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穿支血管显示新方法

2021-11-02 00:59邱垂明石小田万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皮下组织乳胶支链

邱垂明, 石小田, 万炜

1.海南省屯昌县人民医院,屯昌 571600; 2.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海口 571100

皮瓣的诞生与应用、跨区穿支皮瓣扩展机制研究等,对皮穿支血管的血管蒂外径、蒂长、轴向、供血范围、与其相邻血管的吻合血管网口径及数量、区域性循环、定位标志结构等解剖学形态问题无疑成为重点研究内容。本文采用10例新鲜无外伤的下肢动脉血管乳胶灌注,先采用20%甲醛水溶液深层组织(骨骼肌)注射防腐固定,再结合皮下组织无水乙醇注射防腐固定与脱脂,95%工业酒精浸泡保存1个月后,切开皮下组织观察腓动脉和胫前、后动脉皮支链皮瓣血管形态特征。该方法无需精细显微解剖,便能清晰地显示皮穿支血管的形态学特征,为皮穿支血管基础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5 ml注射器、氢氧化钾、橡胶乳胶、甲醛、无水乙醇、玻璃插管、4号橡胶管、7号缝合线、1000 ml烧杯及10例新鲜尸体下肢。

1.2 方法

1.2.1 下肢动脉血管灌注与防腐保存 取适量的水彩颜料加入少量2%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搅拌均匀,缓慢倒入乳胶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可。10例新鲜成人下肢于股动脉插管,仔细结扎标本断端肉眼所能见的血管,每例标本先用10 ml 2%碱水进行血管碱化灌注,再行乳胶缓慢灌注,灌注压力要控制均匀适中,速度宜先快后慢,以防血管压力过大而破裂引起填充剂外漏。灌注完毕后结扎股动脉,先用手捏起皮下组织,采用注射器于45℃斜角扎进皮下组织注射无水乙醇,每隔3 cm依次进行注射,待整个标本皮下组织注射完成后,再采用20%甲醛水溶液深层组织(肌肉组织)注射防腐固定,最后置于95%工业酒精容器浸泡保存,期间再更换一次酒精保存液即可。

1.2.2 腓动脉和胫前、后动脉皮支链皮瓣血管解剖显示 根据科研设计要求,沿胫骨前外侧缘自上而下轻轻切开皮下组织至肌筋膜,沿肌筋膜向外翻起皮下组织,观察腓动脉发出的各肌穿支血管,保留其血管蒂的完整与连接,对重要部位或组织较厚部位的血管稍加剖制,以便够清晰地显示血管蒂长、轴向、供血范围、与其相邻血管的吻合血管网口径及数量,测量相关指数,拍照完毕后在血管蒂靠近源血管处断离。继续剥离、显示小腿前区的胫前、后区的胫后动脉皮穿支血管,观测与记录胫前、后动脉皮穿支血管形态学特征。最后游离整个小腿皮肤,充分铺展显示小腿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皮穿支链血管的面貌。

2 结果

10例下肢标本切开皮下组织,观察发现组织防腐固定与色泽较好,皮下层组织很薄,皮下脂肪已溶解大部分,少量未溶解的已转化为油脂,使其折光指数与透明剂指数相接近达到透明效果,无需对皮支血管做精细显微解剖便能清晰显示(图1~4)。每例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均发出5~6支皮支,其血管蒂外径约为(0.8±0.1)mm,蒂长为(2.7±0.4)mm,在浅筋膜内发出升降2支,升降支继续发出2~3级血管,与相邻血管吻合成血管网。每个皮支血管轴向、供血范围区域大小各不相同,腓动脉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皮支链皮瓣血管蒂及位置、蒂外径、蒂长、轴向、供血范围、与其相邻血管体间的“choke vessels”、区域性循环等形态进行可观可测,立体空间构造一目了然,为腓动脉和胫前、后动脉皮支链皮瓣研究提供了解剖学形态依据。

图1 腓动脉皮穿支 图2 胫前动脉皮穿支 图3 胫后动脉皮穿支 图4 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皮穿支游离Fig.1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vessels of peroneal artery; Fig.2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vessels of anterior tibial artery;Fig.3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vessels of posterior tibial artery;Fig.4 Dissociated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vessels

3 讨论

3.1 本方法较以往皮瓣血管显示法的优点

本方法既继承了显微解剖法的优点,即通过由浅入深地剥离皮下组织,显示皮层血管吻合、分支分布、血管蒂及源血管,保留皮肤、皮神经、浅静脉、肌肉、肌间隙等相关重要毗邻结构原貌[1,2];又结合了透明法的原理[3],使用无水乙醇皮下组织防腐固定、快速脱水脱脂,使皮下脂肪转化为油脂,以提高组织折光指数达到透明效果,对皮穿支血管的显示达到科研实验要求,避免了对微细血管的精细显微解剖,降低标本研制技术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在快速获取皮下穿支血管形态学特征资料方面,该新方法只需切开皮肤至肌筋膜层以上,延肌筋膜向外翻起皮下组织,保留皮穿支血管蒂与源血管的完整连接,便可获取皮穿支血管蒂位置、蒂长、外径、轴向、供血范围、与其相邻血管体间的“choke vessels”、区域性循环等测量数据。虽不能构建可视的、虚拟的、可调控的数字化动态立体血管模式,但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各穿支血管的形态学特征进行阐述,同时保留皮肤及皮下组织相关重要毗邻结构,保留了皮下穿支血管原貌,给人以形象生动、触摸可及的实物感。

3.2 本方法技术再优化的探讨

采用无水乙醇皮下组织注射达到快速脱水脱脂的目的,使皮下组织在短时间内逐渐变薄,同时又可将脂肪转化为油脂,达到折光透明效果。制作过程中若有皮下组织水分和脂肪未完全脱尽部位,皮穿支微血管未完全显现清晰,可对此进行显微精细解剖或置于无水乙醇中继续脱水脱脂,便可达到清晰显示效果。

本实验只需在乳胶填充剂中添加造影剂,便可进行皮穿支血管造影与3D可视化构建[4-6],可获取X线摄影二维平面图像与虚拟构建数字化皮瓣,结合大体剥制实物图像,将上述3种图像运用计算机软件无缝对接,整合相关测量数据,能更真实、直观、更准确地揭示其内部形态学特征。

猜你喜欢
皮下组织乳胶支链
洗乳胶枕 先浸泡后按压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四步挑选乳胶枕
如何选购保养乳胶枕
亚洲梨木栓和皮下组织特性和裂化反应
3种微生物脱硫废乳胶及其填充天然橡胶的性能对比
臭氧护理皮支链皮瓣200例观察分析
卵内注射支链氨基酸对鸡胚胎生长发育和孵化时间的影响
保留部分筋膜皮下组织穿支蒂皮瓣在足踝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3UPS-S并联机构单支链驱动奇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