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2021-10-31 03:27宝红升孙元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丽水市社会化显著性

宝红升,孙元芳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0 前言

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促进儿童青少年社会化成为新世纪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终身教育形式,在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愈来愈起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体育参与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以一般性概况和概括性的判断为主,实证研究比较缺乏。这类研究从相对宏观的层面、相对抽象的角度、泛泛地探讨社会化的一般问题的较多,而从相对微观的层面、相对具体的角度、经验地探讨社会化的特定问题和特定方面的较少[1]。有鉴于此,以Marsh制订的学龄后期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描述问卷(Self-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Ⅱ,SDQⅡ)为测量工具,对体育锻炼促进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进行研究,反思学校体育教育的得失,对推动丽水市乡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以引起社会、政府和家庭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制订问卷,随机抽取丽水市一区八县(市)18所乡村中小学,其中小学9所、中学9所。对上述学校的六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各随机抽取30名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其中六年级247份、八年级216份。使用Excel 2007和SPSS17.0等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欧美学者对青少年社会化与体育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社会化为了体育。这类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体育参与产生的机制与发展,主要研究内容是影响青少年儿童体育参与的内因和外因。另一种观点是青少年儿童社会化通过体育完成。这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体育参与对社会化影响的维度。

Marsh于1990年制订了学龄后期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描述问卷(SDQⅡ)。该问卷共计102个问题,该量表从自我概念的角度来考察儿童青少年对社会的反应,由11个分量表构成,涵盖了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两大部分。11个分量表包括:3个学业自我概念,即语文、数学和一般学业;7个非学业自我概念,即体能(运动能力)、身体自我(外貌)、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诚实-可信赖和情绪稳定性;另一个是一般自我概念[2]。Marsh的SDQⅡ问世后,在欧美等国家被视为有关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的经典测量问卷之一。

虽然Marsh制订的自我描述问卷以西方社会和文化为背景,以西方儿童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评价为依据,但在修订后同样适用于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根据本次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只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的一般自我概念、社会关系自我概念和身体自我概念3个部分进行研究,共计26个问题,采用6级量表(1=完全错误,6=完全正确)。一般自我概念包括8个问题;社交自我概念包括与父母的关系(5个问题)和与同伴的关系(4个问题);身体自我概念包括运动能力(4个问题)和身材外貌(5个问题)。对其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该问卷的5个组成部分的Cronbach'sα值均超过0.70,说明该问卷信度较高。

表1 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自我描述问卷的信度检验

2.1 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

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学生应该做到每天锻炼1 h,并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学校的师资和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中小学生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补充。

本研究结果显示,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在校外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的人数为135人、1~2次的人数为167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61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9.16%、36.07%和34.77%。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维度每次在30 min以上的人数是101人,每次少于30 min的人数为201人。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八年级学生,体育是中考的考试项目,校外体育锻炼受到了家长、学生和学校的重视,因此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中八年级学生的校外体育锻炼参与度最高。而不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主要因为在学校已经参加了体育活动,课余时间从事其他业余活动或完成家庭作业。曾芊和赵大亮以我国体育人口为标准把体育锻炼程度划分为不锻炼、锻炼和经常锻炼3种[3],本研究中不锻炼的人数为161人、锻炼的人数为216人、经常锻炼的人数为86人。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参加的校外运动项目中有氧运动项目占绝大多数,而且项目种类较为集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跑步(41.3%)、游戏类(27.2%)、篮球(14.8%)。

2.2 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

一般自我概念反映了个体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可以被视为个体的自我认知或自我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对一般自我的认知水平一般,均值为3.54。结果与部分国内学者关于儿童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研究结果相同,即年龄和性别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不同。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具体表现为:经t检验,性别间一般自我概念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差异值为0.014,小于0.05);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李改和王斌的研究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度越高,其一般自我概念水平越高,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研究结果显示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校外经常锻炼、锻炼和不锻炼的一般自我概念均值分别为3.82、3.71和3.48,经常锻炼的影响效应最高,呈显著的正相关。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上述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为26.14,P值为0.008)。这表明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与否以及体育锻炼的程度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的一般自我认知存在显著影响(见表2)。

表2 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

2.3 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社交自我概念的影响

社交自我概念反映了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自我认知。儿童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能力是他们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来说,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了未来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Marsh的自我描述问卷把社交自我概念分为与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认知和与同伴关系的认知。

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特征表现为:总体来看,均值水平一般。但自我认知水平受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参加体育活动与否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表3所示男生与父母关系的自我认知水平略高于女生,经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差异值为0.042,小于0.05)。八年级要高于六年级,且差异非常明显(显著性差异值为0.000,小于0.001)。虽然经常锻炼、锻炼和不锻炼的亲子关系均值依次为3.63、3.60和3.46,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方差分析表明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值为5.87,P值为0.312,大于0.05)。结果表明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

虽然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对同伴关系的自我评价的均值水平不高,但性别、年龄和参加体育活动与否对此影响程度不同:男生的均值不但高于女生,而且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差异值为0.015,小于0.05);年龄的影响更为明显,表现为非常明显的显著性差异(显著性差异值为0.000,小于0.001);参加体育锻炼与否以及体育锻炼的程度对该区域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影响几乎不存在(经方差分析:组间的F值为2.98,P值为0.776,大于0.05)。见表3。

表3 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社交自我概念的影响

2.4 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陈敬和王珉认为身体自我概念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其涉及个体对自己的容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等的看法和评价,在个体的不同年龄段对身体自我认知水平不同[5]。武思瑞发现,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对我国中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影响较大,身体自我认知水平较高的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方面都大于身体自我概念较差的学生[6]。裴玲玲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呈显著性正相关,即中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水平越高,他们的体育锻炼越是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行为[7]。

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对身材外貌的认知特征表现为: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较大,参加体育锻炼与否和程度的影响很小。具体为男生高于女生、八年级高于六年级,且显著性差异比较明显(显著性差异值分别为0.001和0.005,均小于0.01);虽然经常锻炼、锻炼和不锻炼3个群体的均值不同,但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F值为5.63,P值为0.769,大于0.05)。

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对运动能力认知的水平一般,性别差异的影响较小,受年龄影响较大,与参加体育锻炼与否和程度的关系非常明显。男生的身体概念自我认知水平高于女生,显著性差异值为0.128,大于0.05,表明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年龄的影响较为明显,八年级和六年级的均值分别为3.94和3.67,t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值为0.001,小于0.01。经常锻炼、锻炼和不锻炼群体的均值差别明显,分别为4.09、3.88和3.43(方差分析结果为:F值43.26;P值0.000),结果表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自我认知的影响效应较大,且体育锻炼与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呈显著性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完全吻合。见表4。

表4 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3 结语

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认知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较为明显,与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近似。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知水平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看,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概念认知水平一般,本研究涉及的一般自我概念、社交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表现出的自我认知水平并不高。与国内已有相关研究相比,校外体育锻炼对丽水市乡村儿童青少年的一般自我概念和身体自我概念中的运动能力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并且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与这两者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对该区域中小学生的社交自我概念和身体自我概念中的身体自我认知没有显著的影响,这可能与他们缺乏社会、家庭和学校支持有关。尽管丽水市乡村中小学能够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但缺乏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保障。乡村区域缺少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且家庭的体育氛围不足同样制约乡村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参与[8]。这导致儿童青少年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较高水平的自我认知有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个体形成高水平的心理一致感。而低水平的自我认知容易导致个体形成较低的心理一致感,使个体对理想状态的自我与现实状态下的自我形成较大的反差,不利于儿童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是漫长的,并且与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虽然目前丽水市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乡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仍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进一步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更为积极的、良性的一般自我概念。

猜你喜欢
丽水市社会化显著性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