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11-01 12:15刘学军刘佳董一帆
河北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注射液直肠癌化疗

刘学军 刘佳 董一帆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结直肠癌早期阶段无明显症状体征,当感到不适就医时大多已至晚期。目前手术治疗与辅助化疗的结合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措施,但化疗导致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损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选取新药物改善患者化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对人体许多肿瘤如肺细胞癌、卵巢癌和胃癌等具有明显的杀伤抑制作用,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3]。据研究报道,β-榄香烯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凋亡,对卵巢癌的治疗有促进作用[4]。也有报道肺癌患者在化疗同时使用榄香烯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5]。但榄香烯能否改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化疗的同时给予榄香烯注射液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1~65岁,术后行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术前未接受放化疗及免疫靶向等治疗;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患有其他部位肿瘤的患者未予纳入。采用电子计算机获得随机数字的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另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42~64岁;结肠癌27例,直肠癌8例;依据TNM 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17例,Ⅳ期9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41~65岁;结肠癌21例,直肠癌14例; 依据TNM 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20例,Ⅳ期7例。正常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0~65 岁;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肿瘤病史。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取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XELOX化疗方案:第1天将100 mg/m2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37,商品名:艾恒) 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2 h内静脉滴注完毕;之后口服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商品名:希罗达)2 000 mg/m2,2次/d,1~14 d治疗,休息7 d。其中研究组在行XELOX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榄香烯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1次/d,1~14 d治疗,休息7 d;而对照组行XELOX化疗方案的同时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14 d治疗,休息7 d。2组均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共行6~8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化疗前1 d和化疗后1个月时用含有EDTA-Na2的采血管抽取各组患者晨起空腹的肘静脉血3 ml,同时另用不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抽取各组患者晨起空腹的肘静脉血3 ml。

1.3.1 比较3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将抽取的抗凝血中2 ml血液置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行血常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测。

1.3.3 比较3组体液免疫指标:待抽取的3 ml血液凝固后,上机离心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各组TNF-α水平(ELISA试剂盒购自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

1.3.4 比较3组结直肠癌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等。

2 结果

2.1 4组血常规情况 在化疗前,研究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个月,研究组白细胞的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研究组的白细胞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较少,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

2.2 4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 在化疗前,病例组、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较化疗前有所下降,而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CRP水平比较

表3 4组血清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2.4 4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 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5.7%(9/35)]明显低于对照组[51.4%(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4,P=0.028)。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n=35,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6-8]。但由于肿瘤细胞的浸润、手术应激和化疗药物对机体的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多出现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受损的表现[9],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及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减轻化疗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的损害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榄香烯是从温郁金中提出来的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化合物,β-榄香烯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及肿瘤血管的形成而发挥对肿瘤组织的抑制杀伤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0],但β-榄香烯对结直肠癌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故本研究从免疫功能的角度设计实验,观察榄香烯对术后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同时予以榄香烯注射液来观察其对化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选取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为观察指标来检测患者骨髓抑制的情况;TNF-α和CRP为体液免疫检测指标[11,12],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免疫应答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CRP是由肝细胞分泌的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损伤应激和肿瘤浸润时可显著大幅增高,可作为肿瘤治疗情况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本研究一并观察了榄香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榄香烯注射液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减轻化疗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并提高免疫功能。近年来,已有报道证实,榄香烯化合物通过诱导肺癌、肝癌等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组织周边血管的生成等环节来发挥明显的抑制杀伤作用[14]。有研究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的方法,将榄香烯加入到多柔比星组之后,发现肿瘤体积缩小,抑瘤率明显提高,表明榄香烯和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可抑制肿瘤进展[15]。体外细胞实验也发现胃癌细胞SGC7901可随着β-榄香烯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加速肿瘤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其增殖[16]。还有研究通过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DLD-1的培养,应用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对人结肠癌细胞DLD-1进行干预,并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结果显示β-榄香烯可抑制DLD-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认为榄香烯可通过促进ROS及凋亡蛋白的形成来诱导DLD-1细胞的凋亡[17]。

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到β-榄香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效应,本研究开展了β-榄香烯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与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的对照组相比,采用β-榄香烯注射液的研究组患者机体的免疫指标明显得到改善,提高了体液免疫细胞的水平,同时降低了肿瘤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弱了骨髓的抑制作用,这说明β-榄香烯对肿瘤患者是有效的,不仅增强了免疫功能,而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同时加用β-榄香烯注射液可改善化疗效果、减轻化疗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缓解骨髓的抑制情况,但尚不足的是本研究样本量小,观察周期短,β-榄香烯是否可以长期稳定的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改善预后尚需进一步的随访。

猜你喜欢
注射液直肠癌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