁明花山调研,对花山岩画保护作重要指示。

2005年2月20日,《光明日报》刊登短讯《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破损严重岌岌可危》。自治区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全力拯救花山岩画。花山岩画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2006年11月23日,陈至立亲临花山考察,一再叮嘱“一定要很好保护”,强调治理病害,无论什么方案都要“慎之又慎”。

2014年8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考察宁明花山,提出加强保护传承,加快推进申遗的要求,并题词“骆越根祖,岩画花山”。

广西非常重视对花山岩画的研究和岩画本体的保护。早在20世纪80年代,广西就组织了一次长达数月的沿明江、左江的岩画调查研究。2001年始,有关部门再次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到花山,对岩画病害进行勘察与诊治,召开一系列咨询、研讨、评审会议,经过数年的勘察试验,寻找到一条适合花山岩画的抢救性保护和长期治理相结合的路子。2009年12月8日,花山岩画保护工程在花山岩画保护管理站举行开工仪式,一场岩画保护战正式拉开序幕。

花山岩画病害复杂多样,其中岩石风化开裂最为典型,主要是由于光、温、水、大气以及地球引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根据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以及花山岩画病害的不同特点,专家组研发了适合花山岩画岩片开裂的黏结材料—水硬性石灰,用于花山岩画的抢救性加固工程。

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联合了中国地质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德赛堡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广州白云文物保护有限公司、甘肃中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等部门具体实施。工作分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岩画本体开裂点加固、岩画本体开裂整体加固四步进行,以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花山岩画保护工程是广西左江岩画保护的转折点,它揭开了中国岩画大规模实施保护新的一页,是中国岩画保护史上的里程碑工程。

岩画保护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有”(有保护机构、有记录档案、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规定,1987年9月1日,宁明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花山岩画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1988年1月13日,花山岩画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宁明县建立花山岩画保护站,开始对花山岩画的日常保护管理。

2000年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划定公布花山岩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5年,宁明县文物所根据划定的范围,埋设界桩,做保护标志,并按高要求编写、整理,完成《花山岩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这些工作为日后的岩画保护和申遗奠定了基础。

2011年7月,自治区申遗办、自治区法制办开展左江岩画保护立法调查;2012年11月27日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岩画保护办法》,为左江花山岩画提供了专项保护的规章依据。

花山岩画申遗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9年12月10日,宁明县人民政府上报《关于要求申报花山崖壁画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请示》,要求把花山岩画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表达了壮族人民对花山岩画申遗的强烈愿望。

世界遗产最早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3种类型。2003年6月,宁明县完成《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花山岩画》文本编写,以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类型开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申报。2004年11月25日,花山岩画顺利进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备选名录》。

花山岩画申遗进行时

2006年9月11日,为推进我国世界文化遗產预备名单重设工作,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组织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副主任陈耀华,浙江工艺美术学校校长王征等一行,对广西预选项目宁明花山岩画进行考察并指导开展申遗工作。

2006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通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共35项,花山岩画以文化遗产类型列入,排第24位。

2010年1月,自治区决定加快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相关部门立即进行《广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方案》的完善和《中国广西花山岩画世界遗产价值体系研究课题计划书》的研究制定,同步开展一系列相关前期工作。

为了更好地把握申遗方向,更高程度的保证申遗成功,2010年3月,国家文物局原巡视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应邀实地考察宁明花山以及邻国越南老街阿坝的岩刻,以挖掘和提炼花山岩画的普遍价值及其独特性和唯一性。郭旃认为,花山申遗应增加岩画申报点,以体现该遗产的完整性。2010年4月9日,广西区内专家咨询会提出,以整个左江流域岩画、以明江和左江龙州段岩画、以宁明明江段岩画为提名对象的3种方案进行申报。

为准确选定申遗提名地,保证工作切入点的科学性,增加申遗的可操作性,2010年6月9日,广西左江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的16名专家出席会议,围绕广西左江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项目名称、遗产类型、遗产提名地(点)、突出普遍价值基础研究资料建设及课题设计、价值研究国际参照方向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讨论。专家认为,以“左江岩画”作为遗产项目名称,能体现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主张把左江岩画做成文化线路,以宁明花山岩画点为主,选择沿江数个重要点为辅,组成遗产提名地(点)。因此,申遗名称由“花山岩画”改成“左江岩画”,遗产提名地由原来仅为宁明县,增加了龙州县、江州区和扶绥县。为避免“花山岩画”和“左江岩画”发生混淆和误解,在2012年3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的《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中,申遗改为“左江花山岩画”。

2012年3月21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有关领导实地考察花山岩画,对花山岩画保护及申遗工作给予极大的肯定和支持。2012年10月10日,自治区领导考察花山岩画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花山保护、申遗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极大推动了花山申遗进程。

“文化景观”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第1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种新的遗产类型,主要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2012年11月,经请专家讨论,修改后的花山申遗文本以“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之名,又一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从最初由宁明县单独申报,到由宁明、龙州、江州、扶绥四县(区)联合申报,申报工作由自治区、市、县(区)三级共同推进。

按照世界遗产申报新规则,每年一个国家只能提名一个文化遗产项目。2013年11月20日,区内外13位专家对广西的灵渠、花山岩画两个申遗项目进行评估并作申遗排名投票。花山岩画以6∶7一票之差落后于灵渠。面对困境,崇左市领导要求大家不气馁,不松劲,不言放弃,一如既往奋力申遗。市委、市人民政府重新部署,作出“举全市之力”“目标不变,力度不减,人员不散”,继续做好申遗工作的决定。

当时,全国有包括花山岩画、良渚遗址在内的9个申遗项目,竞争列入2016年的申报项目。2013年10月和11月,有关专家对花山岩画申报范围再次进行考察论证,在绵延260千米的80余处岩画当中,选取遗存内容丰富、分布密集的105千米河段的38个岩画点,把岩画所在山崖、所临河流、岩画对岸台地共同构成的景观单元作为遗产的基本要素,所选岩画点在作画位置选择、作画技术、遗产普遍价值以及真实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都能得到高度体现。申报项目划分为3个区域:第一遗产区(宁明县明江段)、第二遗产区(龙州县左江段)、第三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左江段)。2014年3月,申遗正式文本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进一步修编与完善,申报名称最终确定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多年的砥砺前行,花山岩画申遗条件不断成熟,2014年12月30日,国家文物局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递交《关于推荐“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作为我国2016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函》,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报请国务院,确定“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2016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

2015年2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受理了中国政府的申报。

为加强队伍建设,做好申遗宣传攻势,2010年,自治区、市、县(区)相继成立左江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办公室,负责各项申遗工作的开展。

2010年5月17日,宁明县首先编制《宁明县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的任务职责,对各部门的任务进行分解并限时完成;提出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明确,组织机构完善,对工作职责、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

为使花山岩画申遗文本的编撰有更翔实依据,有关单位组织四县(区)沿左江岩画遗址考古调查,发现10余处古墓葬遗址,出土文物数百件,多项发现为广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对花山岩画研究和地域历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每年的“三月三”,宁明县举办“骆越祭祖大典”及“花山文化节”,吸引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无数国内外客人前来参与,他们或是前来寻根问祖,或是被花山之神奇所吸引,寻根探秘游蔚然成风;岩画驻地部门通过录制电视视频,举办岩画图片展览,让花山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扩大了花山岩画的传播,助推了花山申遗。

打赢花山申遗攻坚战

2012年以來,花山申遗在国家文物局、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崇左举全市之力加快步伐。2013年6月8日召开的崇左市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讨论会,明确“决心一次下定,措施一次到位,申报一次成功”的原则,把“左江花山岩画2016年申报成功”作为总体目标全力推进。

一是岩画保护工程完成及岩画监测站建成运行。

宁明花山岩画保护工程是左江花山申遗的基础工作,2009年12月开工,2015年4月竣工,历时5年多,通过科学的治理,有效改善了岩画的保存环境,获得国内外业界的赞誉。

岩画监测站是花山申遗考评必检项目。2013年7月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完成25亩土地征用及建设方案设计。方案于2015年2月得到国家文物局审定同意。2015年5月9日,花山岩画监测站动工,建设者头顶烈日,克服蚊叮虫咬、雷电暴雨、洪水等诸多困难,采取突击、加班等多管齐下的办法,于当年10月11日完成建筑主体装修和周边环境绿化工作。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布设监测机器人、高清摄像头、红外光谱监测器、自动气象站等,实现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并连接中国文化遗产监测总中心的目标。它按照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信息档案全面数字化要求进行建设,形成结构有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库,具备信息检索、统计、查阅、对比、分析等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岩画陈列展如期推出。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是花山申遗的必检项目,由自治区民族博物馆承担陈列方案编写及布展工作,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策划组、编写组、顾问组、审校组等策展团队,同时开展工作。设计方案数易其稿,于2014年8月8日通过专家评审。布展面积约3180平方米,首次在室内对宁明花山主画幅进行1∶1复制陈列;用沉浸式影像空间展陈形式,对左江花山岩画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这些新形式的展陈方式,在现场技术评估中得到国际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是遗产区环境整治如火如荼。

環境整治是申遗最为棘手的工作。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变迁,左江花山岩画周边环境需进行相应的整治。2014年3月,崇左市成立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专家以及岩画所在的县(区)管理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开展沿江环境调查。调查组兵分两路:一路顺流而下,详细调查岩画及岩画所在山体崖壁的地质情况;一路核查申遗范围的沿江两岸及村落环境,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整治方案。针对3个遗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民居杂乱无序、超高、突兀、不协调,在遗产区河段进行采砂、淘金、网箱养鱼等对遗产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因素,进行明确的强有力的清理整治。

2015年5月13日,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率队到崇左市开展调研,对花山岩画景观的保护和环境整治问题,给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崇左市委、市人民政府制定《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环境整治方案》,对所涉及的每一栋建筑、每一间民房、每一处河岸等,都作出细致的整改要求,并由干部挂点落实,限时完成。

四是众志成城,备战迎检演练。

迎检是花山申遗的重要环节。从2014年6月开始,有关方面就着手迎检工作准备,对讲解词的撰写、讲解员的选定等工作进行布置。2015年5月5日,左江花山岩画申遗环境整治推进会在崇左召开,与会专家根据现场考察情况,提出环境整治解决方案及申遗考评路线的设计。

国家文物局对迎接联合国考察方案审核后,提出包括预案及细节考虑等相关意见。崇左市申遗办重新调整专家考察线路,对沿江备选考察的宁明濑江、龙州白雪、江州坡利等几个村屯进行环境整治,选定地址,布置相关遗产的生产生活陈列展示,如宁明的壮族迎客活动、铜鼓舞、天琴弹唱,江州的麒麟舞,扶绥的白鹭舞等。

2015年6月15日至18日,自治区、崇左市申遗办组织全区精干力量开展申遗迎检现场演练。3个遗产区由各县(区)选派1名讲解员讲解。之后,专家建议选一最佳人选担任全程讲解,使讲解具有连贯性,让专家能通过讲解,全面了解花山岩画遗产的相关情况,要求讲解文辞生动、精练、到位。在讲解备选人员中,因我数十年来从事岩画保护管理,比较熟悉整个遗产的情况,能准确把握申遗文本的内容并应用于讲解,掌控、应变能力较强,经多次演练,被认为是较适合担任陪同国际专家全程讲解的人选。

2015年6月21日,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贝德纳里克率岩画专家组前来花山考察,由我陪同讲解,7月23日,国家文物局在崇左召开迎检工作讨论会,会上确定由我作为联合国专家考察时的现场全程讲解人选。

2015年9月23日,迎检彩排开始,这是一次由国家文物局安排的、按国际专家考评规格组织的一次实战演练,我全程陪同讲解。考察顺序为江州区扶绥县的第三遗产区—龙州县的第二遗产区—宁明县的第一遗产区,每个遗产区考察一天。通过3天演练,专家发现不少问题,最后确定将考察线路调整为江州区扶绥县的第三遗产区—宁明县第一遗产区—龙州县的第二遗产区,现场翻译由同声传译改为交替传译等,以求得最佳考察效果。

五是胸有成竹迎接考评获通过。

联合国现场考评,是决定花山申遗成功的关键环节。花山申遗现场考评被安排在2015年10月14日至17日,联合国派出的考评人员是印度岩画专家敏纳克什。在国家文物局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自治区、崇左市认真组织了考察迎检工作的实施,从后勤接待的人员、车船、食宿安排,到现场考察的区内备询专家准备、考察过程应变预案,都从细节考虑来逐项落实。

敏纳克什于10月13日到达崇左,14日开始沿江考察,我作为主讲人员全程陪同。在连续3天的现场考察中,敏纳克什仔细考察38个岩画点,详细询问当地政府、百姓对岩画的态度和历年来的保护情况。我通过多种讲解方式,详细生动地向专家传达左江花山岩画遗产的普遍价值及壮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等一系列内容,充分展现了一位基层管理者对岩画的热爱之情和精神面貌,多次得到专家的赞许,赢得现场考评珍贵的一票。2015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遗产申报国远程视频问询,专家组前往国家文物局,接受联合国驻法国巴黎的教科文组织总部问询。对接仅用10余分钟,得到佳音:关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中国政府不需要再提供任何补充材料,将提交2016年7月世界遗产大会进行最后表决。

骆越钩沉 梦圆花山

在中国多元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广西壮族先民骆越创造了璀璨夺目的花山文化。花山岩画独特的作画选址和高难度的作画条件,说明岩画在骆越生活和文化中占据着无比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显示他们在险恶环境下惊人的艺术创造力。他们使用独具特色、至今让人倍感神秘的方式和技术,创造出规模宏大、色彩艳丽、风格突出的岩画,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世界。

花山岩画申遗是壮族人民共同的心愿。自1999年宁明县率先提出申遗以来,为保护好这一历经2000余年的文化瑰宝,倾注了从国家到地方,从领导干部到人民群众太多的心血。

2016年7月10日,为期11天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大会审议包括花山岩画在内的29个申遗项目。

应世界遗产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项目组成有国家、自治区、崇左市3个层面的政府代表团和专家代表团,前往伊斯坦布尔参加大会。专家代表团于土耳其当地时间7月14日抵达伊斯坦布尔。7月15日,世界遗产大会于9时40分开始,中国代表团成员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会议的第一个议程就是审议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项目。主席台上已在陈述花山申遗项目的报告,电视大屏播放着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神奇而美丽的照片。会场一片寂静,大家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表决时刻,手心都捏出一把汗。10时20分,主席台上响起掌声,中国代表团团长站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台下响起一阵又一阵掌声和欢呼声。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了!花山之梦圆了!代表团成员含着热泪,欢笑着接受其他国家朋友的祝贺。此时,国内已是下午,广西、崇左四县(区)各界群众在岩画现场举行庆祝仪式,载歌载舞……

猜你喜欢
左江国家文物局花山
花山欢来啰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悠悠左江情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广西左江、右江流域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花山请你来
我在花山等你来
巫山
花山恋
花山,锦绣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