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基层在旧沥青路面补强中的应用实践

2021-11-10 07:25王小芹
广东建材 2021年10期
关键词:车道小车沥青路面

王小芹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0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行车舒适、噪音小、维修养护方便、扬尘小等优势,在我国城市道路路面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道路运营年限的增长,以及重载车辆的增多,加剧了路面的损坏,导致路面结构强度降低,服务水平下降,无法适应多种交通需求。为恢复路面服务功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需对旧沥青路面进行维修补强。目前我国已有学者对此展开研究,如程珊珊[1]指出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涉及很多因素,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工程的选择和设计,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过程和方法:数据采集→路况评价→维修措施选择→可行性方案→备选方案的评估以及最优方案的选择。郑义[2]依托江西省昌-泰高速公路技术改造工程,分析沥青路面唧浆病害成因,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性的结构补强、中分带排水改造及路面结构层内部排水系统等处治措施。在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中,基层类型是影响道路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路面结构组成中,基层类型是影响道路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基层类型主要有2种: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常用的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水硬性材料对温湿度较为敏感,容易导致反射裂缝,路面寿命大大折减。申结结等[3]针对这一现象,借助HPDS2011软件,对比分析了半刚性和柔性基层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可以有效抑制反射裂缝的产生。柔性基层可减小基层和底基层的层底拉应力,避免拉应力在底基层集中存在。

基于此,依托于厦门市滨海西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根据现状路面的病害及检测结果,对病害原因展开分析,考虑柔性基层的优势,重点探讨了路面补强方案,并进行结构验算,以期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1 工程概况

1.1 道路建设概况

厦门市滨海西大道(集美大桥-海翔大道段)于2008年通车,2010年进行路面病害维修并罩面。该路段现状典型路面结构为4㎝厚SMA-13改性沥青(原罩面)+4cm厚SMA-13改性沥青+5cm厚AC-16中粒式沥青+7cm厚AC-25粗粒式沥青+20cm厚5%水稳碎石基层+20cm厚3%水稳碎石底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垫层。现状路面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现状路面结构图

1.2 路面状况分析

为准确判断路面状况,通过采取表观调查、弯沉检测及钻芯取样等多种方法对路面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1.2.1 表观病害调查分析

滨海西大道主要病害类型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局部沉陷、龟裂、坑槽及车辙等。部分路段横向裂缝已采用灌缝处理,但其病害仍在持续发展,同时其它路段也在产生一些新的横向裂缝。某些路段龟裂病害严重,甚至发展为坑槽(见图2),已经严重危害到行车安全。

图2 龟裂、坑槽

1.2.2 现状路面弯沉分析

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进行弯沉检测,测得滨海西大道主车道弯沉代表值为60.1(0.01mm),弯沉代表值大,表示路面结构强度严重不足;小车道及BRT车道弯沉代表值55.2(0.01mm),弯沉代表值较大,表示路面结构强度不足[1]。

1.2.3 钻芯调查分析

通过对滨海西大道路面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及坑槽等病害严重处进行钻芯取样(见图3),发现大部分裂缝贯穿上、中、下面层,基层顶部出现与面层裂缝相对应的裂缝,且芯样中5%水稳碎石层松散、板结差、强度低。龟裂及坑槽处的芯样中发现沥青混合料比较潮湿,出现松散现象,中下层裂缝处有泥出现,上面层底部存在明显水渍,说明混合料中有水进入,基层与面层粘结较差,且5%水泥稳定碎石层松散、开裂,其他区域板结也较差,整体强度较低[2]。

图3 路面取芯现场照片

1.2.4 现状路面技术状况综合评价

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4]及《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5],对滨海西大道路面强度进行评价。主车道路面的弯沉代表值大,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等级差,路面强度不足;现状中、重度病害多,路面损坏状况PCI评价等级为中[3],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主车道路面总体评价

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的弯沉代表值较大,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评价等级为次,路面承载力不足;现状轻度病害较多,且存在少量重度病害,路面损坏状况PCI评价等级为良,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总体评价

1.3 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通过对现状路面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路面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⑴该道路施工期间边施工边通车,特别是周边地块楼盘兴建,土方车大量通行,导致路面结构强度严重下降。

⑵从交通量来看,滨海西大道通车后,部分车辆选择由本条道路通往同安。特别是同集路提升改造后,周边道路交通量大部分汇入滨海西大道,造成交通量骤然提升。

⑶重载车辆明显增多,特别是经天马路进入的重车、超限车较多,加速了路面病害的发展。

⑷路面已运营10年时间,强度降低、表观破坏在所难免。

2 旧沥青路面补强方案研究

滨海西大道历史建设条件、使用工况差异较小,不同路段整体路面状况差异甚微,但不同车道之间路面状况差异较大。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状况中等,主车道路面状况则较差。同时考虑日后运营期间不同车道交通等级差异,旧沥青路面维修对策主要分为:①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补强方案;②主车道路面补强方案;③保留层病害处治对策[4]。

2.1 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补强方案

根据钻芯芯样分析,小车道及BRT车道基层板结性较好,但实测弯沉代表值为55.2(0.01mm)。该工程路面设计基准期内(15年)小车道及BRT车道累计当量轴次为1.0×107次,属中等交通等级,设计弯沉值为38.2(0.01mm)(路面结构系数取值为 1.6)[5]。

在拟定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补强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小车道及BRT车道交通量相对较小,属中等交通等级,对路面结构强度要求相对较低;②现状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基层剩余强度较高,应尽量保留利用;③现状小车道及BRT车道病害类型以基层反射裂缝为主;④滨海西大道交通压力大,特别是BRT车辆需保障通行。

经综合分析,拟定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采用柔性基层进行补强,主要考虑柔性基层具有以下3个优势:①柔性基层补强造价增加不多,但可以有效消除基层反射裂缝;②柔性基层与现状沥青面层的层间结合性好;③半刚性基层需要养护时间长(7天),对交通影响极大,而柔性基层铺筑完成隔天即可开放交通,能够有效降低对交通的影响,社会效益高。

路面补强方案:先铣刨8厘米的SMA表面层以消除现状路表轻度病害,保留利用原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及基层,对现状中度病害和重度病害单独处治。通过对实测弯沉进行分析,保留层弯沉代表值取值为72(0.01mm),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计算出保留层当量回弹模量为228MPa。据此,拟定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补强结构层为:4cm厚SMA-13改性沥青+6cm厚AC-20改性沥青+12cm厚ATB-25沥青碎石柔性基层+1cm厚下封层,补强层总厚度为23cm,补强后路面标高抬高15cm。

2.2 主车道路面补强方案

钻芯芯样结果表明,现状主车道路面沥青面层及水稳基层取芯呈松散状,基层与面层粘结性差,路面实测弯沉代表值60.1(0.01mm)。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内主车道累计当量轴次为1.8×107次,属重交通等级,设计弯沉值为25.5(0.01mm)(路面结构系数取值为1.2)。

在拟定主车道路面补强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3个因素:①主车道交通量较大,属重交通等级,其对路面结构强度要求高;②现状主车道路面基层剩余强度低,基层裂缝严重、基层板结性差;③考虑路面补强需抬高路面,应综合考虑与小车道、BRT标高以及与周边地块标高的衔接。

基于上述因素,拟定本次改造挖除沥青面层及5%水稳基层,利用原路面3%水稳底基层,并采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补强的组合方案。

通过对实测弯沉进行分析,保留层弯沉代表值取值为 250(0.01mm),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6],计算出保留层当量回弹模量为66MPa。据此,初步拟定主车道路面补强结构层为:4cm厚SMA-13改性沥青+6cm厚AC-20改性沥青+12cm厚ATB-25沥青碎石柔性基层+1cm厚下封层+透层沥青+33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补强层总厚度56cm,该补强方案路面标高仅抬高15cm,能与小车道及BRT车道衔接平顺,且对周边地块影响较小。与此同时,柔性基层能够有效缓解基层反射裂缝的发生,避免路面早期损毁的发生。

2.3 保留层病害处治对策

为有效消除路面病害,确保补强后路面强度整体提升,在对主车道、小车道及BRT车道进行补强前,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对保留层局部病害单独处治。

病害类型主要为中度病害和重度病害路段。

2.3.1 中度病害路段

⑴对于缝宽大于0.5cm的裂缝,除采用常规的清缝、灌缝的处理方式外,为有效防止裂缝反射,在灌缝后的裂缝上面铺设宽度为50cm宽的防裂土工布。

⑵对于以网裂、坑槽为主的病害,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扩洞修补”的原则,病害发展到哪个层次,即处治到那个层次。

2.3.2 重度病害路段

对于水稳层整体性已损坏,结构强度下降的重度病害路段,采用挖除并重建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处理方式,以恢复路面结构强度。

3 路面补强结构验算

该工程路面补强结构层验算主要依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以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沥青层剪应力为验算指标。采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沥青路面计算程序进行路面力学计算,借助壳牌公司沥青路面计算软件BISAR3.0进行沥青层剪应力验算。

3.1 主车道路面补强结构验算

主车道路面补强结构验算采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沥青路面计算程序,对初拟的主车道路面补强结构组合进行路表弯沉值计算,计算结果沥青顶面施工控制弯沉为19.2(0.01mm)。

3.1.1 以弯沉为设计指标

该路面补强为柔性基层,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6]式(5.4.3)计算设计弯沉,道路等级系数Ac取1.0,面层类型系数As取1.0,基层类型系数Ab确定为1.2。设计弯沉值为:

Ld=600Ne-0.2AcAsAb

=600×(1.8×107)-0.2×1.0×1.0×1.2

=25.5(0.01mm)

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6]表(3.2.7)和表(5.4.1),确定该路面结构设计满足目标可靠度90%的可靠系数γa按1.04考虑。根据初拟路面结构力学计算结果,路表计算弯沉为19.2(0.01mm),路面结构强度验算结果为:

γaLs=1.04×19.2=20.0<Ld=25.5(0.01mm)

可见,初拟路面结构组合满足设计要求。

3.1.2 以沥青剪应力为验算指标

采用《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6]式(5.4.6)计算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容许抗剪强度。考虑最不利情况,交叉口容易发生剪切疲劳破坏,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在0.795MPa以上才能满足抗剪强度要求,对于一般行驶路段,沥青表面层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也应该在0.471MPa以上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该工程主车道采用的SMA-13改性沥青抗剪强度在0.8MPa以上,可以满足该项目一般路段的抗剪性能要求。

3.2 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补强结构验算

小车道及BRT车道路面补强结构验算采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沥青路面计算程序,对初拟的主车道路面补强结构组合进行路表弯沉值计算,计算结果沥青顶面施工控制弯沉为29.9(0.01mm)。

3.2.1 以弯沉为设计指标

该路面补强为柔性基层,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式(5.4.3)计算设计弯沉,道路等级系数Ac取1.0,面层类型系数As取1.0,基层类型系数Ab确定为1.6。设计弯沉值为:

Ld=600Ne-0.2AcAsAb

=600×(1.0×107)-0.2×1.0×1.0×1.6

=38.2(0.01mm)

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表(3.2.7)和表(5.4.1),确定该路面结构设计满足目标可靠度90%的可靠系数γa按1.04考虑。根据初拟路面结构力学计算结果,路表计算弯沉为29.9(0.01mm),路面结构强度验算结果为:

γaLs=1.04×29.9=31.1<Ld=38.2(0.01mm)

可见,初拟路面结构组合满足设计要求。

3.2.2 以沥青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该工程小车道及BRT车道采用的SMA-13改性沥青抗剪强度在0.8MPa以上,可以满足该项目一般路段的抗剪性能要求。

4 旧沥青路面补强应用成果

在工程施工期间,滨海西大道日常交通量仍较大,但通过采用柔性基层补强能及时开放交通,做到施工期间保畅通,保障BRT车辆不中断,有效降低路面改造对现状交通的影响。

目前该工程已建成通车,通过对路表进行弯沉检测,改造后小车道及BRT车道弯沉代表值为28.8(0.01mm),改造后主车道弯沉代表值为 18.5(0.01mm),均能够满足施工控制弯沉的要求。同时对路面平整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路面技术状况PQI值达到优,行车舒适度高。

5 结论

随着运营道路的通车里程和路龄逐渐增长,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已日益突出。为减小对交通的影响,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维修补强。出现病害的情况有多种,因此维修前应充分调查,查明病害成因,针对性制定补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旧沥青路面的补强工作中,采用柔性基层可以充分利用旧路强度,有效降低对现状交通的影响,缩短工期,降低投资。

猜你喜欢
车道小车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避免跟车闯红灯的地面车道线
浅谈MTC车道改造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刘老师想开小车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