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香药

2021-10-30 07:55赵德贵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香囊芳香

赵德贵

人类应用香味始于原始社会,香药同源,以香疗疾最早的传说始于上古,即黄帝的妻子嫘祖,焚烧香草为父亲治病。

古代中医早有芳香療法,以前宫廷里用花椒和泥涂墙,称为椒房。花椒多籽,且阳气足,抹在墙上温暖芳香,更易生儿子。这就是古代以香扶阳的做法。

传统香疗法是通过口、鼻、舌和皮毛等感觉器官发挥功能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康复的目的。芳香气味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气味入鼻,藏于心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主周身之血脉,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与百脉相通,而主全身之气机。经络理论认为,鼻与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紧密相连,息息相通,可达到平衡气血,和调五脏,振奋精神的目的,外邪自然难以侵入。

据考,那时人类已经知道从众多木材中选择香木作为焚烧之用。公元前3000年,香料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被作为举行宗教仪式时的用品。之后,又成为用于治病的药材。我国先民们以善用香药治疗疾病著称,它几乎是在祖国医学形成之始就开始了。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东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有了更明确的论述,指出:“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山海经》中也有相同的观点,说熏草“佩之可以已疠”,“疠”就是传染病一类的疾病,反映了我国古代运用香药防疫的先进思想和超前意识。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在对香药的应用中把香药裹入布中做成香囊的便捷方法,对肺结核、泄泻等疾病的防治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句子,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效用和普及程度。香囊中的中药,大致为藁本、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雄黄、香附、沉香、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辛夷等,具有散浊化湿、灭鼠驱虫、醒脑爽身等作用。除了佩戴和悬挂香囊外,人们还采用把新鲜的香味植物插于户外、把香味中药藏于贵重的衣物中等形式,以达到与香囊相同的作用。

直接入药内服、外用,是中医对香药的基本用法,可使用的药物有很多,仅见于现行使用的《中药学》教材中就有六十多种,分布在芳香化湿、开窍、温里、理气、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类药物中,以发挥相应的功效。许多香药甚至有挽救危亡之力,如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速效救心丸等。2003年夏,世界卫生组织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防治非典型肺炎中的重要作用,功劳薄中就有部分香药的名单。

香囊制作

香囊,就是将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雄黄、冰片、樟脑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外包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避邪驱瘟的作用。

研究表明,香药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苷类和氨基酸,具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抑制病源微生物等作用,与祖国医学的传统认识和用法相合。另据报道,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经常将香囊放在衣兜、枕旁,可预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

美国的一项研究认定,闻香还能使人的身材变得苗条,有可靠的减肥效果。另一项研究证明,在汽车里悬挂香包有助于行车安全。它能使人精神振作、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精力集中,从而有助于司机的安全驾驶,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注意事项

要提醒大家的是使用香囊要根据体质,孕妇慎用。若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猜你喜欢
香囊芳香
趣话香囊的文化意蕴
TREASURE TRAIL
青春季里的流光
夏夜
端午香囊飘香,中医香佩疗法你知道吗?(附上海三甲医院端午节门急诊安排)
话题作文“生命的芳香”导写示例
仲夏巧手做香囊
避暑香囊知多少
薰衣草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