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4回风顺槽分区域差异性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2021-11-11 02:42李建平
江西煤炭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回风顺锚索锚杆

李建平

(山西焦煤集团介休正益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介休 032099)

我国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需要掘进大量的地下巷道,巷道围岩的稳定控制直接关系到矿井的正常安全开采。国内针对地下巷道围岩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形成了诸如悬吊、压缩梁、组合拱、围岩强度强化等理论假说;又形成了包括锚杆、锚索、工字钢棚、U型钢棚以及钢管混凝土棚等众多支护技术。其中以锚杆(索)为主的主动支护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围岩控制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中小矿井[1-6]。由于地下巷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单一的支护技术或手段不能满足现场支护需求。本文以正益煤矿围岩条件复杂的11-104回风顺槽为工程背景,提出分区域差异性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

1 工程概况

正益煤矿11-104 工作面位于船窟村以南、苗沟以西。工作面开采11#煤层,东邻实体煤,南邻西轨道大巷,西邻西翼回风下山,北邻F17正断层(落差10.6 m)。11-104 工作面上覆9#煤层采空区,法线间距15~16.71 m,平均15.86 m。煤层呈单斜构造,西东走向,倾角14°~24°,平均18°。11#煤层厚度1.5~2.7 m,平均2.5 m,结构中等,一般含1~2 层夹矸,为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11#煤层直接顶为灰色泥岩,厚度2.55 m,较稳定;基本顶为板为砂质泥岩,厚度1.27 m,该层层位稳定,粉砂结构,块状构造;直接底板为灰岩,该层层位稳定,厚度0.3 m。

地质资料显示,正益煤矿11-104回风顺槽预计揭露6 条正断层,落差为0.9~10.6 m,其中F17正断层(落差10.6 m)对采、掘作业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它5 条断层影响较小。

2 分区域差异性联合支护技术

正益煤矿11-104回风顺槽设计矩形断面,掘进宽度3.0 m,掘进高度2.6 m,沿11#煤层顶板掘进。巷道位于9#煤层采空区下方,平均法线间距15.86 m,处于采动卸压范围,其围岩应力环境较好。但是掘进过程中要揭露F17正断层,将导致部分区域巷道围岩破碎严重,巷道维护相对困难。基于此,针对性提出适应正益煤矿11-104回风顺槽的分区域差异性联合支护技术。

2.1 正常区域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

正常区域巷道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高强锚杆,同时配套球形垫圈、蝶形托盘等支护组件。顶板采用锚索加强支护,同时配套专用锁具、蝶形托盘等支护组件;金属网采用铁丝编制而成的菱形网;锚杆采用圆钢焊接的钢筋梯子梁成排连接,锚索采用W钢带成排连接。具体支护参数见表1,巷道支护断面见图1。

表1 锚网索联合支护参数

图1 正常区域巷道支护断面

2.2 破碎区域巷道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

破碎区域巷道采用锚网索注联合支护技术,具体支护参数如下,巷道支护断面见图2。

图2 破碎区域巷道支护断面

(1)注浆参数:采用硅酸盐水泥对破碎围岩进行注浆强化,水灰比设计1∶1.5,顶、帮注浆孔长度设计3.0 m、直径设计42 mm,注浆管长度设计2.5 m、管径设计25 mm,间排距设计1 400 mm×1 400 mm。

(2)锚网索支护参数:锚杆、锚索、金属网、钢筋梯子梁及配套的锚固剂等构件规格同正常区域一致,锚杆间排距设计为700 mm×700 mm,锚索间排距设计为1 200 mm×1 400 mm。

3 巷道围岩控制效果

图3、图4 分别给出了正常区域和破碎区域的围岩变形曲线,表2 给出了巷道变形监测结果汇总表。由图表可知,巷道正常区域和围岩破碎区域巷道变形至稳定时间分别为85 d、110 d,围岩破碎区域稳定时间增加29.4%。该时间段内,正常区域巷道顶底板、两帮相对变形量分别为81 mm、58 mm,相对变形速度分别为0.95 mm/d、0.68 mm/d,破碎区域巷道顶底板、两帮相对变形量约124 mm、87 mm,相对变形速度分别为1.15 mm/d、0.81 mm/d。破碎区域的围岩维护相对困难,其稳定时间和围岩变形量均较大,但整体看,试验巷道从开始掘进到变形稳定期间,其整体变形和变形速度均在可控范围内,证明了正益煤矿11-104回风顺槽分区域差异性联合支护技术和参数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图3 正常区域巷道围岩变形曲线

图4 破碎区域巷道围岩变形曲线

表2 巷道变形监测结果汇总

4 结论

1)正益煤矿11-104回风顺槽围岩条件复杂,单一支护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提出11-104回风顺槽分区域差异性联合支护技术。

2)技术应用后监测了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巷道正常区域和围岩破碎区域巷道变形至稳定时间分别为85 d、110 d,围岩破碎区域稳定时间增加29.4%,该阶段内,正常区域巷道顶底板、两帮相对变形量分别为81 mm、58 mm,相对变形速度分别为0.95 mm/d、0.68 mm/d,破碎区域巷道顶底板、两帮相对变形量约124 mm、87 mm,相对变形速度分别为1.15 mm/d、0.81 mm/d,其整体变形和变形速度均在可控范围内。

猜你喜欢
回风顺锚索锚杆
回风顺槽工作面支护优化设计
中能煤业2038 回风顺槽掘进遇破碎顶板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相邻采空区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2-1051 回风顺槽破碎段支护技术与应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