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射血分数中间范围患者特点的临床调查

2021-11-05 06:55卜雪芹李学永孙毅曾伟孙贺建张二箭田福利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支数造影剂计数

卜雪芹,李学永,孙毅,曾伟,孙贺建,张二箭,田福利

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判断心力衰竭(心衰)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LVEF正常范围为≥50%。文献报道[1],LVE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预后密切相关。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将射血分数在40%~49%范围内的心衰患者独立划分为亚组,但AMI与LVEF(40%~49%)没有明确的分类,且文献缺少有关AMI患者LVEF在40%~49%这一范围内临床特点和疾病预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2,3],故本研究拟在对我院有关AMI患者不同LVEF的分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分组患者LVEF与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指标、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医师对LVEF在40%~49%这一范围内患者临床特点和早期的预后评估提供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依据术后患者在入院48 h内的超声心动检查的LVEF值进行分组和纳入研究病例各60例,即射血分数减低(rEF)组(LVEF≥49%),射血分数中间值(mrEF)组(LVEF 40%~49%),射血分数保留(pEF组)(LVEF≤40%)。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2.1 心脏标志物[4,5]肌钙蛋白超过正常上限的第百分之99百分位。

1.2.2 心肌缺血证据①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②心电图表现缺血的改变(ST-T、左束支传导阻滞病理性改变及病理性Q波);③影像学、冠脉造影出现新的与本次缺血一致的检查报告。

1.3 入选标准①PCI后患者本人愿意接受超声心动检查的LVEF值评价检查和同意参加本次调查;②患者神志及精神正常,无智力及认知能力障碍,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

1.4 排除标准①伴随严重的脑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不同意本次调查的患者;②左室LVEF<30%;③年龄18~80岁。

1.5 研究方法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付费方式;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既往PCI史;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否急诊手术及置入支架数目。记录患者入院48 h内的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生化检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超声心动检查的LVEF值。记录术前患者TIMI血流情况及分级[4]:TIMI血流标准:0级:病变远段血管无前向血流灌注;1级:病变远段血管有前向血流灌注,但不能充盈远段血管床;2级:>3个心动周期后,病变远段血管才完全充盈;3级:3个心动周期内,造影剂完全充盈病变远段血管。

记录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及标准[4]:0级:心肌内无造影剂进入,未见或者可见极少量的心肌被一过性的造影剂染色;1级:心肌内可见少量造影剂进入,但心肌的染色不消失,毛玻璃样改变,或者在供血区的心肌经染色后在下一个造影过程中仍旧存在;2级:心肌组织中的造影剂进入及排空均出现延迟,心肌组织在造影剂的作用下仍呈毛玻璃样改变,或在供血区的心肌密度增高,经过三个周期仍然存在或者仅有稍许降低;3级:心肌组织中造影剂的进入及排空均表现为正常。

记录心肌blush分级(MBG)及标准[4]:0级:心肌的显影或密度对比无改变;1级:心肌出现轻微的显影或者密度的改变;2级:心肌出现中度的显影或密度变化,但不及正常部分心肌的显影或密度,表现为心肌部分的灌注改变;3级:与正常心肌的显影和密度变化相当,表现心肌的完全灌注状态。

记录ST段回落(STR)情况及判定标准[3,4]:STR是指患者在PCI后1 h较入院时患者ST段抬高的总和(ZST)回落程度>50%。对患者在入院时和经PCI后1 h内进行检测,对十二导联心电图结果进行记录。判断每个ST段抬高的导联在J点后0.08S时的抬高幅度,计算患者所有导联的ST段抬高的总和(ZST)。计算公式为:ZST=[Z ST(入院)-ZST(PCI术后)]÷ZST(入院)×100%。若PCI术后lh ST段较术前回落>50%定为STR。

记录患者在入院后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血管支数等,记录PCI后院内死亡率。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连续变量采用ANOVE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次/百分率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Cox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变化及PCI术后改变情况的比较rEF组与mrEF组相比,rEF组患者在术后TIMI血流改善快,以术后TIMI血流3级的病例多于mrEF组,且曝光时间短(P<0.05)。但梗死相关冠脉(IRA)开通时间、血管病变支数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F组与mrEF组相比,pEF组患者在术后TIMI血流改善慢、IRA开通时间长、曝光时间长(P<0.05),且mrEF组中的血管病变支数以1支为多见(P<0.05)。rEF组与pEF组相比,rEF组患者在术后TIMI血流改善快、IRA开通时间短、血管病变支数少、曝光时间短(P<0.05),表2。

表2 三组患者影像学及PCI术后情况

2.2 三组患者PCI后组织水平灌注及预后的比较rEF组与mrEF组比较,rEF组患者在术后出现TIMI血流3级、MBG3级、TMP3级、ST段回落(STR)以及术后院内病死情况的患者人数显著改善(P<0.05)。pEF组与mrEF组比较,pEF组患者在在术后出现MBG3级、TIMI血流3级、TMP3级、ST段回落(STR)情况的患者人数比例少于mrEF组(P<0.05)。但术后院内病死率高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EF组与pEF组比较,rEF组在术后出现TIMI血流3级、MBG3级、TMP3级、ST段回落(STR)、术后院内病死情况的患者比例显著性优于pEF组(P<0.01),表3。

表3 三组患者PCI术后组织水平灌注及预后比较

2.3 三组患者PCI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rEF组与mrEF组比较,患者在术后有关NT-proBNP均值、CK-MB、谷丙转氨酶等化验结果存在差异,rEF组的改善优于mrEF组(P<0.05);但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F组与mrEF组比较,患者在术后有关NT-proBNP均值、CK-MB、谷丙转氨酶等化验结果存在差异,mrEF组的改善优于rEF组(P<0.01);但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EF组与pEF组相比,rEF组在术后有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T-proBNP均值、CK-MB、谷丙转氨酶的改善优于mrEF组(P<0.05),表4。

表4 三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PCI是治疗AMI的重要方案,而术后的组织灌注是疗效的评价关键[6,7],研究发现[6]术后患者的TIMI即使恢复到3级,仍有一些患者存在心肌灌注欠佳,血管虽已通,但未达到再灌注效果,心肌等组织复流无明显改善,近、远期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甚至恶化死亡。而术后左室收缩功能(LVEF)是再灌注动力来源,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3,8]。

研究发现[9-12],在AMI伴随左室功能障碍(LVEF<40%)的患者中,LVEF越高其病死率越低。国外有研究者发现[13-16],LVEF值常作为AMI治疗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特别是针对伴随严重的左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国外研究也有发现[13-15],当LVEF>45%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相似。目前AMI患者在PCI后有关预测因子和预后研究较少,特别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同区间的患者缺少相应的研究,当LVEF值介于40%~49%间的术后患者,有关心力衰竭(HFmrEF)的临床研究发现,这一区间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既有HFpEF的特点,也有HFrEF的特点,但HFmrEF在生理和病理上与前面二者有存在显著区别[17-20]。目前有关AMI术后涉及LVEF值介于40%~49%间的一类患者缺少对其临床特征、预后的调查研究,将术后患者分为三类LVEF≥49%(rEF),40%<LVEF<49%间(mrEF),及LVEF≤40%(pEF)的患者在基线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调查比较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影像学和术后改善情况方面,rEF组患者比mrEF组在术后TIMI血流改善快、IRA开通时间快、曝光时间短,但血管病变支数中两组相类似。mrEF组患者比pEF组在术后TIMI血流改善快、IRA开通时间快、曝光时间短,且血管病变支数以1支为多见。而rEF组患者在术后TIMI血流改善、IRA开通时间、血管病变支数、曝光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pEF组。PCI后组织水平灌注及预后方面,rEF组在术后出现TIMI血流3级、MBG3级、TMP3级、ST段回落(STR)以及术后院内病死情况的患者人数显著优于mrEF组和pEF组,这说明rEF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院内病死情况。而mrEF组在术后出现MBG3级、TIMI血流3级、TMP3级、ST段回落(STR)情况的患者人数比例少于pEF组,但mrEF组的预后与pEF组存在相似的死亡风险,虽然mrEF组在多方面的改善优于pEF组,但mrEF组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术后院内病死率。术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rEF组在术后改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T-proBNP均值、CK-MB、谷丙转氨酶等化验结果优于mrEF组;但与mrEF组存在血小板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共同特征。这些结果正如我们试验的预测结果,mrEF组患者不仅具有rEF组临床特点,但又有区别,表现为相关影像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优于pEF组,但又不具备rEF组患者相关指标的良好改善效果和明显降低死亡率的预后结局;而mrEF组患者也具备有pEF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且相似的院内死亡率。这都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于AMI术后患者涉及LVEF值介于40%~49%间的一类患者,既要肯定PCI联合药物的疗效,同时应重视预后,妥善调整后期治疗方案和随访工作。

本研究提示对PCI后的AMI患者虽经治疗后趋于好转,但仍需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为今后制定LVEF介于40%~49%之间(mrEF)的患者今后的诊治策略提供依据。同时本研究受条件制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是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支数造影剂计数
古人计数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企业债与信用债市场下的担保增信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
迈好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