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乡镇风貌营建及住宅改造创新
——基于湖南省湘潭市3镇5村的社会现象研究

2021-11-11 21:42刘熹微梁欢满朝朋邓方翔李浩宇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安徽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风貌住宅乡镇

刘熹微,梁欢,满朝朋,邓方翔,李浩宇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1 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住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几千年来不断地衍生变化,它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住宅都有各自的特点。我国因所属地区不同,各地乡镇的生态环境与人文习俗均有极强的地域性,基于这些不同塑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乡镇风貌。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镇特色住宅必须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突出地方特色。例如运用当地文化为要素的河南林州县石板岩镇,利用特有的石板作主要建材,来构建当地名宅。全国美术专业写生基地就是使用当地石板饰面创新出新型石板建筑,既保留了石板岩的本身风貌,又反映了就地取材和设计的规划执行效能。川南苗族则以苗族特色蜡染装饰特色民居,利用具有典型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的村寨来发展观光旅游。乡镇旅游和民俗旅游的交织,浓厚乡镇文化和村落特色建筑,均体现了文化内涵且为当地乡镇旅游带来吸引力。前有溪地99集装箱乡镇主题酒店的实践,后有Port-A-Bach可移动式集装箱住宅的尝试探索,集装箱建筑的增筑和改造是社区空间的创新探索,通过合理建设帮助当地人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创造尺度适宜、依托性、停留性更强的乡镇社区环境,带动乡镇产业的优化升级。

国外乡镇住宅注重因地制宜,突出不同地区的生态特色。从建筑布局方面看,国外乡镇住宅多利用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因地制宜,随坡就势。且在具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依法依规管理,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在线,保障了既环保又高效的特色性施工。如日本以功能划分住宅建筑形态,普通的农居住家设有单独的工具用房或仓库;再如荷兰政府要求乡镇住宅须按规划布置,否则拒绝发放建筑执照,在俄罗斯,政府则积极推行乡镇标准化的住宅设计方案。

“联排式”“别墅式”成为目前许多地区新乡镇建设的示范,此类建设模式的延续,将会重蹈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覆辙,造成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丧失。现在大量的乡镇面临着更新改造,在经历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结合乡镇特色的开发,来进行住宅改造,在此过程中运用的模式和选取的思路非常重要,好的方案会更有利于特色乡镇的营建和未来发展。

本文通过对正在营建特色风貌的湖南湘潭3镇5村进行社会调查,从实践中挖掘乡镇住宅建设的风貌与特色,并将学校所学专业理论框架融入实践中,为提升湖湘地区特色乡镇的改造提出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案。

2 素材收集及调研方法

我们研究的是乡镇特色风貌营建及住宅改造的思路等问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以湖南省为范围,湘潭市的3镇5村为具体走访对象,开展详细的实地调研。此次调研目的在于摸底几个有代表的乡镇的风貌实况,了解乡村住宅具体建设形态和农村风土人情等,为后续的住宅改造提供有效的信息。调研小组秉承尊重乡镇特色风貌,挖掘当地特色文化的理念,因地制宜,为不同风貌的住宅设计其合适的改造方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田野调查法来实地走访乡镇居民,深入田野间展开调研;采用调查问卷法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发放并收集答案以形成真实有效的数据;采用文献参考法来了解当前国内外农村住宅改造的新型思路和科研方案,为我们接下来的住宅改造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灵感。

3 乡镇的风貌及营建概况

3.1 湘莲小镇花石镇

湘潭县花石镇是以农林特产为特色的湘莲小镇。它作为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之一,在过去十几年结合政府的支持政策,通过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形式,将特色农林文化与公司企业销售生产结合起来。近年来各类媒体加大对当地湘莲的农林特产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形成了与当地生产经营活动互相适应、协调发展的特色村镇文化建设。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当地大片的池塘种满了莲花,住宅方面却没有统一的风格及体现当地文化的特色,因此我们可结合当地的特色湘莲,设计一些具有当地湘莲文化的特色住宅方案,用于未来居民住宅的改造和升级。

3.2 杜鹃花小镇盘龙生态小镇

盘龙生态小镇是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杜鹃花小镇。盘龙小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自然生态景观独具一格,小镇以杜鹃花产业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花卉主体是这个小镇的亮点及特色。结合政府的支持政策,盘龙小镇以盘龙大观园为招牌打造以花卉、旅游、会展为主题的湘潭市“标杆”特色小镇,符合绿色生态的乡村振兴主题。我们希望能结合当地优越的生态居住环境和杜鹃花等特色,为小镇周边的一些居民的住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3.3 红色文化之乡韶山村

以历史名人、红色故事为特色的红色文化之乡韶山村,以毛主席的故居闻名全国。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地,韶山市充分发挥毛主席的名人效应,整体乡镇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超前。因此在当地村镇文化的建设中,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全村镇整体规划都以红色旅游为地域特色建设,同时通过民间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销售,带动特色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我们在设计住宅改造方案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红色革命蕴含的意义,进一步挖掘和完善住宅的设计和创新。

4 特色乡镇住宅改造思路及创新

如何摒弃“千村一面”的格式化住宅,解决雷同和一致的住宅现象,在推进特色乡镇风貌营建与住宅改造时,我们提出了以下四点思路。

4.1 改造应唤醒乡镇特色文化

近百年来,我国的乡镇文化不断衰败,城乡差距不断加大,乡镇在文化上相比于城市更处于弱势。积极弘扬和传承乡镇特色文化,需要让乡镇居民正确认识自己的乡镇,提升乡镇居民的自我文化意识,才能发挥自主弘扬当地特色的效果。在进行特色乡镇风貌营建与住宅改造时,需灵活融合当地传统文化,让乡镇居民了解认识乡镇历史上的瑰丽文化,体会到弘扬与传承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乡镇中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如院落、亭、塔、桥、建筑等进行宣传与保护。

4.2 改造应顺应当地环境

环境是应对设计的不变原则。乡镇住宅所处的环境天然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融合的优势。乡镇住宅的改造应让住宅融于环境、呼应环境。在改造中,乡镇住宅的改造尽量不要打破乡镇居民的生活状态,改变居民的生活场景。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镇环境的变化致使我们的改造也需根据变化随时调整和与时俱进。需明白乡镇住宅的改造也要用有限的空间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改造应具备可持续性、前瞻性与灵活性。

4.3 改造应采用乡土材料

现如今乡镇住宅改造时建筑材料的选用非常重要。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特别依赖土与木,而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到今日土与木的使用越发减少。乡镇住宅渐渐变得像城市住宅一样采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乡土材料的防水、防火、防腐等性因不如现代材料,正在被逐渐淘汰,乡土材料的那些传统技艺也正在消失。因此,若想推进乡镇住宅的特色改造,需推进乡土材料现代化、现代材料乡土化。在乡镇住宅改造中,可多因此取材,采用现代化方法使用和运用乡土材料,这样既保证了乡土化的特征,又保障了材料的性能。

4.4 改造需延续可持续化

在推动乡镇住宅特色化、本地化、风俗化的同时,应该有前瞻性,放眼于未来乡镇将会面临的环境,以更长远的目光对乡镇住宅进行智能化、节能化、无障碍、适老化改造,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住宅改造正朝智能化趋势发展,同时社会老龄化也是未来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和创新,如何将智能化、节能化、适老化的改造多者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和创新,保障乡镇住宅改造的可持续化、节能环保和经济美观性,是我们在实践调研中要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风貌住宅乡镇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波尔图2号住宅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包裹的一切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库车城市风貌
新休闲主义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