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滇西”区体育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08 06:53余志武云南开放大学
灌篮 2021年13期
关键词:滇西生态旅游资源

余志武 云南开放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体育与生态旅游融合是践行“健康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助推剂。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让“美丽”正成为云南靓丽标签。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拓展可以加快云南城镇化建设进程,有利于发挥小城镇资源优势、保护和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有利于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云南打好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工程蓄力。

一、生态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2000年6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新版《体育大辞典》中对体育旅游的解释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体育旅游既是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又是满足现代旅游需求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

生态体育旅游:体育生态旅游是将生态、体育与旅游三者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依赖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体育资源,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体育旅游被称为“自然健康旅游”,生态体育旅游对象的内涵也从“自然景物”扩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二、大滇西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滇西南生态旅游区:包括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自治州。普洱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世居傣族为主,至今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佛教信仰;西双版纳与老挝和缅甸接壤,边境旅游也将是以后一大发展点;临沧地区高山深谷众多,以佤族为主要民族,为云南主要茶叶产地,特色鲜明。

滇西生态旅游区:包括楚雄、大理、保山、怒江、徳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理州为该区文化发源地和交通经济中枢所在,历史上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在地,为白族聚居地,从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再到影视作品《五朵金花》,使其很早就为国人所熟知和向往,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楚雄州为彝族主要集聚地,境内“三山鼎立、二水环流”,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享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誉;保山市古称永昌位于滇缅公路沿线,是古西南丝纲之路上的重镇,腾冲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拥有多种植物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火山湖和其他火山地貌、地热活动和多处温泉;怒江州旅游资源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包括怒江峡谷景区、大峡谷、独龙江等自然景观为主;德宏位于云南最西线与缅甸接壤,瑞丽是国家级口岸城市,当地以傣族和景颇族为主要民族。

滇西北生态旅游区:包括丽江、迪庆藏族自治州,该区西接缅甸,北连西藏以纳西族和藏族居民为主。迪庆地区拥有杰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所在地;丽江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世代居住着纳西族,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东巴文化被称作“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形成了以“一城(丽江古城)、一湖(泸沽湖)、两山(玉龙雪山、老君山)、一文化(东巴文化)、一风情(摩梭母系制风情)”为灵魂和核心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遐迩。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大滇西区已形成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 3条精品旅游线路,滇西北生态文化之旅——大理、丽江、迪庆、怒江;滇西边境异国风情及地热火山之旅——保山、德宏、中缅;滇西南热带雨林及跨国之旅——西双版纳、思茅、临沧。

三、大滇西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自然类体育生态资源的开发现状

1.山体类资源

云南以山地地貌为主,占比总面积80%以上,全省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省的最高点为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处为河口境内的元江出口处,海拔76米。全区主要山体旅游资源海拔在2000-5000米之间,性状主要有中山、高山和极高山地区。滇西北地形为横断山纵谷区,南北高黎贡山、怒山、云岭并行排列的山脉组成;滇西南为三大山系支脉,属中低山丘陵地形,包括高黎贡山的西部分支尖高山和槟榔山,怒山余脉大雪山和邦马山等(见表1)。

大滇西区山体资源丰富,开发时间较早已经初步形成一定旅游规模,景点多样、品类丰富。体育生态旅游项目主要有徒步、野营、溜冰、探险、骑马、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观光、宗教朝拜等内容以及各地区的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

2.水体类资源

云南省内水体类体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和地域集中性等特点,主要有:湖泊(海)、河流、冰川、瀑布和温泉五个大类别,为体育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现开发的项目有皮划艇训练、龙舟、漂流、游泳、划船、垂钓、帆船、温泉、水上乐园等项目,种类繁多。湖泊(海)类以大理洱海、丽江泸沽湖为代表的,开发项目有自行车赛、游泳、帆船、马拉松等;河流类以怒江、虎跳峡为代表的,开发项目有漂流、探险等;冰川以滇西北玉龙雪山、梅里雪山为代表,开发项目有滑冰、徒步观光等;瀑布类以七彩瀑布、盈江虎跳石瀑布、腾冲叠水河瀑布为代表,开发项目有划船、观光等;温泉类以大理地热国、腾冲火山热海为代表,开发项目有疗养、温泉、水上乐园等。

总体开发较好,但受限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除大理、丽江、腾冲、怒江以外,其他区域水体资源与体育结合开发不足,体育项目单一;水体体育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小规模的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有限,主要突出了其自然风光的观赏和游览与体育结合不够紧密、配套体育设施服务不足,水体体育生态旅游资源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人文类体育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历史文化资源

大滇西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以白族、彝族、纳西族、藏族的历史文化主体背景。从年代看,包括著名的南诏大理文化的发祥地和聚集地、崇圣寺三塔、南诏德化碑等著名文物成为唐宋时代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从城镇旅游资源来看,这里是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3座(丽江、大理、巍山),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5座(腾冲、保山、漾濞、剑川、香格里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2个,还有其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和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具有非凡的世界意义,为云南省历史文化旅游的黄金长廊。

滇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固然多,但结合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目前不不够理想、开发强度不够。关于体育的旅游项目活动场地、设施较少,也没有对相关体育文化的专业解说或者介绍等,大多以马拉松(大理、腾冲、丽江)自行车赛(大理、丽江)等竞技体育赛事为载体进行。大滇西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阶段多作为一种观光和参观游览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没有在这些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开展相应的体育旅游活动,相关的体育旅游服务产品相对不足,不能为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参与特色的体育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完备服务。

2.民俗类传统体育资源

区内民俗类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进展相对较好。得益于两方面,一是,知道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二是,资金投入,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已经把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新增长点。云南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视。截至目前全省各州市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民族运动会,项目设置有射弯、陀螺锦、秋千、摔跤、抢花炮、龙舟等等。传统民族体育在生态旅游中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民俗节日中的展演和景区旅游项目设置两种,在满足游客观光作用的前提下提高了参与性,有着轻竞技重健康的特性,如跳锅庄、三跺脚、烟盒舞、打秋千、投掷、弓弩等,形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生态旅游结合,实现其从民族风情旅游的补充或组成部分向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转变,将是今后体育生态旅游发展的一条主路径。

3.红色生态旅游资源

云南作为我国的西南边陲,红色旋律和爱国主义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多彩,具有时空跨度久远,遗址遗迹丰富,旅游品质高端的鲜明特征。涵盖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抗击外来侵略、红军长征过云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革命历史活动遗迹遗址,以及共产党领导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团结的历史遗迹遗址等(见表2)。

表2 大滇西区主要红色生态旅游资源

在红色特色旅游中,体育项目融入不足、场地器械不健全、服务不完备、体育旅游参与不够,是目前红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只是将其定位于参观游览战役、战争遗址,大型战争纪念馆、纪念碑等观赏性旅游,没有将经典的红色资源与现在的体育生态旅游需求相结合,开发主题过于单一。红色主体的体育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下一步规划和策划红色旅游资源的方向和趋势。

四、大滇西区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绿色生态为本、突出地域特色

体育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就是保持生态的原始性,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进行绿色开发。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前提下,大力发展体育生态旅游项目,力求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依山水之势,结合地域民族、人文特色,打造体育主题生态旅游,选取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安全系数高的、易掌握的体验式体育旅游小型项目,促使游客从传统的观光、表演为主到体验和参与为主题的旅游形式,从而增加体育生态旅游的价值。

(二)加强交流合作、互补区域优势

受自然环境地域和行政划分限制,各地区旅游业在开发和利用中存在区域财政经济壁垒问题,体育生态旅游既要有地方特色,也要加强区域地区的合作,统筹规划培育和引导旅游消费市场。外部区域合作方面,以省市为合作单元共同建立和培植体育生态旅游市场基数,例如2001年云南省、四川省、西藏联合创建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国内游客;内部合作区域方面,区内十州市间根据地源特色打造体育生态旅游链条,避免同质竞争,如滇西北以生态文化为主、滇西之旅打造异国风情及地热火山特色、滇西南依托热带雨林及跨国特色开展体育生态项目;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核心产品群,围绕“户外体验、科普研学、生态旅游、营地旅游”等,导入新产品新业态,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将为体育生态旅游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三)加强对外宣传、引导消费市场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云南省今后将依托“5G”建设的“智慧旅游”服务布局,将“在途、在地、在线”的旅游服务功能整合,建立全新的“云南体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旅游体验。此外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微博、报纸、广播、自媒体等影响力大、时效性快的传播方式宣传,提高大滇西旅游区在全世界的知名度,扩大特色体育旅游的影响力。

(四)完善基础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链条的建设,如交通、餐饮、住宿,包括汽修服务、医疗保障等等;健全和完善旅游区体育服务组织,完善体育项目开展的空间、器材、设施等建设工作。

体育生态旅游要求从业者既满足游客的体育需求,又需要熟悉旅游行业知识,还要对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学科跨度极大。目前省内高校还没有对应的专业设置,从业者以大、中专学历层次为主,外加经旅游机构培训认证的个体。体育生态旅游对管理、指导及服务人员要求更高,需要优化人才结构、制定和完善人才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体育人才供给体系,如:引进人才、高校培养、地方培训,社区提供、体育志愿者等等。

五、结论

大滇西区体育生态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可开发程度相对高;借助各类体育赛事、民族运动会和各种民俗节日进行体育生态旅游推广已初具规模,游客从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效果良好;但是缺乏专业的体育生态旅游人才,体育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市场有待深挖。

提出对大滇西体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主要以绿色生态为本、突出地域特色;加强交流合作、互补区域优势;加强对外宣传、引导消费市场;完善基础建设、人力资源建设,以更好的吸引旅行者参与体育生态旅游活动为出发点,培育体育旅游消费习惯、引导旅游产品市场,走体育生态旅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线。

猜你喜欢
滇西生态旅游资源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大滇西旅游环线亮相厦洽会 云南推介多项旅游优惠措施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