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闻发布会报道的“五要五不要”

2021-11-12 17:39张宗盛
声屏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受众

□ 张宗盛

提要:融媒体时代,主动发布信息、讲好自身故事、寻求更广知晓的新闻发布会,已成为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甚至是公众人物的重要通道。如何做好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却成了不少编辑记者头痛的事情。文章从“五个不要”“五个要”入手,探寻做好新闻发布会报道的有效路径。

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关键点

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总是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呈现本行业、本部门的成就和将来的规划,他们不会对记者说“我们发布的,你全部要报道”。发言人及其所在单位的领导最想看到的,是媒体报道的“点”是不是挠到了他们的“痒处”。对受众来说,更希望看到这发布会与“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需要获取的信息。那么,记者要突出关键点,播发的新闻要么好看,要么有用,要么重要。

在充分了解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后,记者要能跳出发布会本身的“会议套路”,“俯瞰”众多信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记者能分辨发布内容的新闻价值大小时,能抓住主要新闻点时,能了解自己的受众关心什么的时候,自然就能有所选择,让丰富的材料为我所用。

2021年1月8日,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现场》的报道《江西:春节临近年会等聚集性活动别办了》较有代表性。当天,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当时正是春节临近,人们很关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有哪些是自己要注意的,权威的说法是什么。该新闻分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江西:春节临近年会等聚集性活动别办了》《江西:中高风险地区大学生 高校应鼓励留校过年》《江西:灯会、庙会要减少人员聚集》《江西:中高风险地区来赣需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将“年会”“学校寒假”“集市”“人员流动”等受众关切的点在新闻中一一回应,信息清晰、权威、有用。

不要被发言人官话绕晕,要发现“金句”

在新闻发布会上,百姓关注的“干货”有没有?发布人经常冒出一些“金句”,随着文风会风的改进,一些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也不断变得真正清新脱俗,记者要善于抓住。

有个性的新闻发布人本身自带流量,需要记者发现并捕捉,外交部的华春莹、赵立坚等就是这样的。在江西省的不少发布会上也时常有“金句”迸现。这些“金句”“表情”能否成为报道内容,就看记者报道的侧重点在哪里,选取的报道角度是什么。2021年5月14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的新闻发布会,向世界推介江西。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说“老区不老,势头正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时任省长易炼红同志在发布会上还说,要“打造一年365天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平台”。这些话语个性鲜明,本身就很有传播价值,不少短视频就是择取了这样鲜活的话语,赚得众多点赞。

不要将文稿语言公文化,要说自己的话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布人一般会用准备好的材料,有不少书面语言,甚至有些是“官话套话”,这点可以理解。但记者向电视大屏和各网络平台供稿时,不要被“官话套话”震慑住了,要说自己的话,说别人听得懂又有信息量的话,甚至是大白话。

“抬头望一望天,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你的日常习惯。今天抬头看又见南昌蓝,不仅仅是今天,从去年开始,江西的蓝天越来越多,景德蓝、南昌蓝等蓝天品牌让人赏心悦目”,这是2021年6月4日江西都市频道《都市现场》江西省“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片断。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碳排放交易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通俗来说,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举个例子:企业A和企业B,政府分配的碳排放配额都是1万吨/年;年底,企业A通过技术改造,仅排放二氧化碳8000吨,多余的2000吨就可以在碳交易市场出售。而企业B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12000吨,那么只能去碳交易市场购买2000吨碳配额。这样一来,企业A和企业B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锁定在2万吨,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减排”。这是《都市现场》对“百年辉煌土地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内容,记者精心地打比方,还用上了动漫,受众理解起来更为直观。

不要被“假提问”打击,要尽量争取“提问”或“采访”机会

一些新闻发布会上的采访、提问,的确有提前安排之嫌。一般来说,这是主办方为了掌控发布会节奏,并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为自己的信息发布拾遗补阙,或者通过这种方式突出重点。作为参与发布会的媒体,记者在主办方征集问题时就应该积极参与。不少人羞于面对镜头,这种羞涩含蓄可以理解,但如果记者的问题有效让对方“有话想说”,就有可能争取到单独采访的机会。当然,如果采访对象已宣布了不接受采访,那也没必要遗憾。

在江西省举行的决战脱贫攻坚的系列发布会上,《都市现场》记者就采访到了相关的发布者,如“从贫困户到扶贫户,身残志坚的小老板”“带领贫困户摘下贫困帽的板鸭书记”“从债务缠身到城里有房的深山女羊倌”。采访得来的同期声明显比发布现场简单收录的更真实、更通俗、更接地气。

2021年1月8日,“决战脱贫攻坚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南昌专场”中,南昌市公路局驻新建区铁河乡东阳村第一书记戴党太接受《都市现场》记者采访时说,“我这个同事叫我带板鸭,然后突然给我一个灵感,为什么我不把这个产业落户到我们东阳村呢?”这话非常接地气。

2021年1月19日,“决战脱贫攻坚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鹰潭专场”中,脱贫户崔学军接受采访时说到带动困难家庭增收:“有的人身体好的,就让他们到厂里来上班,到就近的加工点。有的人重度残疾,我就送货到他家里,让他在家里就可以就业”。这话透着朴实、诚挚,满是生活气息。

不要太仓促,要精心准备

优秀的厨师在制作美味前,总是精心准备好炊具、食材、佐料等。接到发布会报道任务后,记者需要认真准备,比如了解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查阅相应的背景资料,弄清楚与此相关的中心工作要求,准备好相应的画面素材,看看需要补拍什么,需要采访谁,采访什么,要做什么图文、动漫等精细包装等。

2021年12月14日,江西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江西省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发言人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妇女与教育领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保持在95%以上,高于国家目标3个百分点。儿童与健康领域: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3.0‰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0‰以下……”

前一天的12月13日,是“2021江西民营企业100强暨社会责任报告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说:“2020年度,江西民营企业100强资产总额为6035.55亿元,比2019年5148.55亿元增长17.23%。2020年度,民营业100强税后净利润保持一定的增长,实现税后净利润456.89亿元,比2019年361.64亿元增长26.34%。”是不是很多数字?缺少准备的记者往往采用“透明字幕”的方式,分行呈现一堆数字。如果是早前制作设备落后、表现形式单一的时候,还可以理解。可现在早已是设备先进、形式多样的年代,这时的偷懒就说不过去了,受众也将选择忽略。如果利用图文模块,或者动漫,或者H5,呈现得会更加直观,受众一目了然,不用“眼睛看到、脑袋转圈、恍然大悟”,而是“看到即明白”,融媒体传播价值也将凸显。在制作新闻时不要什么数字都往上堆,要有所选择。因此说,凡是记者能想到的最好是在采访前能做到心中有数,早和相关岗位打招呼,做好准备。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新闻发布会上,不管是否能争取到提问机会,记者都应该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干练而职业,而不是随意而邋遢。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所服务媒体的脸面。同时注意和摄像提前沟通,拍好自己在发布会现场较有精气神的画面,能让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更有媒体特性,这也是一种“现场”。

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如果内容中有记者出镜、自主采访、图文动漫精包、有用信息提炼、重大内容发布、现场有效问答互动、金句、精美画面、与热点相关,不啰嗦拖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那效果就会让人满意。如果确实是由于一些因素制约难以全部达成,那就做“减法”之后能尽量保留多些选项。

结束语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记者做好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发布会报道极具指导意义。

不少新闻发布会蕴含丰富信息,宝藏需要记者去精心挖掘。如果简单搬运罗列可真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记者应该努力“沙里淘金”,有好的发现还要有好的表现。怨天尤人没有出路,只有出好自己的招,亮出自己剑,融合中创新,才有望走出思维定势、有望杀出血路,有望“出圈”。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受众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