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40岁以上社区居民糖代谢状态与抑郁状态的关系

2021-11-04 09:05王晓艺许密李玲玲尤丽丽林刁珠黎锋严励任萌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标准分评量患病率

王晓艺 许密 李玲玲 尤丽丽 林刁珠 黎锋 严励 任萌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糖尿病与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针对糖代谢紊乱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报道不一[1]。因此本研究在广州4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调查不同糖代谢状态合并抑郁状态的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及不同抑郁等级的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40 岁以上不同糖耐量社区居民糖代谢及并发症转归研究人群资料[2]。从中选取年龄≥40岁且≤75 岁,自愿参加,排除行动不便、年老体弱、交流障碍及依从性差不能按要求准时参加随访者,最终纳入2876名研究对象。基线发放调查问卷2876 份,指导研究对象填写,最后回收问卷2474 份,问卷回收率为86.02%。研究对象缺失糖代谢诊断信息152 例,缺失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67 例,缺失人体参数测量结果28 例,未按要求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316 例,经后期整理分析中评估量表无效272 例,最终确定纳入分析总共1539 例,其中女性1138例,占比73.94%;男性401 例,占比26.06%。所有研究对象在参与本研究前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2014[33])。

1.2 方法 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同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对受试者进行现场体格检查。抑郁自评量表采用由Zung 编制,王春芳等统一修订的抑郁自评量表(SDS)[3],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所有受试者的血液标本均经过中心实验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实验室)统一检测。

1.3 诊断标准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按1999 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抑郁自评量表SDS 由20 个项目组成。按照中国标准计算标准分,标准分=总粗分乘以1.25 后取整数部分。根据标准分进行不同抑郁等级分类。SD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 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22.0 软件统计分析。所有连续分布的计量资料均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25-P75)表示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组间比较采用组间秩和检验(Wilcoxon 检验)。分类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抑郁等级与不同糖代谢间的关系并计算OR 值和95%置信区间;在所用统计分析中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糖代谢状态组间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糖代谢状态分组下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2.2 不同糖代谢状态组间抑郁程度分布情况 见表2。

表2 各组间抑郁等级分布情况

2.3 糖代谢状态与抑郁现状的关联分析 见表3。

表3 研究总人群及不同性别亚人群中糖代谢状态与抑郁等级的关联分析

3 讨 论

糖尿病和抑郁症均为严重的慢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并降低预期寿命。糖尿病与抑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但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可能与地理文化差异有关。本研究显示在广州40 岁以上社区居民中,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病率为50.83%,与伊朗一项研究结果相近(伊朗糖尿病患者的总体抑郁症患病率为54%)[4]。

近期国内外多个学者对糖代谢紊乱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Nouwen Arie 等人[5]通过对欧洲糖尿病抑郁症研究联盟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显示,正常血糖、糖调节受损、未诊断的糖尿病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相似。Palinkas 等人[6]发现在既往诊断为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升高,而未意识到自己糖尿病的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并没有升高。这与我们的结果相似,无论采用单因素分析或者多因素分析,我们的研究均未发现不同糖耐量与抑郁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关联,提示抑郁的发生可能与单纯的血糖升高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还是因为糖尿病诊断后的心理压力及糖尿病并发症所造成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促使了抑郁状态的产生和发展。

那么患有抑郁症的人是否更易罹患2 型糖尿病呢?Campayo 等人[7]使用精神病学访谈和老年精神状况表对西班牙成年人大型社区流行病学调查,随访2.5 年到5 年,结果显示患有抑郁症的受试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在控制糖尿病的混杂因素(包括糖尿病危险因素:高血压、体重指数、吸烟、酒精摄入、糖尿病家族史)后该关联仍然显著。Holt 等人[8]通过队列研究发现抑郁症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类似的结果,重度抑郁人群较无抑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升高,重度抑郁伴随着较高的血糖水平。其原因可能与抑制症患者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增加可能与其行为因素有关:抑郁症状(如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疲劳等)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的自我护理,增加肥胖和2 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研究显示[9]在控制抑郁症患者每日热量摄取、体力活动、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后,2 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降低。抑郁症患者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可能与抑郁症引起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等因子的改变有关,而炎症状态、白介素的激活也参与了2 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本研究通过探讨广州40 岁以上社区居民糖代谢与抑郁状态的关系,发现在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病高达50.83%,重度抑郁者伴随升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因此应高度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临床关注,积极干预治疗,做好重点人群的筛查、干预和随访。

猜你喜欢
标准分评量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马尔科夫预测的分层教学下教学质量量化模型
高校师生对原始分制与标准分制的感知对比
基于标准分优化的在线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