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绿化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2021-11-02 06:07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
内蒙古林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沙化林草荒漠化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处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确立了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目标,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把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全区国土绿化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草原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据统计,2013—2020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9930.71 万亩,年均完成营造林1000 多万亩,居全国第一;结合重点区域绿化、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建设,全区完成重点区域绿化1291.4 万亩,整体上提高了城乡绿化水平,营造了美丽、宜居、宜养的城乡人居环境。

清水河万亩果树基地

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双增长”。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2.1%,较2013年提高1.07%;森林面积3.92 亿亩、森林蓄积量15.27 亿立方米,较2013年分别增加了1905 万亩和1.82 亿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5%,为1990年以来最好水平。

呼和浩特市圣水梁 马秀梅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据内蒙古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14 亿亩,沙化土地面积6.12 亿亩。与第四次监测(2009年)结果相比,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了625 万亩和515 万亩,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减少面积占全国总减少量的三分之一,为中国政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点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经过长期的工程建设,重点治理区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点线面、带网片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体系。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促进了林草植被恢复,自然生态状况逐步好转。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理,内蒙古四大沙漠相对稳定,四大沙地林草植被盖度均有提高、沙地向内收缩,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景象。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南缘的沙漠锁边林带已经形成,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有效地遏制了沙漠的扩展;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70%;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基本形成了长420 公里、宽1~10 公里的防护体系,沙地扩展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呈现出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

2021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印发,是我国国土绿化的又一项划时代的战略决策,是指导国土绿化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内蒙古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地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色发展之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严格落实国土绿化规划。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规划(2021—2035年)》,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一线一区两带”的总体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依据水资源承载力和植被分布规律,科学配置林草植被,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选择林草生态修复模式,做到乔灌草、造封飞、带网片相结合。组织完成好“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用5年时间,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300 万亩,种草6500 万亩,防沙治沙2650 万亩。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45%,草原生物量和多样性持续增加。

加大重点区域绿化。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针对黄河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带、大兴安岭森林带等重点区域,因地制宜确定修复方式,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推动造林绿化、森林经营、草原修复、荒漠化治理、农田防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做到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飞则飞,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黄河重点生态区要加强封山育林育草,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北方防沙带以保护原生植被为重点,加大封禁保护力度,坚持以灌草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建设沙漠锁边防风固沙体系和防风防沙生态林带,控制沙漠扩展,增强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兴安岭森林带要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力度,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构建稳定高效多功能的林草生态系统。

优先使用乡土绿化树种草种。加强林草种苗质量监管,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健全林草种苗执法机制。国土绿化优先使用耐干旱、低耗水的乡土树种草种,审慎引进和使用外来树种草种。加大乡土乔灌草品种选育力度,优先使用国家和自治区级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和培育的苗木,建立健全种苗生产和国土绿化有效衔接机制,推广就近育苗就近栽植,提升国土绿化良种苗木和种子使用率。在水热条件好、土层深厚地区,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因地制宜选用生长快、附加值高、抗病虫害能力强且自然寿命长的优良用材和经济树种。大力推广使用乡土树种草种、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探索低密度造林,增加灌草种植比例,全面提高造林种草质量。

翁牛特旗以路治沙成效

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科技创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林草科技推广项目,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高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加大合作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大重要乡土树种草种资源收集保护、开发利用、种苗繁育等关键技术和设施设备研发力度。推进盐碱地、石质山地、废弃矿山、流动半流动沙地等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技术攻关,积极推广抗旱节水造林种草实用技术,遴选、储备、推广一批实用的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化完善国土绿化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修订相关科学绿化技术标准,规范科学绿化行为,不断提升国土绿化的科技含量。

精准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和成效。继续加强对新造幼林地的封山育林、抚育管理,建立完善绿化后期养护管理制度和资金投入机制,提高成活率、成林率。进一步加强森林经营工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中幼林抚育、灌木林平茬复壮、退化林修复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力保护林草资源,巩固国土绿化成果。依法保护林草资源,强化林草地用途管制,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开垦、非法侵占林草地等违法行为。

强化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国土绿化任务和成果要落到实地、落到图斑、落到数据库,实行精细化管理。国土绿化工程项目要科学、规范编制作业设计,严格组织施工,强化检查验收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大科学绿化监督检查,强化履职尽责考核,合力推进科学国土绿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评价体系,制定全区国土绿化成效评价办法,科学评价国土绿化成效,提升国土绿化状况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施动态管理。

樟子松造林大会战

“两行一带”造林成效

浑善达克沙地绿化

猜你喜欢
沙化林草荒漠化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2009-2014年吉木乃县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研究
辽宁省土地荒漠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