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浅析

2021-11-12 17:39高笑
声屏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抗洪灾区新闻媒体

□高笑

当洪涝灾害来临之时,除了救灾人员之外,还有一群最美的逆行者赶往灾区,那就是新闻记者。他们作为见证者、记录者、传播者,隐藏在人们的关注视线之外,第一时间深入到灾区内部,将人文关怀融入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及时地报道灾情。

抗洪抢险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救援和重建家园的需要。在抗洪抢险新闻报道中媒体的职能有效凸显。面对突发自然灾害,记者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报道的方式,加入了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形式,最快将灾区的全貌完整地呈现出来。例如在2020年江西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灾害中,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每晚100分钟大型直播节目《打赢抗洪抢险攻坚战》,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梳理江西汛情、雨情、水情及抗洪抢险最新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灾区的真实景象,让抢险人员可以在科学部署下开展救援工作,将灾区被困人民迅速搜救出来。

同时,自然灾害发生后,抗洪抢险的部门是具体的,但是险情和需求又是多元的。除了准确及时报道灾害情况外,报道灾区人民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尤为重要,让新闻有“温度”,给灾区人民鼓舞和希望,就需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加入人文关怀,让有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及时了解到此时灾区所发生的事情,从而提供及时准确的帮助和指导,也让各个地方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及时了解到灾区人民此时的处境,以便及时给灾区人民提供支援。

提升公信力,彰显社会价值。在洪涝灾害的抢险现场会充斥着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媒体在报道中渲染、夸大受灾情况,造成不好的舆论导向;有的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对灾难进行炒作,造成不良社会后果。“谣言止于智者”,越到关键时期,媒体公信力和主流价值就体现出来了。随着抗洪抢险工作的深入推进,新闻宣传具有引领导向、消除疑虑、传播信息、服务大众等功能,要突出主题,从受众出发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可以让受众及时了解受灾情况,让人民群众听到的声音更加和谐统一,让全社会都能感受到正能量得社会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新闻媒体的价值,起到安抚人心、稳定人心、鼓舞人心的作用。例如,在2020年鄱阳湖超历史大洪水中修河流域三角联圩溃堤,当地两万多名受灾群众被紧急转移。除了受灾情况的报道,让社会各方对于灾区人民更具有责任感,让灾区人民感受到来自各地的关怀。笔者深入永修县湖东学校灾民安置点,了解报道灾民的安置情况,利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来自江西省各地的志愿者来到灾民安置点,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这既是媒体在抗洪抢险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也凸显了新闻媒体实打实地从受众需要出发,展现灾民在面对如此残酷的洪涝灾害时得到最及时的帮助。

抗洪抢险人文关怀新闻报道的思考

新闻报道更温暖。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洪涝灾害虽然能够冲毁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却无法冲毁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精神。经过一次自然灾害之后,虽然给社会和灾区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灵上的创伤,但是这也让社会各方的距离拉近了。随着抗洪抢险工作的深入推进,损毁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渐复通,灾民的衣、食、住、行陆续得到解决,这些都是新闻的大“亮点”。

为了能够体现出新媒体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可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抢险背后的感人故事和感人事迹的挖掘上。例如《孤岛不孤》这篇新闻作品就从江西上饶鄱阳县莲湖乡龙口村四面被淹成了“孤岛”之后开始说起,新闻记者深入抗灾一线,在被洪水侵入的当地如何打通与外界的联系处着手,通过居家老人张松训和临时摆渡人邹道满等人物故事,将灾区一步步建立临时水上交通,运送村民急需生活物资,抢修电力供应到最后的搭建水上浮桥等过程真实展现出来,灾区吃住有保障,出行有通道。洪流中,龙口村孤岛不“孤”,大家心在一起。只有与灾民接触去亲身感受,才能拍出感人、有温度的作品,将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抢险战士所付出的努力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展现出中华儿女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态度,让更多人都能够被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所打动。

关注新闻受众。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和移动端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海量的灾情信息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自媒体消息来源真实性无法保障。在抗洪抢险中,随着抢险救灾报道的热度不断发展,负面的舆论影响也会出现。这些负面舆论主要是针对抢险救灾进度和感人事迹的真实性展开怀疑,这就给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大到每个新闻的角度小到一个画面,都应该考虑受众的心理,通过大量具有人文关怀的、积极的正能量报道,特别是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渗透性比较强的特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将虚假的负面消息扼杀住,并且能够凭借新闻媒体的正能量导向作用对虚假消息的传播者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让全社会的人民都能感受到正能量带来的精神力量,通过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来体现出人性的美好,并始终能抱有一颗坚守正能量的决心,让灾区人民能够更加坚信这场灾难很快就会过去,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失去的家园终将得到重建。

加大引进社会力量援助灾区的宣传力度。洪涝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活环境和心灵上的巨大伤害,人民失去生存家园的心灵需要一个漫长的精神重建过程,但眼下最为迫切的就是对于灾区人民生活环境的重建。灾难给人民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人们的房屋都被冲毁,基础设施也都遭到了破坏,所以在新闻报道中除了还原灾区的受灾真相,更要力求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灾区人民能够在临时避难所有充足的生活物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加大对于社会各方的募捐工作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伸出援手,为灾区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活物资支持。为了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可以和当下的电视节目和直播平台寻求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共同推进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渺小,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处于水深火热的灾区人们施以援手,新闻媒体可以借助如今网络消息传播的实时性来将募捐到的生活物资公布出来,将善款的使用方式公布出来,让募捐的善款流向公开化、透明化,这也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通过募捐善款的这一举措,借助媒体的宣传作用让受灾群众能够体会到来自社会各方送来的温暖,也为爱心人士提供一个更加放心的募捐渠道,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通过新闻媒体宣扬抗洪精神。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国的防洪防涝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在我国抗洪抢险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抗洪精神的形成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进步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精神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也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着。抗洪精神对人民群众的指引力量也不仅仅停留在抗洪抢险工作中,而是通过对抗洪精神的大力宣传而让人民群众深刻了解到当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所以说抗洪精神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指引作用。中华儿女也应该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的蓬勃发展,抗洪精神也正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通之处。那么新闻媒体就是最佳的宣传渠道,通过对于抗洪精神的大力弘扬能够让受灾群众受到更有力量的精神鼓舞。

猜你喜欢
抗洪灾区新闻媒体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灾区笑脸
赴灾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