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联合国专家敏纳克什讲解花山岩画

2021-10-30 02:31朱秋平
文史春秋 2021年8期
关键词:克什左江花山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宁明县明江之畔,是战国至汉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骆越先民的遗迹,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15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文物工作者,守护花山28年,亲历花山岩画的保护与申遗全过程。至今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6年前花山申遗之时,陪同敏纳克什博士讲解花山岩画的亲历……

A角B角讲解员的选定

2003年6月,花山岩画开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经过数次的预备名单的重新确认和排序,左江花山岩画跻身全国申遗前列,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遗产项目。2015年1月,左江花山岩画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政府2016年申遗项目。世界遗产申报,按惯例需提前一年接受现场考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评审专家到申报国遗产地进行遗产普遍价值评估确认。

联合国专家的到来,需要一位资深的国内岩画专家陪同讲解,不想,这一重任竟落在我的肩上。现场考评在整个申遗过程非常重要,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自2014年始,自治区文化厅(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下同)就开始考虑迎检工作的筹备,着手开展遗产讲解词编写和讲解人员的选定。2015年5月5日,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推进会在崇左市行政中心召开,拟定国际专家的考评线路、讲解词撰写、讲解员选定等工作。

一天,在进入花山岩画区的路上,自治区文化厅的领导对我说:“所长,陪同国际专家的任务由你来挑了。”面对领导的嘱托,我毅然应允。但自己心想:你能行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做左江花山岩画申遗陈述啊!我心里一直在发毛。2015年7月23日,在申遗迎检工作讨论会上,我被确定为陪同联合国专家现场考评全程讲解员,也就是A角;另确定自治区民族博物馆吴伟镔为备选讲解员,即B角。任务既定,使命艰巨而光荣,如何完成好这一工作,我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总擔心花山申遗这一伟大工程砸在自己手上。为此,我无数次深入岩画区核查、了解,研究讲解词的现场运用,把握每个节点的时间安排以及考虑不同境况、不同氛围,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把讲解内容烂熟于心,这才有了较强的自信心。

初遇敏纳克什博士

2015年9月的一天,我得知准备前来花山进行申遗现场考评的联合国专家已确定,是一位名叫敏纳克什的印度著名岩画专家。她是位女博士,曾只身一人踏行印度很多岩画区,2014年获法国文化与通讯部授予“国家艺术与文字骑士”称号,一年前曾来考察过花山岩画。

这让我想起2014年7月在贵阳召开的国际岩画年会。7月15日,大会开始的第一天,因受台风“威马逊”影响,贵阳遭遇一场罕见的暴雨,严重内涝导致全城停电,给这次会议造成许多不便。会议结束,我们邀请与会的国外专家前往崇左考察左江花山岩画,一是弥补一下会议的遗憾,二是希望能为花山岩画申遗支招,敏纳克什博士就是被邀请的人员之一。

当时,崇左地区亦遭洪灾,域内许多道路被淹,考察受阻。7月20日,我们千方百计绕道来到龙州县的棉江屯,我陪同专家们冒着雨,穿水靴穿过甘蔗林,来到棉江花山对岸台地。当扒开甘蔗叶,一幅色彩红艳的岩画映入眼帘,专家们兴致勃勃,隔着滔滔左江远眺岩画,惊讶于神奇的画作。介绍完棉江花山的情况后,我对他们说:左江流域共有89处岩画地点,绵延260千米,这只是其中一处,还有比这更精彩的,特别是宁明县的花山岩画让人更震撼,但很抱歉,因洪水,前往宁明花山的船已全部停航,已无法前往。

两天后,洪水稍退,我带着同事往花山抗洪。水位还很高,大船仍无法前行,我驾驶着冲锋舟,好不容易来到花山。保护站被洪水浸泡过的痕迹非常明显,距地面有1.7米以上,从保护站往岩画区的低洼路段依然被洪水浸泡着,满是淤泥,仍无法通行。

7月23日,我正在花山抗洪,忽接通知,说几天前那批国际专家,有几个尚未离开广西,非到宁明花山看一看不可。游船尚未通航,经我建议,拟从下游的紫霞洞码头乘冲锋舟到宁明花山。我来不及换掉抗洪弄污的衣服,驾着冲锋舟往紫霞洞码头迎接他们。国外专家共10人,敏纳克什博士也在其中,我们乘坐冲锋舟逆水前往花山。

此时的明江,水流湍急,江面上不时出现随洪水下泄的漂浮物,撞击着冲锋舟,船体略显摇晃。我们好不容易来到宁明花山跟前,一堵巨大的绝壁高高耸立,斜凸在江面上,绝壁下是滔滔洪水,专家们惊叹不已:崖壁间,满眼赭红色的岩画图像,规模宏大、密集而壮观,令他们目瞪口呆……

冲锋舟不时被洪水冲往下游,我叫船长加大油门,开足马力,保持冲锋舟停留在岩画跟前。在发动机轰鸣声中,我放大嗓音,给专家们介绍花山岩画,面对险绝崖壁上的巨幅画作,从专家们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们对壮族先民的敬佩与膜拜。

再识敏纳克什博士

因为有了上一次幸遇,我想,敏纳克什博士此次来申遗考评,我就可以老朋友相待了,老朋友见面一定会有很多可聊的话题。

现场考评时间被安排在2015年10月14日至17日。13日上午,我在花山岩画保护监测站做好相关工作安排即撤离,简单收拾行李,带上早已备好的讲解资料和“道具”,驾着一辆跟随自己多年的岩画保护专用越野车,箭驰崇左。入住酒店后,我重新温习一下申遗文本和讲解内容,检查随身携带的“道具”和资料,按今后几天的行程需要排序分装好,放进一个提袋里备用:工作手册、自制小卡片、地图,还有笔墨纸砚、刻刀、印泥……有些在旁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小物件,却是我讲解使用的秘密武器。

10月13日,联合国派出的专家敏纳克什将由接待组于当天下午送到崇左国际大酒店。一年前我陪同国际专家考察花山岩画时,因是一大批人,没有更多地关注敏纳克什博士,对她印象并不很深,只是从拍摄的一些照片和其他途径了解到她的一些基本情况。

18时许,敏纳克什博士即将到达,我也在酒店门前迎候。不多时,一辆轿车驶入迎客区,敏纳克什博士走下车,我这才仔细地打量:她50来岁,身材不高,行动敏捷;一头披肩秀发,皮肤红里透黑,典型的印度女性形象;两眼大而圆,透出一股干练之气。

大家问候礼毕,我上前跟她打招呼并自我介绍:“敏纳克什博士您好!我叫朱秋平,曾在去年洪水的时候领着您去考察了棉江花山和宁明花山岩画,不知您可还有印象?”她一阵激动:“哦,哦!……”叽里呱啦说了许多,眼里放着光,单从这眼神,你就能感觉到她所说话的大概意思了。

我说:“很高兴,今天又见到您,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今后这几天,还由我来陪您到沿江各岩画点进行考察并为您讲解,希望您喜欢。”

“谢谢。”她回了一句我能听懂的汉语。

略带遗憾的夜行左江

之前安排的考察线路是从下游往上游逆水行进,也就是从第三遗产区到第二遗产区,再到第一遗产区逐一考察,被大家喻之为“渐入佳境”的考察线路。后经过几次演练,我建议把第一遗产区调整为第二天考察,喻之为“高潮迭起”的考察线路,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左江花山岩画,让专家获得更好的考察效果。

10月14日開始考察,上午首先参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专题展览,下午进行岩画现场考察。一个下午要完成第三遗产区18个岩画点和1个村落(坡利屯)的考察,时间有点紧。14时,我们乘车前往起始点公益村码头。我和敏纳克什博士相对而坐,翻译王毅坐我身旁,还有几位专家和领导陪同。

从下榻宾馆至公益村码头距离19.3千米,约需半个小时,沿途秀美秋色闪闪而过,我从“糖都”“锰都”“恐龙之乡”到“白头叶猴”等,详细地给敏纳克什博士介绍崇左市的基本情况,让她对这个新兴边关之城有了大概的认识。

到了公益码头,我们乘坐航监部门的执法船,沿江顺流而下。正值深秋,天朗气清,艳阳高照,河水碧绿,犹如一湾玉翠,快艇过处泛起层层白浪,“人”字形展开又拍打在两岸的崖壁上。我们站在船尾甲板上,任由凉风吹拂,赏着醉人的山水风光,读着先民的无字“天书”:驮柏山岩画、银山岩画、穿窿山岩画……我按顺序给专家逐个介绍,从岩画名称来源、分布情况、保存状况,岩画分期及其地理环境、景观格局的构成;再到岩画图像类别分析、作画地点的选择、彼此位置关系等,向专家娓娓道来。她听得很认真,能感受到她对岩画研究的深度以及对左江花山的极大兴趣。

每到一个岩画点,专家都会提出很多问题,还没走一半路,时间已用去一大半,我盘算着行程时间,一分一秒掐着向前行进,指挥行船的同志担心时间不够,催促船长加快速度前进。敏纳克什博士问:怎么船开得那么快,能否慢些,我想看仔细些,有些问题还要请教你……这个时候,只能满足她的要求。

船行至七星岩,太阳已明显西斜,后面还有6处岩画等着考察,特别是将军山和万人洞山岩画是这个遗产区的重点,如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那将是一个遗憾。于是我向她说明情况,她略加思索同意加快行进速度。这时天色渐暗,到了将军山,已几乎看不清江岸,快艇只能依靠夜航灯,减速前进。等到了万人洞山,我将望远镜递给敏纳克什,试图借助航灯,探照崖上的岩画来考察,可四周漆黑如墨,水面升腾起一层薄雾,强力的夜航灯穿过雾气,形成一道光柱,勉强照在崖壁上,而崖壁一片模糊,用望远镜已然看不清那神秘的“鬼影”了。

“非常遗憾,最后这几个岩画点没能看清楚。”我十分抱歉地对敏纳克什博士说,“是否完成明后两天任务后再返回来考察?”她耸耸肩,无奈地说:“也只能这样了。”

返程路上,因辗转奔走了一天,敏纳克什博士觉着有些累,侧在车上座位睡着了。我靠在座椅上放电影似的回想今天略带遗憾的行程,思考次日的计划,因为那是整个行程的重中之重。

回至崇左市区,已是华灯璀璨,我们匆匆吃完晚餐,旋即召开一天的工作总结会,美其名曰“夜总会”。大家相互查找问题,补足短板,完善各个环节,调整下一步计划。“夜总会”结束,已是午夜时分,我回至宿舍洗完澡,虽觉着疲惫,仍不能入睡,重新梳理第二天的讲解内容,再斟酌各个环节的衔接,方才安稳睡下。

充满魅力的明江之行

10月15日清晨,我起了个大早。9时整,我们准时出发,自崇左沿南友高速往宁明温泉码头。一个小时车程,我和敏纳克什博士聊起家常:从我与花山的故事开始,一个未满18岁的小伙子,来到花山乡间当老师,当领着学生来到花山春游,从此迷上岩画;因与花山结下不解之缘,最后成为一名岩画保护者;从风里来,雨里去,开展岩画调查、岩画病害治理研究,到花山大事记整理;从花山保护工程的试验、开工,到整个遗产区的划定保护;从花山岩画的前世今生到岩画守护者由“小朱”变成了“老朱”……敏纳克什博士听着,不时发出赞叹。

来到温泉码头,小小少年舞狮队欢迎仪式,拉开了岩画考察新一天的序幕。

我们乘坐骆越1号游船沿明江顺流而下。宁明遗产区虽只有4个岩画点,却是左江流域岩画群里最精彩部分:秀美的珠山、奔腾的龙峡山、高耸的蝙蝠山、神奇的花山。这里既是令人神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更是蕴含着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的瑰宝。一直以来,这里持续开展着岩画研究和保护,花山之谜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探寻,并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谁把南珠挂顶峰,

明江映照画重重。

时人尽叹漓江美,

不知此间别有容。

一座座青山高崖,一幅幅神秘画作,承载着壮族先民的悠久历史。此时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吟咏起一首自作的《临江仙·花山游》:

花山游,

绿水荡轻舟,

两岸翠竹连峰转,

千古岩画壁上留,

舟人共悠悠。

碧水映白云,翠竹绕青峰。游船在峰丛中穿行,我陪着敏纳克什博士站立船头,观十里明江山水画廊,看充满诗意的“牛拉竹排”劳作场景,赏读着骆越先民留下的岩画瑰宝……

濑江屯,是这天要造访的一个民族村落。泊船靠岸,我们沿着青石铺砌的古老码头往村口走去,上百年历史的扁桃树下、观音庙前,村民早已在此迎候,一片迎客歌声中,我们体验了花山战鼓、壮乡天琴、花山神拳等一系列民族节庆活动,还有制糖片、酿糖酒、舂糍粑、五色糯米饭等,让专家尽情领略壮乡丰富的民族风情。

中午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回至船上,继续考察行程。连续几个急转弯,一巨大山崖迎面扑来。

“前面就到花山了。”我转身告诉敏纳克什博士,“去年您曾经来过,是从下游坐着快艇来的。”

她似乎已想起当时的情景:“当时遇上了洪水,没能上岸。”

“是的,今天我带您到上面台地去,仔细看一看这世界最巨幅的岩画。”

船慢慢靠近花山,敏纳克什博士瞪着圆圆的双眼,微张着嘴,明显已被崖上的红色图像给震撼了。

我简略地介绍花山现状及周边环境保护情况,即引领着她上岸。她拾级而上,健步如飞,迫不及待要到崖壁下的岩画区一看究竟。我按着计划,边走边介绍着虬枝般的龙眼树、树上附生的野生“仙草”石斛,讲述花山“岜莱”名称由来,相关岩画的最早史料记载,探讨着千年未解花山之谜。我们穿过一片婆娑的凤尾竹林,沿着一条“S”形的木制栈道,似穿越历史时空,进入2000余年前的远古时期,与骆越先民进行一次对话。

“摩崖观壁画敬仰圣祖,拾级读天书恭颂春秋。”我们带着敬畏之心,步入岩画区。从岩画整体构图、个体分布、绘制方法、作画目的,到岩画典型图式“蹲踞人形”的创作,到正侧身人像的繁复表现,还有动物、羊角钮钟、环首刀、扁颈短剑等系列岩画语言体系的构成,我如数家珍给敏纳克什博士一一讲解;又从岩画的发现到近数十年来对岩画的保护研究,我滔滔不绝地讲述花山的前世今生。

时值晌午,晴空万里,阳光照在花山崖壁上,岩画区温度骤然上升,讲解员讲得绘声绘色,专家听得全神贯注,彼此就花山之谜展开有趣的讨论,衣服被汗水浸湿也浑然不觉。我递上纸巾,敏纳克什博士这才下意识地擦了擦额上的汗滴。随行领导担心她中暑,让我赶紧领她离开岩画区,然而敏纳克什博士坚持继续我们的讨论,看着她湿透的衣衫,我顿时心生许多敬重……

原计划安排一个小时的考察,已延长到两个多小时,敏纳克什博士临行时说:“花山岩画太神奇了,是我所见的最大的一幅岩画了,真的太震撼了!”我们不舍地退出岩画区,又考察了岩画监测站、灰窑屯以及岩画对岸的服务设施。这时,太阳已渐渐西沉,躲到了山的后面,空气一下清爽许多。我们乘船往下游的上金码头上岸,返回崇左市区。

工作了一天,大家都有点累。船舱里,我帮敏纳克什博士要了杯咖啡,自己沏了杯茶。我边喝茶边给她讲了一个关于花山的传说——《蒙大的兵马》。故事情节曲折而神奇,她听得很开心,脸上不时露出丝丝微笑,一身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我拿出随身携带的文房用具,打开一本册页,对着两岸青山绿水,画起画来。

敏纳克什博士很是好奇:“你还会画画,这画的是什么?”

“这是中国画,也叫水墨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艺术。”我边画边与她交谈,“现在我要把明江两岸的美景画在这本册页上,再以中国特有的书法的形式写上自作的花山诗词,送您作个纪念,您看好吗?”

“是真的?”敏纳克什博士很是惊讶,“太好了,谢谢!”

毛笔在册页上不停地翻转、跳动,画面浓淡干湿、墨分五色,不多时,一幅水墨淋漓的写意《花山秋色图》已赫然纸上。我在画的前后分别作了题跋,又以行书、草书两种书体创作了两首自作诗词,其中有曰:

巍巍一绝壁,皇皇两千诗。

是诗无一字,是画已依稀。

满目斑斑色,悠悠骆越史。

亘古千载事,不知起何时。

兀坐空搔首,舟楫星辰驰。

吁嘘如是梦,谜后任猜迟。

我一边挥洒着毛笔,一边给敏纳克什博士讲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解释诗词大意,最后落款、盖章,10米长卷已告完成。我持赠予敏纳克什博士,引得她不停地“啧啧”赞叹和全船同行人员的一片掌声。

船慢慢停靠上金码头,我带着刚才书画创作的激动,和敏纳克什博士谈笑着,坐上返回市区的车……

晚餐時,我与敏纳克什博士面对而坐。市长边吃边用英语和她交谈着,因听不懂,我只顾埋头吃,突然,市长说:“所长,还不快过来谢谢博士。”我抬起头,愣了一下,赶紧起身来到市长和敏纳克什博士跟前。市长说:“刚才博士夸你了,说你很了不得,为保护花山岩画做了大贡献,申遗成功一定要给你记功。”

我给敏纳克什博士敬了满满一杯酒:“谢谢您!过奖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数十年来的付出,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与赞许,我的心里很是欣慰。

体验异彩纷呈的壮乡风情

10月16日,我又起了个大早,一夜虽只睡三四个小时,但因睡得踏实,感觉精神很充沛。我想,一定要尽己所能,把自己对花山的爱,一个基层岩画保护者的精神面貌给展现出来。

这是现场考察第三天。9时,我们沿南友高速乘车往前一天上岸的龙州县上金码头续接考察第二遗产区(左江龙州段)。晨光透过路边翠绿的树丛,不时射进车来,映在敏纳克什博士的脸上。为了让她清楚地了解当天行程,我通过线路图,介绍这几天行走线路衔接情况,并告诉她今天要考察的是左江最秀美的河段,它属龙州县辖区范围。

龙州是个秀美的边陲小县,有著名的美女村板池屯、“南疆长城”小连城,更是个遐迩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我脑海中搜寻最美词句,给敏纳克什博士一一讲述当地的风情。当讲起龙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敏纳克什博士更是喜形于色,我随即以当地山歌,给她唱了一首情歌:

天上星星伴月亮,

阿哥心里把妹想。

河中鱼儿不离水,

地里瓜儿不离秧。

想和阿妹成双对,

不知妹心怎么样?

当翻译把山歌大意告诉她时,壮乡情歌魅力使得这位女士脸上竟泛起不易察觉的淡淡红晕。美妙的壮乡山歌随着微风在崖间飘荡,船穿行在青山绿水间,我们如在画图中。这里河道九曲十八弯,岩画位置陡峭险峻,坐在船上赏着秀色可餐的美景,读着不解的“天书”。

第二遗产区共有16个岩画点,沉香角、宝剑山、楼梯岩……我结合周边景色一一给她详细讲解。

到了白雪码头,我们换乘冲锋舟前往隔江相望的白雪屯考察,古朴的民风民情,存留在弯弯的石板小路和低矮的夯土房墙上。村民或躬耕田里,或憩息树下,年迈的哼着山歌编着竹篓,年幼的蹦跳着嬉戏在村中小巷,俨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我们绕村走了一遍,听女子弹着仙琴,唱着天谣……敏纳克什博士尽情享受浓郁的民族风情。

不觉一天很快过去,敏纳克什博士站在船舷上,手扶着护栏,眺望着西斜的红日,数天来,神奇的花山岩画和秀美的左江风光,使得这位异域女士感慨万分。回至船舱,我从包里拿出两枚寿山石章,对敏纳克什博士说:“今天我还送您一个小礼物。”一边在印章边款位置刻上“敏纳克什博士存念,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花山人朱秋平于左江”,然后置于一精致小木盒,告诉她:“这是我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为您刻的两枚印章,其中一枚是佛肖形印,愿佛保佑您平安如意;另一枚刻的是‘花山之梦。”我接着说:“这几天,您辛苦了,非常感谢!我在花山工作已26个春秋,我是骆越的子孙,我爱花山,作为花山的守护者,保护好它并把它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我能从事保护岩画这份事业,也许是缘分,或者是我命中注定。一直以来,我为保护好花山努力工作,现在是这样,将来也还这样,我真希望我的梦能实现……”

此时的船飞快地破浪前驰,我的心情则随浪澎湃,真是“美景嫌时短,情真比水深”。敏纳克什博士激动地接过印章说:“你为花山岩画做了很多,我非常感动,也很敬佩。不必多说了,接下来是我怎样为之努力了。”

听了敏纳克什博士这句话,已然觉得离实现花山申遗之梦应该不远了,我澎湃的心随着滔滔左江,久久不能平静……

猜你喜欢
克什左江花山
花山欢来啰
匈提交波克什二期1号机组安全壳建设申请
匈提交波克什二期建设申请
悠悠左江情
广西左江、右江流域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花山请你来
我在花山等你来
巫山
花山恋
花山,锦绣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