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美学价值建构

2021-11-12 17:39赵赫
声屏世界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神话题材

□赵赫

国产动画电影的审美意象与美学层次

美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人类审美的结晶。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相较于其他动画电影,拥有更浓厚的历史审美意象和古代美学层次,它传承了中国艺术精神、美学精神,体现出“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的美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意蕴与和合之美的情感世界。

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审美意象。中国哲学思想渊源《周易》中提出“立象以尽意”的理念,揭示了一切媒介意象都是形象与意识的结合体,象为实,意为虚,虚实之间构成了中国传统精神的美学之魂。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降世》),深得传统意象美学的精髓,达到虚实相生,意与境浑的感性世界。《魔童降世》以一幅《山河社稷图》为媒介,展现出象与意、阳与阴、实与虚、形与神的中国艺术精神。影片中太乙真人为了帮助哪吒学习法术,和他一同进入画中的虚无世界进行修炼,通过“指点江山笔”的一挥一舞,达到“态随意变,意以触成,宛转关生,遂臻妙趣”的意象空间。“意境”中或是长空万里,或是草长莺飞,或是莲间荷叶,皆是太乙真人与哪吒修炼嬉戏之所,展现了中国文化审美意象的独特韵味与风格,体现了象以寓意、象以尽意的民族文化色彩。或魔或仙,或阴或阳,意象之形式显而易见,意象之内涵巧妙含蓄,无不验证着“天地人合一”的阴阳之道。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借助于中国上古时期传统文化的产物,凭借电影这一媒介叙事写意,依然能在文化生活丰富的今天获得成功,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的普遍规律性和广泛适用性。

经典符号学与美学层次。现代符号学的建构者——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提出“能指和所指是构成符号的两个要素”,在此基础上,罗兰·巴特运用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符合分层理论把能指的构成作为“表达面”,即电影中画面系统和声音系统的具体形象与物像;所指的构成作为“内容面”,即电影中符号所代表的“内涵面”也称作为“意指”。声画系统与电影语境的巧妙组合,将会带来超越画面声音这一单体本身所不具备的思辨性。根据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改编演绎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中妖王混沌唱的一首《祭天化颜歌》,歌词是这么写的:“五行山,有寺宇兮,于江畔,而飞檐,借童男童女之精华兮,求仙药,而历险。”歌词本身表达了混沌食童求药升仙的动机,然而运用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传唱和上古时期华夏民族信仰的“祭天仪式”与之相加,超出了原本自身的含义,表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和为之赞叹的强大广泛性与包容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后期重新燃起斗志与激情的孙悟空身穿金色铠甲,一挂鲜红的披风表现其浴火重生之后尊贵的身份特征,服饰中的饕餮纹、龙纹、水纹皆是崇高地位的象征。影片中的孙悟空极具反叛精神和自由主义精神,尤其是那句“我是齐天大圣,我是不会死的”更是凸显了他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此时他的铠甲与披风作为符号从能指层面达到所指层面,超越一般叙事语言的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给予了更深刻的美学内涵。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与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

王昌龄在《诗格》中将诗分为三个层次:一为物境,二为情境,三为意境。情境之美在于故事情感的表达,是有感于物质世界所展现的欲、情、思,是人类主观世界思想的产物。意境之美在于声画系统所营造的整体氛围和人类所感知的审美意象,比如“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就表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建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更深刻的美学层次在于孙悟空从迷失自我到找回自我这一“渐悟”的心路历程,也是佛教文化中“一切皆为虚幻,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念愚即般若绝”的意象传达。

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美学建构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赋予了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新的内涵与意蕴。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在创造美、表现美、宣扬美,带给人类普遍而又深刻、独特而又永恒的审美感受。

和谐美:和合共生。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在于“和合”二字,它是一种文化基因,是一种审美理念,是中华民族先贤在实践中孕育的智慧。春秋时期齐国哲学家管仲曾提出“和合故能谐”的和谐观,老子也有“合而和之”的美学理念,动画电影的和谐之美,即包含其内容与形式上的和谐、现实与情感上的和谐,更包含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和谐统一。在《魔童降世》中,哪吒和敖丙之间“友情”这一线索,从第一次相遇,一起经历生死,一起踢了毽子,交了彼此唯一的朋友,到后来得知彼此的身份相互对立,是命中注定的敌人。在影片最后,二人携手吞噬雷霆,拯救了苍生,在思想上破除了天命的桎梏,最终二人也获得了新生。这种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将影片推向高潮,重新达到和谐,蕴含了家国同构的和谐精神与美学特征。“人心中的陈见是一座大山。”这句台词出自申公豹之口,影片前期陈塘关人民对于哪吒和龙族的排斥与恐惧、仙族对妖族龙族的镇压与禁锢都是陈见这座大山所带来的,然而在哪吒和敖丙用万龙甲将天雷分散开时击碎了周围高大而黑峻的高山,也犹如击碎了陈见之山,换来了世间的重生。人们在电影中所感知到的和谐之美带入到自己的社会生活中,那么和谐美就不仅仅局限于内容与形式,而是对构建和谐的理想社会起到重要意义。“美在和谐”,小到一个元素,大到一个社会,都需要满足和合共生的理想状态,都是以和谐之美作为最终理想。

含蓄美:含虚蓄实。“含蓄”是中国古代美学风格的重要特征,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其解释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清代杨廷芝在《二十四诗品浅解》中解释“含蓄”一词是这样说的:“含,衔也。蓄,积也。含虚而蓄实。”这种委婉简约而又发人深省的含蓄之美,在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中得到了更巧妙绝伦的应用。在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中多处运用中国古代水墨画的风格“以形写神”,在影片开场和描绘西湖等场景时运用“留白”这种“藏”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赋予了人们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这种以无形当有形、以虚当实的表现手法,在虚实之间构成了中国传统精神的美学之魂,尽显出中国美学崇尚“含蓄”的艺术精神。《白蛇2:青蛇劫起》中修罗城作为执念之城,是由众多求而不得的怨气所生,修罗城内风、火、水、气四劫轮回,为的就是清除无法放下执念不愿轮回的芸芸众生,每一劫中都出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比如风劫中的人面鸟身的飞廉,火劫中象征火灾之兆的毕方鸟,水劫中北方沧海而生的玄龟,气劫中声音像鹊,有十只翅膀的鳛鳛鱼。在水漫金山的这场戏中,水墨画和水彩的设计美感发挥到了极致,金色与黑色的巧妙碰撞给画面带来强烈冲击力,极具震撼与享受。这些中国古代元素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将“情”与“理”的对抗反衬得更为鲜明,角色“逆天而战”的反抗精神在含蓄微妙的细节中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奇特美:反常合道。“反常合道”是中国艺术美学中独特的表达手法,它出自于苏东坡的“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合道就是超乎常规,却合乎情理,超越传统常态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加入创新性的美学风格创作,虽“反常”却“合乎”美学之“道”。《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创意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不知其几千里也。”这部拥有巧妙构思的影片带给了人们全新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创新性地诠释了东方神秘的神话故事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大鱼海棠》中运用半圆形和梯形异形画幅来展示奇特的艺术视觉效果,表达出了故事的神秘感,加强了影片叙事的节奏感。在构图方面大量运用了中心式构图,它将表达主体放置于画面中心处,小到瓷碗、鱼缸,大到土楼、月亮,还有飞天的鱼群、盘旋的水龙这样宏大而又玄幻的场景。这种构图使得画面极具平衡性,如同影片中椿想以半条命换取鲲的重生,湫却用整条性命挽救了椿的生命,这种中国古代轮回观的“平衡”与现代影片构图中的“平衡”不谋而合,令人深深回味。《大鱼海棠》在人物造型方面更是大胆惊艳,展现了高水平的民族艺术性。比如灵婆由于掌管人类灵魂——鱼,继而将其设计为鱼头人身,身着蓝袍黄褂,中间带有红色的圆,其手指也设计为红色。这种将三原色设计到一起也极为少见,如此奇特的造型也渲染出灵婆神秘的背景和其亦正亦邪的人物性格,让人过目不忘。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价值建构

在史前时代,就以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被共同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几千年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生动细致地表达其精髓内涵。

美学文化价值建构。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形成了独有的中国式美学法则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神话题材动画电影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或思想内容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文化。在艺术创作方面,比如将皮影、剪纸、水墨画等美术造型方式融入神话题材动画电影中,其美学文化的价值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更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和审美思维。再比如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还善于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电影《姜子牙》中将敦煌壁画和青铜器文化应用在狐族与人族的历史大战中,运用线条和色块运动转场,极具国风美术感;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昆仑图案、青铜面具、古典文学著作中的形象,在美化了画面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表达了出来,饱含东方美学色彩。在内容思想方面,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更是将“真善美”合一的传统美学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于细微之处尽显人类真情实感、人类之爱、人类理想以及人性之善之美。

国家文化价值建构。国家文化的价值标志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状态,近几年的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在理念、意识、思想上对国家文化价值的建构也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一是对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塑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在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巧妙运用,激发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感悟、新认知,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形成文化认同感。二是国家文化价值的世界性表达。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传播媒介,更是能够用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与精神力量提升国家文化价值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在国内斩获50多亿元票房,更是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北美等九大地区上映,推动了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文化大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东方。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神话题材
东方神话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动画电影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神话谢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神话”再现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