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成人化创作趋向与受众认同
——以市场定位为切入

2021-11-12 22:56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电影文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成人化姜子牙哪吒

刘 杰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电影市场化的核心是分化并定位受众,再进一步做出审美抉择。21世纪以来的中国动画求新求变,不断在市场化的进程中摸索其市场定位、受众定位,逐渐从针对低幼受众群体中走出来,将审美创作成人化。如果说好莱坞动画在儿童与成人的受众群体之间寻求到了平衡点,那么尚处于摸索过程中的中国动画在近年来的创作更倾向成人化,从某种程度上舍弃了儿童受众群体,或者说这些作品仅仅能在视觉层面给予低幼受众群体感官刺激。诸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护法》《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口碑与票房兼备的优秀作品,思想主题表达的深度和维度越发加强,都是非常成人化的作品。近年来这些动画作品的成人化创作趋向与受众认同的程度成正比,精准定位了市场,赢得了口碑,也成为中国动画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一、中国动画的市场定位与题材选择

20世纪中期的中国动画尚处于国有制片厂时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时的动画创作者可以不必考虑市场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题材,创造视觉形象,创作题材丰富,审美角度多样,积极地促进了民间艺术与动画电影的融合与发展,培养并提升了受众群体对动画电影的审美能力。在当时,中国动画(美术片)的受众主要是儿童群体,寓教于乐的内容题材,风格鲜明的视觉形式,对儿童也起到了很好的德育、美育功能。

到了21世纪,相对于好莱坞动画的全年龄段受众定位来说,市场化已久的中国动画主要的目标受众群体依旧是儿童,但相较于20世纪动画黄金时代的多样化题材而言,内容主题低龄化、单一化,缺乏与时俱进的题材内容与审美趣味。随着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中国动画也摸索到了创作方式,在保留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创新了中国动画的艺术形式,受众层面也从儿童扩展到了成人,实现了更加成熟的全龄化制作。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新世纪中国动画的里程碑式作品,虽然在题材上依旧选择了受众基础雄厚的大IP古典名著《西游记》,但由于该片的受众定位是全年龄段的受众群体,所以该片既照顾了儿童群体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在角色性格塑造和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处理,以后现代主义为工具将经典文本《西游记》解构。此后,无论是2016年梁旋和张春执导的《大鱼海棠》,2017年不思凡执导的《大护法》,还是2019年黄家康和赵霁执导的《白蛇:缘起》,这些成功的动画作品都在题材选择上遵循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方针,进一步推进中国动画的成人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护法》和《白蛇:缘起》等作品的繁杂的内容题材和主题思想已经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范畴,并且如《大护法》一类充斥暴力美学的动画并不适合儿童群体观看。

2019年饺子执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使得中国动画成人化更进一步。影片大幅度地改编了大众熟知的“哪吒闹海”神话故事,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人主义精神贯穿全片,塑造了一个逆世而行的反叛者形象,“新哪吒精神”在成人受众群体中获得了极大的共鸣。2020年的《姜子牙》的市场定位几乎完全是成人受众,影片对英雄主义的思辨和反思远远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其中浓缩的哲学思想即便是针对成人群体也过于深刻。《姜子牙》在民族美学与精神表述上协调一致,十分成功,但也标志着中国动画成人化速度的加快。

二、精神场域与叙事主题的成人化

好莱坞之所以将动画电影看作电影工业的重要类型,正是因为其大跨度的受众范围,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动画电影中获得审美满足,因此,好莱坞动画始终没有提高叙事主题的高度,始终保持着叙事主题浅显易懂、精神场域积极向上。

正是由于市场与受众定位决定了动画电影的叙事维度,反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我国早期动画(美术片),主要是以传统民族文化及艺术为表现形式,多数故事改编自民间传说或是经典文本,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意识,如《大闹天宫》和《铁扇公主》等作品改编自古典名著《西游记》,《孔雀公主》改编自傣族叙事诗《召树屯》,《小蝌蚪找妈妈》改编自方慧珍和盛璐德联合创作的同名童话故事等。此外,很多早期的中国动画都有浓厚的时代氛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万超尘创作的木偶动画片《神笔》就改编自洪汛涛在1955年创作的《神笔马良》。洪汛涛创作该神话小说的动因是幼年时期社会资源的匮乏,钢笔成为名贵的稀罕物,他想创作一部以笔为主线的作品。无论是小说《神笔马良》还是木偶动画《神笔》都有强烈的时代痕迹,让观众感同身受。因此,早期的中国动画的精神思想审美和文化审美广泛,并没有像外国动画那样的共有固定的核心文化和主题,早期中国动画更多的是对于美的、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和文化的审美,而我国早期动画的纯粹的精神场域,以及积极向上的叙事主题极具教育意义,相当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儿童受众群体的美育与德育的需求。

在21世纪复兴中国动画的过程中,动画创作者一味追求大IP改编,创新求异,希望能在主题深度上拔高,打造有思想深度的商业动画电影。于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后西游”视角和后现代主义改编原著,衍生出唐僧的前世今生,以英雄人物的回归为最终叙事落脚点,打造了一部崭新的西游动画作品。片中孙悟空颓废抑郁,看淡功名利禄,放弃了英雄身份,颠覆了传统的孙悟空形象。如果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江流儿与孙悟空彼此的英雄崇拜与成全,仍然在低龄观众的理解范围的话,那么《大护法》的叙事主题的黑暗论调就完全超出了低龄观众的理解范围。作为一部反乌托邦、暗黑风格的动画,《大护法》具有强烈的批判性与讽刺性,“花生国”的故事像一则黑色寓言,人性中的复杂与阴暗都通过看似荒唐的故事折射出来拿给观众看。

《哪吒之魔童降世》明显有迎合成人受众口味的倾向,“反抗所有命中注定”“打破一切是非定义”“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这些非常能够代表影片主题思想的宣传语,戳中了成人受众的软肋,哪吒代表的反英雄人物,和他身上表现出的个人主义精神,都加深了影片的成人化。而广受好评的《姜子牙》把成人化创作更进一步,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精神场域。后封神之战的大背景下,姜子牙对信仰的反思、对权威的质疑和反抗都上升到了一个哲学思辨的高度,姜子牙对神的身份的追寻过程也是自我认同的过程,他在拯救小九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救赎。同时,影片还采用了多线叙事,潜在地表现了反战主义和生态主义思想,叙事的架构与叙事主题的表述完全不亚于真人电影,该片完全是一部符合成人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成人动画。

除此之外,近几年的中国动画的精神场域蜕变求新,不单是描绘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如哪吒所代表的成就自我、对抗世俗的英雄,抑或是姜子牙那般拯救苍生、对抗权威的英雄,这些英雄主义都被赋予中国民族文化色彩,以及主流的意识形态。

三、成人向视觉造型的创新与审美转变

动画电影最吸引观众的是其外在视觉内容,对动画电影的视觉审美是基础,其次才有更丰富的思想精神审美。而自“黄金时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动画最被观众诟病的也是低质量的视觉内容,复兴“中国动画学派”呼吁的也是中国动画在美学风格上的继承与创新。然而,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动画的首要目标群体是儿童,几大美术片厂具有不同的美学风格,但这些动画的角色、场景造型等都是符合儿童受众审美的。21世纪之初,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模仿和抄袭以后,中国动画舍弃了临摹日本动画角色的劣习,跳脱出了抄袭好莱坞动画的怪圈,开始潜心学习“中国学派”宝贵的成功经验,努力将传统民族美学与现代美学共融。此时的中国动画主要面对的是庞大的电影市场,尤其是院线动画电影。

2019年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揽50.13亿人民币票房,成为新世纪中国动画的新里程碑式作品,将新世纪的中国动画美学推向了一个极致。片中已经几乎消磨掉了日本动画对我国新世纪动画的深层次影响,哪吒等人物角色的造型更具创新性。尤其是哪吒的角色形象采用了审丑意识,为了凸显出哪吒角色中的魔性与邪性,人物造型设计为硕大的眼睛,浓浓的黑眼圈,夸张的大嘴和恐怖的牙齿,整体给人的感觉充满了危险感,符合哪吒作为“魔丸”的身份。与之相对的是“灵珠”转世的龙子敖丙,瘦削的脸形,瘦高的身材,民族化的飘逸的服饰,富有温文儒雅的气质,更像是一个翩翩公子,给人以亲切感。有着水墨画风韵的场景设计,视觉细节的处理上更能看出先进的数字技术的参与度和完成度,如哪吒脚下的风火轮的逼真且戏剧化的火焰。《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做到了基于“中国学派”的美学经验,同时用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美学视角将这种民族风格更上一层楼,视觉的完成度和震撼度都做到了极致。然而,该片对于哪吒的角色形象的审美还是颇为成人化的,哪吒的语言和行为举止虽然以顽童为名,但在处理上为了增加真实感,使其产生了暴力倾向,并不适合儿童受众观看。

作为封神榜系列作品之一,2020年的《姜子牙》更是代表了中国动画成人化趋向,尤其在人物造型方面更是如此。姜子牙瘦削的脸形,深陷的眼窝,突出的颧骨,细长的眼睛,尖下巴,俨然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样,十分符合姜子牙被放逐到北海10年的心力交瘁——参不透师尊的“教诲”,分辨不清当初在狐妖体内看到的少女究竟是不是幻象。并且姜子牙的形象呈现出漫画感,整体更像是等比例复制的真人形象,只不过依托了动画的视觉表现形式。此外,申公豹俨然一副肌肉男的形象,身形魁梧,肌肉发达,与角色力大如牛、忠勇善战的形象吻合。《姜子牙》在角色造型和视觉形象的塑造上,更趋近成人审美视角,这也代表了如今受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转向,观众需要在动画电影中看到不一样的视觉形象。

纵览近些年的这些成功的精品动画电影,除了在叙事文本上用心以外,成人化的视觉造型颇具创新性,符合时下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同时为了凸显影片的“中国制造”标签,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文化元素(如红色)运用到了极致,将这些作品打造成了真正的“中国动画”。

结 语

电影的受众定位决定了其题材选择、主题表达、视觉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动画电影在市场化、商业化的过程中,逐渐弥合了儿童与成人受众审美的鸿沟,院线动画越发趋向全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在商业机制成熟的好莱坞帝国中,动画电影始终是重要的类型电影,无论在新世纪的前二十年如何发展演进,都没有将受众群体缩小,始终兼顾了理解能力有限的儿童群体和审美能力更高的成人群体。随着总结21世纪近几年的精品动画电影,这些作品成人化创作趋向明显,某种程度上不再适合儿童观看。这种转变既是中国动画美学的新发展、新转变,同时也是基于市场定位的一次创作选择,受众分布、院线数据始终是商业动画创作的重要指标,这种成人化的创作趋向在现阶段反映良好,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对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以及对整个动画电影市场的生态的影响有待观察。

猜你喜欢
成人化姜子牙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