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发展策略探讨

2021-11-05 20:59柳进军
中关村 2021年10期
关键词:运维大脑建设

柳进军  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院长

自2017年以来,城市大脑建设已从少数城市的探索尝试阶段逐步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当前已有500余个地区宣布开展城市大脑建设。从各地实践来看,由地方城投出资控股成立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成为城市大脑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然而城市大脑是一项涉及诸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杂工程,而这一城市级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亦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这对处于工程建筑等传统领域的多数城投公司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基于此,笔者尝试结合中关村地区的实践经验,探讨该类公司的发展策略。

平臺公司之所以成为各地开展城市大脑建设的首选,主要是为了应对以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趋势。问题方面,首先是条块分割的建设方式制造大量孤岛、烟囱,建设成果难以共享。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多由不同的技术企业支撑各业务部门分散建设,笔者参与的某地信息化系统调研,仅市一级业务系统就多达400余个,互联互通和共享有限;第二是技术管理和统筹运维难度大,无法保障信息系统的延续性。由于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企业众多,系统建成后,运维方式不同,代码、数据格式差异较大,难以统筹管理,而各类技术企业的延续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间接导致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无法保障;第三是大多数系统面临着建成即落后的局面。信息技术具有生命周期短、迭代速度快的特征,例如AI芯片每9个月就会更新一次,然而以往智慧城市建设多采用项目制,从立项、评审再到建设完成,周期基本在1-2年,这使得系统建成就已落后了。与此同时,随着新一代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数字资产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城市运行发展过程中沉淀的各类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同时对数据安全也提出了极高要求,由国资控股企业承担数据的沉淀和运营工作在安全性、可靠性上给予了一定保障。

基于上述考虑,平台公司需要承担起城市大脑总承包、总集成、总运营的角色并着手培育相应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平台公司只有从工程源头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控制力才有可能实现对各个业务系统承建企业的统筹管理,这就需要平台公司承担起总承包的角色。相应的,公司亦需要有从设计、实施到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控能力。第二,信息化系统建设与传统土建工程有着巨大差别,楼房、外墙等单体施工完成后,不需要经过技术处理就可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果的共享共用则需要平台公司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在网络架构层面实现政务内网、外网以及各类专网的安全打通,同时在AI、大数据等方面具备前沿的技术储备来有效地连接视频、传感器等各类物联网数据以及分布于各个业务单位的信息化系统。例如现阶段诸多地区面临的上级垂管系统难以打通的问题就需要平台公司具备RPA+AI等技术才能实现数据在本级平台的沉淀。第三,城市大脑逐步发展将使政务、社会、互联网等各类数据汇聚成城市级数据资源池。平台公司需要形成成熟的运维体系、强大的数据治理能力,通过有效的数据运营来实现数据的跨界流转和处理,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与此同时,公司还需培育开放式算力算法平台的能力支撑为各类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源源不断地应用于城市发展的各类场景中,保持城市大脑的先进性,同时赋能产业发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建设运营平台公司作为一类新兴事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诸如业务垄断等相关问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完善对于平台公司的评价机制,在平台公司的股东、高管选择等核心问题上,在区域内国资企业以及其他地区有相关经验的国资企业范围内建立竞争机制,保障平台公司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建设运营公司内部需结合实际把握廉洁风险控制的方法,增强公司领导和员工的红线意识和廉洁从业的自觉性,适时开展工程建设情况的公开披露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平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平台公司要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破解智慧城市建设难题、建设城市大脑等方面的重要使命,积极培育自身在承包、集成、运营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领头人。

猜你喜欢
运维大脑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