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试试艾炙疗法

2021-10-30 07:32山峰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风池穴合谷主治

山峰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秋冬季氣温寒凉,很容易感冒,与夏季热伤风不同,秋冬季多为风寒型,患者起初会出现头痛、怕冷、无汗、喷嚏、鼻塞流清涕,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这时及早治疗,则能有效防止病情加重。用艾条灸进行自我保健,就是方法之一。风寒感冒的发生是因为人体疲劳或向来体弱,卫气不能及时有效地随着气候的变化作出调整,抗病能力就减弱了,最后导致寒气侵犯肺卫而得病。所以治风寒感冒的最好办法是从本而治,从因而治,而不是对症治疗。也就是说,治疗要点一是要恢复卫气的卫外功能,二是要祛散寒气。因为艾灸有着天然的温阳实卫、祛风散寒、避秽解毒的功效,所以把艾灸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不妨一试。

具体取穴位置

1.大椎穴:大椎穴在后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癫痫,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灸之可以增强卫气的功能,疏风散寒,解表退热。

2.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侧中点处,俗称虎口的地方。合谷穴有开通的作用,可以治疗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头痛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耳鸣耳聋、疔疮、经闭、瘾疹等许多疾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注意,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

3.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风池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4.风府穴:取穴时,顺着我们的后脑勺往下会摸到凹陷,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证,中风,癫狂,痴呆,咽喉肿痛,失音。灸之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

5.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屈膝后,从膝盖下缘外侧的小凹陷处,向下量出三寸,便是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有健脾和胃、壮阳升阳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贫血,失眠,头晕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

操作要点

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20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注意事项

1.风池、风府两穴都有头发覆盖,艾灸时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2.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风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时灸之,则片刻阳气蒸腾、卫气运转,寒气立时消散,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恶寒、鼻塞、清涕、头痛等症状。但如果感冒日久,出现喉咙干痛、鼻流黄脓涕、怕热、口渴等症状时就不要灸了,应该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3.若出现高热、咽疼、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编辑:迟昊  XuDaPing123@163.com

猜你喜欢
风池穴合谷主治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基于药品标准的蒙药制剂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研究
风池穴
浅析涌泉穴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云南民族药方选(二)
驱睡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