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养生

2021-11-03 02:0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华南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辛味中脘秋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华南

十月来临,冷空气日渐活跃,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大家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以防着凉感冒。同时,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预防秋燥。

一、滋阴润燥,宜清补

秋天在五行属金,应六气为燥,五味属辛,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秋燥首先会侵袭人体的肺脏。人们在秋天普遍都会感觉口鼻干燥等秋燥症状。因此,饮食养生的重点则为“滋阴润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

《黄帝内经》中说:“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意思是说,肺属于五行中的金。在五行中,金对应的是颜色中的白色,因此白色食物可补益肺脏、益肺气。秋天白色食物都是润肺好帮手,如白鸭肉、核桃、百合、鲜山药、藕、荸荠、秋梨等清补柔润之品。我们常吃的秋梨膏、百合银耳羹,都是以白色食材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物。

二、少辛增酸,忌苦燥

我们说秋季时节,要“滋阴润燥”外,还强调要少辛增酸。这种养生思想早在内经时期就已经提出,而唐朝药王孙思邈将其总结。所谓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这一原则,在秋季这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入心,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脏之病,五味和四时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观点,这是因为食苦会增加心气,克制肺的宣发功能。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三、温胃健脾,少寒凉

目前秋蟹、海货大量上市。河蟹具有清热解毒、消结化瘀、利湿退黄、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适当地食用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海虾多味甘咸平,入肾经,有一定的滋养肾阴作用。

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脾胃虚寒、寒性腹痛、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由于虾蟹均有一定的凉性,所以切不可因为喜欢而贪口,以免引起腹痛腹泻。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这个季节,可以适当地食用南瓜粥。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季节的暖胃护胃佳品。南瓜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有助于保护胃部不受刺激。早餐煮粥时放几块南瓜,或者在晚餐加一道南瓜粉丝汤,简单方便,营养美味。

针对秋季的节气特点,以及脾胃疾病的高发,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些自我推拿方法来顾护脾胃。

1.敲背

背属阳而且有我们的足太阳膀胱经,经常敲背可以很好地振奋阳气。

2.掌振神阙

先搓热手掌,中医认为脐腹属脾(脐是胎儿从母体吸收营养的途径,所以向内连着人身的真气真阳,能大补阳气),所以掌振本穴能治疗脾阳不振引起的消化不良、全身性的阳气不足,包括四肢发凉怕冷。

3.掌揉中脘穴

中脘虽然是任脉的穴位,但同时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疗效。掌揉中脘穴,可以健脾和胃,通腑降气。

猜你喜欢
辛味中脘秋燥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辣味重,伤正气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秋燥不中招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
秋燥吃蜜不吃姜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