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021-11-04 11:49刘友丛
学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刘友丛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内驱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动力。只有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数学知识引导,才会不断地让学生爆发出创新思维和勇敢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激发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08

激发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还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这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乐于创造、习惯于创造和有志于创造的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因为创新思维不仅需要学生知识、思想和智力作为创新的基本点,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课堂知识,除了教会学生数学做题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当前的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状况,教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数学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节假日帮助他,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减少学习困难,对于难题,引导他自己读懂题意理解透彻,一步步完成,使他觉得问题的解决中包含着自己的思维成果,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信心。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教学表现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抓住学生的亮点。即使是教师的赞美也能激励学生,让他们觉得我能做到,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点燃自信的火焰,以热情投身于学习。只有当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全力以赴去做,学习和乐趣是分不开的。学习兴趣才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学生激发创作的“药引子”只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彻底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动机和坚强的意志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坚强的意志。例如: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谈论理想、科学家、发明家和短篇小说,以及著名的格言。使他们崇拜名人,以名言为座右铭,产生学习动力,树立坚强的思想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激发出学生的数学知识求知欲望,才能让他们明白数学知识的生活需要,才会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不仅创设了问题情境,还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上有困难,会抑制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我班一名学生,做应用题时就发愁,头也疼,我知道他的基础太差,学习压力大。为了帮助他,我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帮助他解疑,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减少学习困难,对于难题,引导他自己读懂题意理解透彻,一步步完成,使他觉得问题的解决中包含着自己的思维成果,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信心。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教学表现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抓住学生的亮点。教师的赞美也能激励学生,让他们觉得我能做到,教师应该尽一切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点燃自信的火焰,以热情投身于学习。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数学知识及其体系,具有逻辑严密、结论精确的特点。比如:把310500437元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省略亿后的尾数,一个学生写成310500437元≈3元,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要“三查一步” ,在数学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要有依据性、细致性、严谨性和现实性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不仅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还应在各科教学中培养,要从小培养,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积极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具有数学知识的创新意识。

五、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布鲁纳曾经指出:“勇于探索是教学的重要生命线”。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是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有效教育手段。首先,良好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数学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敢于让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通过设置问题悬念,拨动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心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解决问题而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开放性教学情境,同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例如,在我们学习无限递归几何序列中项目的和之前,我们可以引用一个古老的标题:“竹竿是1尺长,然后是1/2尺,然后是1/4尺,等等。把竹竿的长度加起來,就是1/2+1/4……。请问,总和是多少尺?一时间,学生很好奇地想: 这个无限的问题,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解决呢?正是这个富有挑战性意味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深入钻研课本,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它使静态的、刚性的形式科学知识变得动态而充满生命力。

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谈何解决?又谈何创造?创新的本质特点是基于一定的问题的大胆提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学生大胆提出新的问题远比只会解决现有的书本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想象问题才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怀疑是差异的开始,创意往往是与大多数人认为的情况不一致的表现。敢于提问是创新精神的火花,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其次,教师在适当时候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首先用金属丝做两个不同大小的圆。当教师手持两个圆圈走进教室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同时也透露出一些疑问: “教师这堂课讲什么?”这种情况引起的怀疑激起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教师抓住机会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圆的位置。请仔细观看我的演示。”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两个圆圈。启发学生们问自己:“这两个圆圈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学生们理解了两个圆的五个位置后,教师又问:“你判断两个圆的位置的依据是什么?”如此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对理论探索提出质疑,从而进一步深化教学。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发现问题的教学体验中,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