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楼BIM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021-11-10 07:25李苹
广东建材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吊顶风管走廊

李苹

(汕头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中心)

1 项目概况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科研楼,承载着学院重要的科研功能,包括35间专业实验室和32间功能待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8000m2,35间专业实验室,均需按照科研团队的要求进行设计与配置,每个实验室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科研楼实验室和公共走廊管线十分复杂,含专项设计共计达7个系统,局部走廊管线数量最多达29条(含三条截面较大的通风系统管道),为在已有建筑结构和管线基础上解决管线合理排布、保证净高等问题,在设计阶段就引入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1],并在施工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了项目的正常实施。

2 BIM技术的实施情况

BIM作为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与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实现建筑信息化的交互,如果数据齐全、工作深入,不仅能够在设计、施工阶段提供很大的帮助,更能在建筑后续维护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运维的工作效率[2]。

2.1 工作流程

在设计阶段,BIM团队就介入工作,首先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了服务方案,确定了工作流程,如图1。

图1 BIM工作流程图

多专业BIM模型搭建完成后,BIM团队首先针对空间狭窄、管线密集的区域,进行了管线预排,模拟其可实施性,并针对性提出了优化方案,协助设计单位完成了数次设计修改。

2.2 出屋面风管位置的调整

已完成的建筑物设置了多个管道井,根据实验室要求,有多条通风管(立管)需要布设在管道井内,从屋面梁板结构伸出屋面。原设计的风管截面尺寸均较大,若按此排布,则多处与天面横梁碰撞,无法穿过,如图2、图3所示。

图2 1-6交1-7轴的风管示意图

图3 2-2交2-3轴的风管示意图

针对此问题,在驻场专业设计人员的配合下,在三维可视化的环境下,对八层风管的布置方案进行局部修改,相应调整水平管的截面尺寸和管道井中数根立管的位置,这是管线的第一次深化。之后,进行全盘管线的施工深化,即管线二次深化。所有管线均在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考虑施工便利性、结合后期运维需求的前提下,在BIM模型中完成了排布和翻转。管线深化BIM模型完成后,BIM团队从模型中导出各种深化图,标明了每根管线的平面定位和管底标高,用于各专业参照进行施工。深化图包括各系统平面施工指导图、各实验室管线综合图、走廊管线综合图、各实验室穿墙管线开孔图等。

2.3 水平管线的布设调整

科研楼含专项设计共计达7个系统,除常规的消防、强电、弱电、排水系统,还有纯水及冷冻水供应系统,空调、排风通风系统及变风量控制系统,气体(氮气、氧气、燃气等)供应系统,局部走廊管线数量最多达29条。在607实验室及其附近走廊是整栋科研楼管线最密集的部位,如图4,在面积约200m2、吊顶要求2.7m的实验室里存在19条管线。原设计图上,有新风风管(630×400)和恒温恒湿风管(800×400)沿着六楼走廊敷设,接入607实验室。该处走廊已有管线最低标高只有3.2m,新建吊顶设计为3.1m,仅考虑上述两条管道截面尺寸已是无法实现的。

图4 走廊原状

为了满足设计对吊顶净高的要求,BIM团队把607室内和附近走廊的管线排布进行整体考虑,来获取最优解决方案。通过BIM模型多次分析与模拟,从管线繁杂的607室中挤出了宝贵的空间,把上述新风风管和恒温恒湿风管改为从607室内排布,立管作相应调整。此深化方案既保证了607室内2.7m的吊顶高度,也实现了走廊3.1m的设计吊顶净高要求,如图5。

图5 深化图纸

3 应用效果和问题分析

科研楼通过BIM技术前置,解决了大部分的设计缺陷,减少了施工过程的迁改和返工。管线的施工深化工作在三维可视化的环境下,让各参与方皆可直观高效地参与进来,使深化成果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在BIM团队的配合下,各施工班组按照深化图进行施工,基本消除以前复杂安装工程中经常出现的各系统“打架”、先行施工的工种“抢地盘”、不按深化方案施工、存在大量拆改返工等现象,大大减少了建设方监管、统筹与协调的工作难度。

存在问题:

⑴维修的困难仍然存在。虽然通过BIM优化,解决了管道布设问题,但是,由于在走廊位置的管道仍然有三至四层,而且管道之间的间距较小,日常巡查的视线、视角受到阻碍,无法观察清楚;同时,如果有管线或者接口出现问题,维修困难较大,可能需要把下层或同层的管道先移除,才能对目标管道进行维修。

⑵管道位置的调整可能产生新的问题。由于现有走廊宽度受到限制,部分应布设在走廊的管道调整到实验室内布设,虽然解决了标高、管道距离、管道上下层关系等问题,但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即有些管道是不合适在实验室内行走的,因为管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或者实验室属于相对封闭的环境而不允许其他管道的进入,或者造成维护不便。

如果在建筑方案阶段,就让BIM介入,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4 运营维护的相关情况

理想状态,是通过整个BIM数字模型,在线监控整体实验室的运行状态,其中,所有运行产品的信息都可以监控,包括风机、风阀、风量信息、风压信息、各种传感器的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观察控制开关,通过建设中植入的数据采集器即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报警[3]。目前,学校的科研楼交付使用已经超过20个月,电镜实验室已投入使用,成立了健康与医学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运行效果良好。

在运营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根据科研团队的需求,校方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维养、逐一地处理或改造,包括全部实验室进行空调通风系统的第三方检测、电房新增低频磁屏蔽系统、新增气路系统等,此时,已有的BIM模型数据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BIM的使用,从设计、施工一直到运营阶段,对于高校实验室,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5 小结

理工类科研实验室,对于实验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其管道系统具有多样、交叉、独特性,采用BIM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如果在建设策划、建筑方案阶段,BIM就参与其中,能够提前处理很多问题。运营阶段,BIM模型持续发挥作用,如果能够植入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整个大楼的基本信息都在掌握之中。

猜你喜欢
吊顶风管走廊
神奇的走廊
客厅的中央空调装在哪个位置更合适
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三次风管的优化改造*
走廊上的时光
某大型舰船矩形水密风管结构改进设计
吊顶式冷辐射空调施工技术
走廊上
土建风井内衬风管连接方案研究
风管强度校核方案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