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让德育教育更精彩

2021-11-10 08:59陈京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师

陈京华

【摘 要】故事,是一种生动的表达方式,不仅孩子喜欢,成年人也喜欢。将故事引入德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应然选择,是德育教育的创新之举,对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生活性、生动性、实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故事的德育教育也彰显了生命教育的魅力,给传统冷峻、严肃的德育教育打上了温暖、活泼的底色。

【关键词】德育教育  故事

现在的德育工作真是难做,这是班主任大多都有的感受。学生犯错,教师辛辛苦苦,行一番 “苦口婆心”,说教了很长时间,却很难在思想上对其产生长久深刻的影响。若对其大动肝火,怒斥一顿,最多仅一时之效,甚至引起学生反感,产生对抗情绪。在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若进行 “高谈阔论”,讲些大道理,则显得空洞乏味激不起孩子的兴趣,机械单调的灌输并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但是同时我又知道了师生关系是一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因素,处理师生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要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对学生有一片爱心。因为我们的学生他们懂得爱,也需要爱。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把师爱当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有人这样比喻: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师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对班级后进生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由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学生更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有了这样融洽的感情交流,教师就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实践表明,用讲故事的方式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创设爱的氛围。

一 、用讲故事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心灵启迪成为可行有效

《论语》中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就是说:凡事能就近以自己打比方,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孔子以此说明做人的道理。其实,放在教育上也是通用的,教育也要“善喻”,要能利用好生动形象的,有哲理寓义的小故事来教育学生。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讲故事是一种灵动的德育方式,与空洞、枯燥的说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传统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太注重于灌输,班主任往往不自觉的成了注入器,班主任只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来宣讲学生应该达到的道德要求,并不能很好的使道德要求达于学生的心灵,起不到震憾心灵的效果。而讲一个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就有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故事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认识上的冲突。有了互动,学生就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认识与情感体验,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故事曾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启迪智慧,并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一个好的教育或哲理故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些故事代替了空洞的直观的说教,使抽象的说理增添形象性,内容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不仅爱听,而且易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滋润学生的心灵,于无声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积累故事素材,让教育成为有源之水

1.挖掘基于生活的故事素材。

故事来源于生活,单纯靠阅读积累故事素材是不够的。故事的素材需要挖掘,世界上没有适合哪个学校哪个班級德育的专门故事集。适合我们的教育故事需要我们从阅读素材中提取、二次加工——它可能来自一张报纸、一篇散文……适合我们的教育故事主要来自我们的生活,只要生活在继续,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否有一双扑捉稍纵即逝教育资源的慧眼。每一位有良知的德育管理者都应带着责任心、敏锐心,善于从一顿饭、一个孩子不经意的捡起地上垃圾的微小举动中寻找教育故事,挖掘教育资源。

2.继承滋润心灵的文化营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在享受着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纷繁复杂的种种信息冲击之下有些无所适从。前不久在河南驻马店一个女孩被出租车撞倒在地,却没有一个人去把她扶起来。她本是有救的,却在众多冷漠的眼光中被二次碾压致死。价值观的偏离导致了传统美德的弱化。我们成年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已经陷入迷茫更何况孩子们呢?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从孩子开始,要建立民族自信就得从孩子们开始 。

3.注重教育故事的凝炼分类

小故事不宜太长,要力求短小精炼,以小风大,以浅见深。故事也不宜太远,引用的故事要围绕德育教育的主题,恰当精准,避免离题万里。小故事的素材积累,要注意做好整理。我在多年的德育教育中,就把这些小故事分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热爱科学,团结协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礼仪,爱护环境,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谦虚好学等主题,归类建档。

三、开展故事满校园的德育实践,提升教育者的生命品质

故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魅力独具。把故事融入校园,融入班级德育管理,生活便多了一份生动、一丝暖意,德育教育便多了一份灵动、精彩。在实施基于故事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学校应校积极挖掘故事蕴含的价值,以故事为载体,整合各个部门,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引导师生立足于读,将读、写、说、做有机结合,引导师生走进生活、学会反思、懂得做人、快乐学习,从而提升生命品质。

1.推荐经典故事,引导自读他读互动

建好“故事伴我成长”故事长廊,通过活动式铭牌,定期向师生推荐古今中外经典育人故事。开展“每周一则故事”活动,通过班会,以疏导方式,及时矫正学生中不良的思想、行为。每双周开展一次“我最喜欢的故事”征集活动,要求学生将自己推荐的故事,整理在读书笔记上,向同学推荐,语文老师负责检阅。故事在哪里,就在学生的阅读里。

2.讲述身边故事,引导阅读走进生活。

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学校应通过故事,弘扬正能量,每周教职工会,安排两位教师讲述“最让我感动的同事”,言者自育,听者感动。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每月分年级开展学生专题故事演讲会,组织讲故事比赛。演讲会围绕阅读工作,结合节日及德育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如组织“母爱难忘”“师恩浩荡”“我的同桌”等主题故事演讲会。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故事大王”评选活动。身边的故事接地气,有温度,有湿度,有的不乏深度。

3.撰写成长故事,搭建反思练笔平台。

学生每月撰写一篇“我的阅读故事”,低年级孩子则以手抄报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故事;每年底以“我们曾经走过”为主题反思一年收获、遗憾之处、未来打算。教师每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故事。教师如果坚持不懈指导、批阅学生的成长日记,撰写教育故事,不仅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同时,也提升了德育效果,锻炼了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燕霞。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 (D).江西师范大学,2005,9.

[2] 王燕霞、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3]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6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