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型兼容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2021-11-01 07:41罗中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监控教学质量环境

罗中霞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

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爆发,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开展线上教学,利用网络建立教学平台进行授课和学习。移动互联网的高效利用和发展给学生群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加大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监控管理难度。面对现如今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型兼容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尚处于变革探索之中,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如何科学规范地构建适合现代新型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监控体系成为当前各高校乃至教育各界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现状与问题

以往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多采用强制性手段检验教学质量,用外在压力促进教师提升教学。但随着国家评估的进行,我国高校陆续加强对校内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但各高校在监控客体、监控标准、权重比例、评价标准、执行力等方面的差异,实施效果也参差不齐。而面对疫情时期新型课堂教学的发展,很多高校表现出已有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不能与专业课堂教学的现实相匹配;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只监控课堂教学活动;监控对象单一化,局限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问题,尽管各高校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总结起来有以下共性:

第一,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课堂教学多样化的发展,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模式都在适时调整,只有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年不变,或只做局部修改,监控标准与办学环境变化后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原来制定的监控体系不再适合教学质量监控。

第二,监控主体只通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两节课就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最终评价结论,忽略教师课程前后教学单元的关联、整体课程教学设计安排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容易以偏概全。

第三,监控客体中教师由于其他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条件投入不足、现行监控体系存在监控评价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等原因,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愿望不强烈。

第四,监控目的多集中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反馈只关注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没有或很少注重引导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能力。

第五,监控标准没有从专业课堂特点、教学活动类型等来考虑的不同性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评价向度和评价侧重点,缺乏有效的区分,常有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第六,监控方法视角单一化,只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缺少自主性、发展性。

第七,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同程度具有行政化色彩,重“管”不重“导”,制约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自主发挥。

第八,评教指向过于空泛,只涉及教师的课堂授课表现,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设定。[1]如:授课准时、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尊重学生、态度热情、为人师表等,乍看评价指向具体明了,但实质上大多空泛无具体标准。

二、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要素及教学质量的形成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主要的环节,传统课堂教学要素离不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六个因素。[2]而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要素内容及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变化。移动互联信息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对不懂的知识可以询问专业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求专家或他人帮助并获得解答,再经课堂上老师的点拔、激发、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中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空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不在仅限于纸质教材,线上教学优秀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线上精品课程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得以即时更新。视频动画、现实场景、仿真模拟、数字化图文等信息化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和新颖性。

第三,教学手段的变化。电子教材、教学课件、视频教学材料等使得教学手段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探索教学方法提供了可利用的手段。

第四,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变化。课堂教学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无限组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3],教学移动学习,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为实体课堂教学提供了多彩的教学环境。借助互联网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情境等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能得以重现。[4]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的是知识性、理论性和目的性,虽然课堂模式发生的翻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要的策划者、促进者和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质量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课堂上一系列的教学事件,完成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形成,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水平上,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要素之间关系的发生变化,教与学的理念对技术的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技术的应用最终还在于人的掌握。而良好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环境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的适用,以至课堂教学要素发生变化,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素也要随之修正和优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本身有其艺术性、实践性、互动性、社会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应体现“和而不同”,以适应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专业特色发展。

1.以专业特色目标为切入,以环境设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为体系核心

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目标的制定要立足学校实际,体现专业办学特色和教学特色,明确课堂教学要求和一流课堂教学目标,为教师课堂教学和创设提供指导和发展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要具有独立的环境设计思想,开阔的环境设计创意,良好的环境设计表现,掌握协调艺术与科技、空间与构造、工艺与材料、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关系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总目标,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建立具体的分目标,如“商业空间环境设计”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商业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艺术处理的特殊要求,了解相应的特殊构造与规范标准,培养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商业空间设计观念,有独立的综合设计表现和实战商业环境空间设计的能力。“环境设计表现”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理解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与空间表达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几种环境设计的表现方法,达到设计与表达手脑合用的目的。整个目标系统相互关联,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整个监控体系是围绕监控标准而进行的,制定质量标准要能够体现出本校或专业特色,必须与监控目标相匹配,不能设置过高或过低,过高无法实现,过低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可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对专业课程的教师状态、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实践环节、辅导答疑、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教学环节标准细化,如在对教师语言规范、个人特色、教学与实战联系等设定指标项,即切合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特点,又体现了对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的要求。

2.以课堂教学检查为基点,构建内外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以保障课程教学正常运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形成内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教学评估等第三方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形成外部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1)。

图1 内外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1)内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内部教务部门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由教务处下设科室-学院-环境设计系(教研室)-专业教师四级组成,负责课堂教学管理、监控活动的执行和协调等工作;由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对教学秩序、教风、学风等进行监督检查[5],对课堂教学环节(线上线下)严格把关,对教学过程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与适时调控。设有专门的课堂教学观摩室,通过网络监控视频管理系统了解教师课堂授课及学生学习情况。同时领导听课、教学巡查、教师互听互督、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学生座谈会、网上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和督导评价)等多管齐下,形成监控主体、监控对象的互相监督,以全方位地实现了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监察。

(2)外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弥补内部课堂监控体系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使监控范围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开始在教务部门之外设置评估监督机构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如高校专业评估,参评单位提交自评报告和相关附件,评估委员会到各单位进行现场考察、组织座谈,对各项评估指标评定等级、计算得分,提出综合评估意见。还有来自学生和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第三方的监督,如学生评教采用全程评教,包括教师课前教学资料的准备、课后辅导、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诸多教学环节,突破“评教就是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狭隘评教观。家长可以定期通过电话会谈、成绩单反馈等方式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就业情况等信息。行业企业标准及发展趋向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学生专业层次、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是直接反映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

3.以规范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为运行依托,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 “以人为本”,注重刚柔相济,约束与激励并重,制定规范有效、适时适宜工作制度,内容涵盖师德师风、课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多方面。 如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有计划地听课,课后对教师进行指导;对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答疑等教学环节进行抽查。如教师座谈制度。安排教学过程中表现优秀或存在问题的教师座谈,征求教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听课制度、观摩交流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等,深入全面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察,对教学质量信息实行科学反馈和处理。同时为强化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积极性,设立教学骨干评选制度、教学考核制度等形式,加大教学奖励力度,在个人职称晋升、岗位职责考核、等方面形成激励机制,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4.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系统的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对课程讲授、作业辅导等制定相关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和标准,组织校院两级督导、领导干部等通过学习通、雨课堂、慕微课堂、钉钉、QQ直播等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听课、督课,并定期开展线上教学效果调查。以保障课程线上教学平稳运行、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同时以匹配学校教学状态数据库的建立,采集和完善教学状态数据信息,实现网络化管理。

5.以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多维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环境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应从知识与实践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信息化使用等方面进行,对课堂教学过程要有形成性评价,对课程教学质量结果要有终结性评价,对两者要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学生、督导、同行、专家、领导等全员参与,通过教学检查、督查巡查、学生座谈、师生交流、课堂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及各种评估活动,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建立多维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和常态评估体系,提高学生素养和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学全程的动态控制,发挥监督与评价作用。

四、结语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以“常态化运行”为特色,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建立并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发展和完善,才能确保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猜你喜欢
监控教学质量环境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基于量化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探索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