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体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2021-11-02 01:54管花
体育时空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育

管花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05-02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源远流长、深厚宏富,是人类文明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我国体育思想的发展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体育思想既是独立的思想文化传承,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我国体育思想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体育思想的研究逐渐独立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我国的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特征以及演变过程。本文从传统文化出发,剖析我国体育思想发展,以期对现代体育思想的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  体育  传统文化  体育思想

一、我国体育思想的发展

我国体育思想发展至今,从划分时期来看,包括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近代社会时期、现代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社会时期的体育思想也随之变化与进步。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思想变化的根源,社会发展需要也为思想的变革提供强大动力,这些都使得不同时代的体育思想被赋予特殊的变化。

(一)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体育思想

我国原始社会,约从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最根本的的要求就是“生存”。为了生存,他们必须练习各种生存技能才能应对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获取生存基本材料。从内容上看,这种“生存”是包含多种技能的,诸如搏斗、厮杀、纵跳、攀援、奔跑、投射[1]。从目的上看,如何能在险恶的自然中生存才是最根本目的,一切体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围绕着如何生存这一主题。在这一时期,面对庞大的“自然力量”,人类信奉自然与神灵,并为了生存而出现群体性活动。这一时期,体育思想的目的是:培养适应险恶自然条件的人;內容是:适合生存的各项技能;主要特征是:群体性、宗教性。

(二)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思想

我国奴隶社会,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生产力较之过去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铜器,同时文字的出现、阶级的产生均是奴隶社会时期的重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动荡征战不断,各诸侯国为抢夺领地,奴隶主为争夺土地,整个国家崇尚武力。正是这一时期,崇尚武力已成为一种时代风气,武力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境地[2]。这一时期,体育的目的,多在于军事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统治阶级日益富裕腐化。这一时期的体育思想在目的上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的武士,内容上以“射”为主,特点在于阶级性。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体育思想

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到1840年。这一时期的体育思想与封建制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体育活动重视伦理道德,强调体育运动可使参与运动的人灵魂高尚,更具有道德约束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时期的体育思想被政治影响,如武周时期通过“武举”来为封建王朝选举武将,使得体育与政治紧密相关,体育成为走上仕途的一种“教育”;宋代重文轻武,体育活动被认为是“下技”,是“不可为”的“无益之事”[3],这体现了体育的伦理思想。这一时期体育思想的典型特征收到政治影响,随着政治的腐化,体育很大程度上被统治者利用。

(四)我国近代社会时期的体育思想

我国近代社会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社会是我国比较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基于我国社会特点而进行本土化。这一时期的体育思想先后经历了重振国威时期、变法时期、西学中用时期、民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时期。不同时期的体育思想对人的培养和作用均有所变化,但共同点在于体育服务于国家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并与教育一起存在于不同流派之中。蔡元培的“五育并举”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体育的培养内容上既包括体魄的增强,还包括中国人精气神的锻炼。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体育思想的影响

(一)对原始社会时期体育思想的影响

原始社会是中国文化的起源。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是以区域文化汇聚融合模式出现的。对体育思想的影响体现在宗教活动中。宗教活动中通过模拟各种狩猎活动、图腾姿态以及劳动动作来体现体育的要点,并通过这些活动强调生存的传承和劳动的过程,以此刺激为生存的“强身”。除宗教活动外还有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意义更加明确。由于人类无法通过仅通过自身的体质来对抗自然,祭祀既是教育手段,也是体育手段。在祭祀中人类既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又在活动中通过上肢与下肢的训练完成体育锻炼。这是原始社会时期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与体育思想的融合。

(二)对奴隶社会时期体育思想的影响

奴隶社会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这一时期是文明大繁荣时期,在动荡的历史中武力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尤其是诸子百家对体育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儒家六艺中的“射”,即通过贵族教育将体育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中,成为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道家“道法自然”则体现对体育的养生要求,并强调动静结合、规律运动等。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赖其力者生”,将体育与劳动相结合,体育的劳动意义得到体现。

(三)对封建社会时期体育思想的影响

封建社会时期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浓墨重彩一笔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实行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制度,在文化上非常重视儒家,将儒家思想宗为核心,将“三纲五常”作为伦理道德规范。例如,盛唐时期政治稳定,体育作为娱乐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蹴鞠、步打球、马球等运动也曾流行一时并有传承。由此说明了这一时期的民风相对开放,体育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这一时期的体育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相当不稳定的,甚至一度被抑制发展,这也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下思想流朝的变化。

(四)对近代社会时期体育思想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体育思想虽然从西方国家有所汲取学习,但是传统文化对体育的影响依旧深刻。纵观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近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始终围绕着“强身建国,以实现民族复兴”这样一个主题而展开[4]。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出文化中民族自豪感和浓厚的使命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体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始终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人民体育”思想始终是中国现代体育思想的主导。尤其是党和国家精准定位现代体育发展需求和人民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先后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体育改革方针对策。同时,随着体育与教育的发展,“体育健康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相继在民众中传播开来,但核心主题一直都是“健康体质”。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理论,重视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挥是一脉相承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以人为本”。

四、结语

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体育思想是文化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体育的探讨,过去仅仅局限于对体育问题的思考,忽略了现代体育中与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如果在思考体育问题时仅以现代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不免使得我国现代体育的思想落后。更多的应该是思考体育思想中的价值观、道德伦理等内容,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底蕴,把当代视角带到特定的语境与文化视角中,由此才能探索到我国体育思想的核心所在,促进我国体育思想之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迁良.从强身、养生到健身——体育思想史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4(03):6-11.

[2]薛文传.从先秦时期体育思想史演进视角看中国体育文化发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273+275

[3]张新.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体育伦理思想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何叙,律海涛,那述宇.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J].体育科学,2012,32(09):45-5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体育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