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人生何处是故乡

2021-11-05 21:20王彬
中关村 2021年10期
关键词:韦庄王建长安

王彬

他一心想走科举,却遭遇黄巢军攻入长安,战乱中的他完成了奠定其现实主义诗人地位的《秦妇吟》,随后在江南一待就是十年。

六十岁进士及第,奉旨入蜀后的一个建议让唐朝逐步走向灭亡,让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代,而自己却成为了前蜀的宰相。

他是一个深情且懂情的人,他的爱情诗有哀婉、有缠绵、有青春梦幻、有刻骨铭心、有轻舞飞扬、有无限哀伤……

他的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词风清丽。和温庭筠一道著述的《花间集》开启后来的婉约一派。

他叫韦庄。

史诗《秦妇吟》

公元836年,唐文宗改元开成,史称开成元年,这年三月,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座深宅大院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不时的有丫鬟婆子向内宅奔去,这座象征着地位和荣誉的大院,突然一声婴儿的啼哭传来,一个接生婆模样的中年妇女急匆匆的朝前院奔去,一边跑一边喊:生了、生了,是个男孩,这个男孩不是别人,正是大唐最后一位诗人,写出可以彪炳千古《秦妇吟》的韦庄。

韦庄,中唐山水田园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年轻时候的韦庄非常羡慕先辈韦应物那种潇洒、自在的生活,于是年轻时候的韦庄也过起了游历的生活,并在很多人府中当过幕僚,但这些显然不是韦庄想要的。

年轻时候的游历和幕僚生活,唯一让韦庄感觉还不错的地方,只有江南。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吴侬软语、相对安稳都给韦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江南,韦庄立下“平生志业匡尧舜”的宏伟志愿。

民生凋敝、恶吏暴行、朝野混乱的现象终于在公元875年给了唐朝一次重创重创。这年初,王仙芝率先带领农民在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发动起义,六月,冤句(今山东菏泽)人黄巢起义响应,率众数千会师曹州,至此由王仙芝和黄巢为首的起义军在晚唐的中原大地全面展开。

心怀家国天下的韦庄并没有因为战乱而改变自己步入仕途为国效力的愿望,遗憾的是公元880年春考,韋庄名落孙山,落第后,韦庄留在了长安,或许他自己都不曾想到的是这一次决定对其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五日,黄巢率领的起义军对长安形成围攻之势,田令孜带领神策军500人,护卫唐僖宗慌忙出宫,只带得妃嫔数人与福、穆、泽、寿四王,西出长安金光门仓皇逃去。皇上的出逃让长安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当晚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在军队进入长安八天之后,黄巢通过击数百次战鼓,在一场仪式中称帝,建立了一个新王朝——齐;启用了一个新的年号——金统;升其妻为皇后。

其实对于当皇帝的愿望黄巢是早就有之,这一点我们在其写的两首关于菊花的诗中可以看到。《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称帝后的黄巢展开了对唐朝旧臣的数次血腥屠杀,与此同时唐军和起义军围绕着长安的争夺也陷入旷日持久的鏖战中。

目睹了长安之战带给这座城市的满目疮痍后,再回想自己年轻时看到的长安,韦庄写了一首七律诗《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升庵诗话》评价这首诗的时候说:“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一首,罗隐《梅花》‘吴王醉处十涂里一首,李郢《上裴晋公》‘四朝忧国鬓成丝一首,皆晚唐之绝唱,可与盛唐峥嵘,唯具眼者知之。”

公元883年,韦庄得以从长安逃出来,去了另一个城市——洛阳,在这个相对稳定的城市,得以幸存的韦庄有了足够的时间,用一个文人的眼光来描述自己在长安经历的三年时光。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韦庄开始挑灯奋笔疾书,他借一位逃难的妇女之口展开了《秦妇吟》这首鸿篇巨著的开篇:“……借问女郎何处来?含嚬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 ……”

这首长达1666字的长诗犹如一柄藏在鞘中的利剑,甫一出鞘便光芒万丈,直抵幸存者的内心,也敲打着那些出逃者的灵魂,一时间被争相传颂,以至于到了谈文皆言《秦妇吟》,这首用文人独特的眼光和锋利的笔触写下的《秦妇吟》让韦庄赚足了眼球,一时间“秦妇吟秀才”的称呼也不胫而走。

这首诗后来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也有人认为它是继杜甫“三吏三别”和白居易《长恨歌》之后唐代叙事诗的第三座丰碑。但是对于当时的王宫贵胄看来,诗中的“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让从长安出逃后又回来的掌权者们,倍感尴尬。

聪明的韦庄自己出于对自身和后代的保护,在他的集子里都不曾收录此诗,如果不是后来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完整抄本,这首当年人人争相传颂的叙事诗还真不知道何时才能露出真容。

短短几个月时间,战火烧到了洛阳。

韦庄,一个柔弱的书生,面对战争,何去何从?思索再三,他为自己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移居江南。

江南的温柔乡,足以抚慰一颗沧桑的心

江南十年间

在韦庄看来,江南,这个早年曾经游历,曾立下“平生志业匡尧舜”的地方,或许才是最该去的地方。

《唐才子传》卷十“韦庄传”云:“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说的就是韦庄在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举家从洛阳辗转南下扬州、金陵,又经苏州、湖州赴浙东,然后返回卜居地衢州。最后迁居江南,在金陵、润州、婺州等地辗转流寓长达10年的经历。

在金陵逗留期间,目睹六朝故都金陵繁华销尽之后,诗人写下《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以抒发世变时移的感慨。这种以自然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有一种强烈的虚幻感。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里评价说:“多少台城凭吊诗,总被‘六朝如梦四字说尽。”

近代刘永济的《唐人绝句精华》评价该诗:“‘六朝如梦,一切皆空也。‘依旧之物,惟柳而已,故曰‘无情。然则有情者不免感慨可知矣。此种写法,王士禛所谓神韵也。”

和台城有关的诗篇中,还有刘禹锡的《台城》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这十年,虽然诗人也有“避地移家远,天涯岁已周”、“万里逢归雁,乡书忍泪封”的乡愁,但是对于到处都是战乱的唐朝,繁荣稳定的江南,还是让漂泊的韦庄暂时找到了梦想的安定感。

江南的温柔乡,足以抚慰一颗沧桑的心。

这十年,终成为诗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十年。

江南的风景如画、山水清秀,吴侬软语唱的人心痒痒的,歌舞楼台、十里扬州路,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切都印在了诗人已经疲惫的心里,也成为诗人在前蜀做丞相的时候让自己念念不忘的理由。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香艳刺激,风流倜傥。

也让我们有幸看到了韦庄为江南写下的《菩萨蛮》。

在韦庄的五首菩萨蛮里,有四首都是写江南迤逦风光的。红楼香灯、琵琶黄莺、春水碧天、皓腕凝霜、烟柳小巷……五首词,每一首都是精品,每一首都是诗人在江南的心里路程。

但在韦庄看来,这都不是自己的故乡,且看:《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和《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第一首诗诗人自称洛阳才子,第二首感叹长安已经回不去了,这说明韦庄把长安和洛阳都当做了自己的故乡,一个是他的出生地,一个是他写出成名作《秦妇吟》的地方,把这两处当做故乡,无可厚非。

在五首《菩萨蛮》中,最值得我们称道的则是下面这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该诗:“一幅春水画图。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暮年,不得还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

那个让韦庄快乐又生出无限愁绪的江南,当所有的一切都消融在时光里,当远离了这个曾经醉心、碎心的江南,这个天涯孤旅中的温柔乡后,却再也回不去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况味?

在江南辗转了十年的韦庄心中想的还是走科举应第。

韦庄的仕途

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秋,韦庄千辛万苦在第二年到达长安后参加科举,不幸再度落榜。心有不甘的韦庄在公元894年继续参加科举,这年韦庄终于得偿所愿的得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校书郎,也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韦庄奉旨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劝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和解,这次的劝解并没有成功,最终王建还是大败顾彦晖,占据了两川之地。但是韦庄本人却获得了王建的认可,在蜀地期间,王建第一次向韦庄发出了留在蜀地的邀请,只不过韦庄并没有应允,回到长安后,韦庄被任为左补阙。

四年后的宫廷政变则是让韦庄深感悲愤,更多的是痛心,于是下决心投靠王建,得知消息后的王建很快让韦庄做了掌书记一职。

入蜀后的韦庄很用心,他不仅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还得到了王建的赏识,在韦庄担任掌书记不久,王建就任用韋庄为起居舍人,而此时的唐朝似乎油尽灯枯,在完成其最后的一声叹息。

唐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三月,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温,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废唐哀帝为济阴王。自此唐朝这个存活了近三百年的朝代咽下最后一口气,成为封藏在历史中的一页。

据《十国春秋韦庄传》记载,在朱温逼迫唐哀帝让位给自己,建立后梁后,韦庄就劝进王建:“即使大王忠于唐室,但大唐已经灭亡,天赐良机,不可错失。”于是,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即皇帝位。王建即位后韦庄晋升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开启了自己仕途最辉煌的岁月。

尽管说此时的韦庄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但是从其留下的词里可以看出他所留恋的还是故乡和客居了十年的江南,此时的思乡诗则是更多。

如《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如今俱是异乡人”更是表明了自己现在是客居他乡的境况。

再如《江外思乡》:“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章台夜思》:“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当然他名垂千古的《菩萨蛮》自是典型的思乡之作。

这种漂泊无依的愁绪,这一路的缠绵忧伤,这一路的人生况味,一川江水,几峰青山,只能沉淀成美丽的琥珀,都藏在了每一首思乡的诗里。

对于韦庄来说回不去的不仅仅是江南,还有那个已经凋零的唐朝,还有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梦!

还有那西开的一扇小窗,那一面白色的城墙,一地青石,那皓腕明眸,那回眸一笑……

江南也好,洛阳也罢,哪怕是韦庄终老的西蜀,皆不是诗人的故乡,它们只不过是梦里的风景,前世的故人。

故乡既成回忆里的往事,又何必纠缠不休?

从文字里窥见韦庄人生最繁华的一段往事,在作品里触碰韦庄纯粹的灵魂,让思念像一条永流不尽的江河,像一朵幽香飘逸的花朵,在喧嚣的尘世间,让文字穿越千年的时光,感受爱情和人性的力量。

关于韦庄的诗和词,除去一部分思乡的作品之外,大多数也是和春情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将他和温庭筠的诗编在一起作为一个集子命名为《花间集》的主要原因。

你看别离的那天,“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闺楼的灯彻夜未熄,一弯残月勾起了诉不完的缠绵和惆怅。

读韦庄的爱情诗,犹如触摸一个个爱情的碎片,有哀婉、有缠绵、有青春梦幻、有刻骨铭心、有轻舞飞扬、有无限哀伤……

诸如:《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女冠子》:“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人生就是这样,总会有很多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总会有很多相忘却忘不掉的思念,有时候并非一定要故地重游,也并非要把怀念都喊出来,静静的坐在那里,记得他们,就好。

人生那么短,我们还有多少时光能够拿来辜负和纠缠?

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小文《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猜你喜欢
韦庄王建长安
我们长安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西游新记 2
活干好了不吃亏
活干好了不吃亏
水与火
从张若虚到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