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慈善事业如何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作用

2021-11-06 09:33郭毓成
至爱 2021年10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分配公平

文|郭毓成

收入分配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收入公平方面,扮演着政府和市场难以替代的重要角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继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后,党中央进一步释放出新时代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信号,对慈善事业调节收入分配提出了新定位和新要求,是今后一段时期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特色公益慈善发展的战略引领。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好慈善在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能有效促进社会公 平。

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领导,重视慈善发展中的政治把关与价值引导。

公益慈善事业充分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分配制度关乎社会公平。所以慈善事业在调节第三次分配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贯彻到第三次分配制度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公益慈善工作的全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慈善事业服务大多数人的利益,保证第三次分配成为党领导的社会组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战略引 领。

完善法规和配套政策,助推慈善事业法制化进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依法慈善才能使善路更新。我国《慈善法》和嗣后的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出台后,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制条件愈发成熟,依法慈善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形成政府、社会主体、慈善机构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不仅要加强慈善募捐、救助项目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还要强化操作规范实施流程的完善;加强慈善组织队伍建设,建立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慈善组织团队;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提升慈善事业在分配中的公信力;加强组织内部监管,建立慈善款物使用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对慈善组织运作的外部监督,健全社会监督、新闻舆论、公众民意等的监督制约机制。

政府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应认真推进规划发展,构建慈善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慈善环境,搭建宽阔的慈善平台。让《慈善法》、免税制度等在实施的过程中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所需,获得生命力。一个真正和谐规范的公益慈善环境,能更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和个人的慈善捐赠热情。使捐赠者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弱势群体更有尊严地获得帮助,违法行为得到惩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进入慈善领域,自觉、自主、自愿参与财富流动。出现多渠道、多极化、多模式助推社会财富聚集,切实重新分配资源,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改善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中的格 局。

培育公益慈善文化,建设新时代财富伦理体 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是慈善事业和慈善文化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新时代,我国目前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群众在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下,让慈善由单一的扶贫助弱向着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更高领域的价值层面拓展,由“善经济”转变为“善伦理”,由“善文化”升级为“善文明”,这正是慈善事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这种慈善文化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慈善的全新认识。

同时,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引导人们的慈善行为和树立健康的社会财富观,让人们成为慈善传承者和享用者。教育对慈善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它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把新时代慈善文化列为公民德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人们对财富伦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助于第三次分配中社会财富更合理地流动。让善文化和慈善理念成为慈善行为的先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社会财富第三次公平分配,提供相应的社会主义财富伦理观支撑。

(图片来源:千图网)

通过广泛的道德教育,使全社会充分发扬敬老慈幼、上善若水、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使公益慈善文化成为一种先进、时尚的文化。将慈善济困的精神融入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使人们在慈善行为中获得持久的精神满足。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与传播慈善文化才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应有风范。加强现代财富伦理观的教育,对慈善事业长期发展起到价值支撑作用。构建新时代财富伦理体系是第三次分配能够得到蓬勃发展的关键,是促进第三次分配精准、智慧、高效的支 持。

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需要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同步。发展慈善事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社会爱心充分涌流,让慈善行为无处不在。培育善文化、倡导善生活、构筑善世界,努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分配公平
公平对抗
肩负使命的奶奶
笨柴兄弟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必须公平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