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

2021-11-05 10:55林家达温必盛陈绵富苏庆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杆菌属乳酸杆菌梭菌

林家达,温必盛,陈绵富,苏庆辉,刘 阳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重度患者多见每日多次血性腹泻,伴发热、严重腹痛等症状,肠道菌群发生明显紊乱,最终可引起肠源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国内外对UC患者黏膜相关菌群研究报道相对较少[2]。本研究观察肠黏膜相关菌群与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疾病的诊治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定安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UC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90名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0~85岁,平均(62.25±3.26)岁;体质量指数(BMI)14.26~28.41 kg/m2,平均(18.23±4.32)kg/m2;轻度活动45例,中度活动32例,重度活动13例。对照组中男47名,女43名;年龄50~85岁,平均(63.32±3.35)岁;BMI 14.25~28.36 kg/m2,平均(18.25±4.26)kg/m2,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开展之初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经准许后实施。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UC的诊断标准[3];(2)对照组身体各指标均无异常;(3)研究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肠道致病菌、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以及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感染者;(2)免疫类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者;(3)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者;(4)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5)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对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在结肠观察结束后退镜时使用一次性活检钳在乙状结肠钳取3块新鲜组织,观察组从乙状结肠的病变部位钳取组织标本,对照组从乙状结肠的正常肠黏膜钳取组织标本。以0.1%的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洗2次,0.2 mol/L盐酸、10 mg/l溶菌酶分别消化15~20 min,随后以0.1%的DEPC水浸泡10 min,滴加封闭液后于55℃封闭2 h。结束后,将稀释好的0.4 mol/L的细菌探针于37℃平衡后滴加于组织上,加盖玻片以橡胶胶水封固,后于38℃避光存放16~18 h。后使用柠檬酸钠缓冲液洗4次,每次15 min,于暗处静置15 min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摄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菌总数,每块组织沿上皮层随机计数3个高倍镜视野(高倍镜视野的长度为200μm),取其中位数进行比较,并记为细菌数/200μm。探针选自广州外显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EREC482探针检测梭菌属、Bac303探针检测拟杆菌属、E.coli1531探针检测肠杆菌属、TaqMan探针检测肠球菌属、Lab158探针检测乳酸杆菌属、Bif164探针检测双歧杆菌属。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肠黏膜菌群数量,包括梭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2)对比不同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菌群数量,活动程度根据溃疡性活动Mayo评分判定[4]。评估项目包括:排便次数、便血情况、内镜情况、医师评价,各项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3分,总分3~5分为轻度活动(45例)、6~10分为中度活动(32例)、11~12分为重度活动(13例)。(3)分析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肠黏膜相关菌群数量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范围)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肠黏膜菌群数量 观察组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肠黏膜菌群数量[细菌数/200μm,中位数(范围)]

2.2对比不同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菌群数量 重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中度、轻度活动患者,中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不同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菌群数量[细菌数/200μm,中位数(范围)]

2.3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肠黏膜相关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90例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肠黏膜相关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类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肠道症状,病灶区主要分布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具有连续性及弥漫性的特质,可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具有较大影响[5]。

本研究中观察组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C患者由于长期腹泻、肠道炎症的存在,肠道菌群发生明显紊乱,肠球菌、肠杆菌等机会性致病菌大量增殖并移位,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典型的优势菌群则减少,这种菌群变化是UC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6]。

在本研究中,重度活动程度老年UC患者肠黏膜内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显著低于轻度活动患者,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者,其原因在于每个菌群属下面有多个分类,菌群属数量在相对平衡状态下可维持患者肠道定植抗力,而肠道定植抗力可有效抑制肠道内潜在致病菌群数量[7-8]。因此UC患者病情越重代表其肠道内上皮细胞损伤越严重,当肠道黏膜被破坏即会加重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9]。在本研究中老年UC患者疾病活动情况与梭菌属、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菌群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菌群数量呈正相关。因此可检测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能够为疾病活动程度的判断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UC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密切联系,需引起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杆菌属乳酸杆菌梭菌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分析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乳酸杆菌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芽胞杆菌空间生态位特性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类芽孢杆菌属β-葡萄糖苷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重组表达的优化
Vitek-2 Compact和MALDI TOF MS对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能力评估
乳酸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致病菌之间的关系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Fidaxomicin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