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研究概况

2021-11-12 19:55朱琴琴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词派词学词作

朱琴琴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在国学文化发展越来越繁荣的现代化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词的发展在宋代达到巅峰,涌现出大批的优秀词人及词作,不同于诗的这一新文学类型与宋代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是宋词得以广泛发展的原因之一。自词学研究开展以来,词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以及视角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开出了累累硕果。

一、宋词

清代刘熙载《艺概》云:“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宋词是一门综合性的文艺活动。关于宋词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但是一般认为词起源于隋唐时代,用于配合燕乐的歌词。宋词产生于宴席集会社交场合,它是诗的变体,形式灵巧精美,句子伸缩变化多样,韵律流动。相比于诗歌而言,词具有更浓的市井之气,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如卖艺邀功的商业功能、娱宾助兴的娱乐功能,以及应歌交游的社交功能。宋词活动将视、听、赏、作融为一体,歌舞演唱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具有现场互动性的综合特征。

宋词主要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这几大派别和类型。两宋时,“婉约派”被认为是词之正统,写作内容大多数为儿女情长和生活中的细微小事,精妙、细致,文学风格相对较为柔美清新。豪放派则被看成是“旁门”,豪放派的写作视野相对比较宽阔和深远,不拘泥于生活中的细碎小事和儿女情长,写作时所运用的词句也不受限于音律的约束,写作氛围宽松自由。花间词婉约艳丽,以娱宾遣兴、闺怨离情为主要体裁,辞藻典雅华贵。不同派别的词风格不一,而每一种风格的范例都自成一格,也正是因为独具魅力、集大成精华的词得到了时代的认可,使得词不仅在宋朝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继承,而且发展至今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二、宋词的发展

在宋代的文学发展历史中,词是发展最为辉煌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类型。宋词的成就在于经历过鼎盛的唐朝时期后,这一新的文学形式由于词作、词人的大量涌现,其繁荣发展持续到明清又进入了另一个文学高度。宋词的发展和唐诗一样,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其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宋词从诞生到衰落,历经多个朝代,其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朝代各不相同。根据宋词的不同发展历程,主要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诞生、发展、繁荣、衰落。

唐代至北宋初期为词的诞生期。由于唐朝时期唐诗的蓬勃发展,对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其实词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词最初来源为燕乐,晚唐五代后称为“曲子词”。《菩萨蛮》和《忆江南》是唐朝诗人所创作的初始阶段词作,也标志着宋词的诞生。曲子词被称为词的民间阶段,它的特殊价值在于提供了表达民间状态和初期状态的新兴文艺样式——词曲。宋词发展到五代时期,出现了花间派和南唐派。花间派在文学史上受到了很多尖锐的指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道:“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但是花间派和南唐词的出现,为宋词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的代表词人有晏殊、张先、晏几道等人,其文学写作风格继承了“花间派”以儿女情长为主要题材的特点,他们将宋词婉约的艺术风格及艺术特色推向了另一高度。

北宋中期至南渡为词的发展期。宋词发展到宋代中期时,朝代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势态,当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百姓生活幸福。而正是由于政治、经济的共同作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彼时涌现出大量优秀词人、词作,促使宋词得到飞速的发展,甚至是盛极一时。北宋中期以后,苏轼大力推行词作改革,开创了豪放词派,打破了词的传统婉约派限制,拓宽了宋词发展的道路,使宋词在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形式上都有极大的突破,使宋词的意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时期词人的典型代表是李清照,她确立了宋词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此外,被称作“婉约词派之祖”的她开创了易安词派,后人称她“易安居士”,在文学历史上,李清照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她的创作因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她在词作上的造诣得到了高度好评,而她对词的发展贡献也不言而喻。

南宋前期为宋词的繁荣期。宋词发展到南宋前期时,当时文坛人才云集,逐渐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辛弃疾和陆游为该时期主要的词人代表,其词作主要呈现出一种豁达、雄浑、豪放的气势。苏轼所创的豪放词派体现了对社稷、国家的旷达情怀,与婉约词派并称的豪放词派经贺铸中传,以及靖康之变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得到了大力的传承和发扬,由此宋词的艺术地位和艺术影响达到巅峰。辛弃疾为宋词顶峰时期最具代表性也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在两宋词坛上和苏轼并称豪放词派大家,他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了苏轼的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使宋词的底蕴得到了扩充,并将宋词的历史地位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南宋后期为宋词的衰退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宋词发展到南宋后期阶段逐渐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在这一时期,以周邦彦、史达祖为代表的词人兴起了格律词派。与此同时,元曲的兴起取代了宋词在文坛中的地位。南宋消亡后,由于元朝政府出台的文化政策,导致了多数知识分子弃文从曲。

宋词的发展从唐朝、五代以及北宋初期到南宋,经历了诞生、发展、繁荣以及衰落四个时期,共历经数百年,过程漫长且曲折。但是,宋词在文学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是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宋词研究

被誉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成了“显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对宋词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9 世纪70 年代至20 世纪初,这30 年是宋词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在这个传统方式与现代观念相互碰撞期间,周颐和朱祖谋是最具传统研究的宋词研究者,王国维和胡适为现代观念词学研究开拓者,胡云翼从操作层面上对宋词研究进行了具体的尝试,其1926 年出版的《宋词研究》是第一部有条理系统的宋词研究专著。

20 世纪的宋词研究有着显著的进展,从传统的宋词研究到现代学者的宋词研究,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宋词研究观念即研究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宋词研究旨在为词创作寻求艺术上的借鉴,多为直观感悟的评点,而现代学者把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史进行研究,旨在寻求宋词的发展演变过程,评论其优劣得失,对其做历史判断和价值判断,注重实证和逻辑分析。

20 世纪30-40 年代是以宋词研究为主体的词学研究定型期,正式确立现代词学研究作为专门之学的理论标志为龙榆生1934 年发表的《研究词学之商榷》。在此期间,宋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成就空前,词别集的笺注、词选本的笺注与赏析也踏上了新的征程。词人生平的研究,两宋词史的研究,词史观的研究,对词人创作个性、得失利弊的研究等,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由于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学术研究纳入政治轨道中,宋词研究由此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阶段,研究更注重词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研究模式单一、重思想内容的评判,而轻视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分析,重豪放词派、轻婉约词派的研究方式是该阶段宋词研究的三大特点。

20 世纪80-90 年代,是宋词研究的发展期,在此期间学术研究进入了正常且相对独立自由的轨道。原因有三,一是基础研究日益加强,文献资料逐渐趋于完备;二是艺术鉴赏形成热潮,宋词普及备受关注;三是理论方法不断更新,研究领域大大拓展。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叶嘉莹对唐宋词的研究于20 世纪80 年代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她与学者缪钺合作撰写了《灵谿词说》《词学古今谈》等词学研究著作,对当代的唐宋词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1 世纪以来,宋词研究从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方法和视野上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词调、词律、题材、意象、传播接受等。对词学研究的方法和角度日趋多元化,有传统的比较法、文献考释法、理论阐释法、计量研究法、接受美学法、心理学法研究等等,有从民俗学、叙事学、传播学与接受史等角度对词进行研究,也有从本体对词进行的研究,例如词的体制及发展史等。其中胡建次教授从词学、词体、词学批评等视角对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述要》《中国古典词学正变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中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论中国古典词学体派之宗的承传》等。

自20 世纪开始的宋词研究,新研究方法层出不穷,拓宽了宋词研究的视野,有力地促进了宋词研究的深入。随着时代的发展,宋词研究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逐渐从单一的传统模式走向更多元的现代化研究。宋词研究硕果累累,无论如何,前人对宋词的研究都有其借鉴之处与不足之处。在这个新时代,针对宋词的研究展需要人们不断探索,以期将国学词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四、总结

本文针对宋代词学研究,对宋词、宋词的发展、宋词的研究概况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旨在为宋词研究学者提供思路,为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宋词文化做出一点贡献,呼吁人们重视对宋词的学习,也期望人们能通过词学研究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词学研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无论是从词人、词作还是词本体研究,都有极为丰富的方式和方法供人们选择,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一定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词派词学词作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清代词学的体系建构及其现代传承
吴熊和《梅里词缉读后
——兼论梅里词派及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手稿
论云间、常州词派对五代、北宋词的接受异同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南宋中期词学理论的拓展与新变
更 正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晚清临桂词派的词学地位及其词坛影响——“临桂词派”的桂学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