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1-11-12 11:10张璇
考试周刊 2021年78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

张璇

摘要:文章以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为研究内容,首先从拓展高中思政课程资源、创新黄河文化(临夏段)传承路径、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个角度归纳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意义,提出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并就如何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文化(临夏段);思政课;融入

一、 引言

思政课作为高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育人任务,在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高中思政课的重要资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黄河文化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各地区,其中,临夏段黄河文化尤为丰富。黄河发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成黄于临夏。作为黄河流域的节点性城市,黄河文化已经深深熔铸到临夏文化中。因此,要重视黄河文化(临夏段)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着力探索黄河文化(临夏段)有效融入思政课的路径。

二、 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意义

(一)拓展高中思政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载体,课程资源是否丰富、多样,对高中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教材为主要的课程资源,理论性较强,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根据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高中思政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大部分,而开发、利用好校本课程则是推动思政课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对此,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黄河文化(临夏段)内容丰富,包括临夏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民俗、人文遗迹、风土人情等优秀文化,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花儿、中国十大神秘石窟之一的炳靈寺石窟、中国唯一一座古脊椎动物化石博物馆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为代表。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高中思政课,可以有效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展高中思政课程资源。

(二)创新黄河文化(临夏段)传承路径

黄河文化(临夏段)既是黄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临夏文化的核心内容,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神价值。保护、传承、发扬好黄河文化(临夏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黄河文化(临夏段)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黄河文化(临夏段)的生存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给黄河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现代文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黄河文化(临夏段)的受众。对此,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利用思政课教学让更多青少年学生了解黄河文化(临夏段)。

(三)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立德树人以立德为基础,以树人为目标,注重学生的道德培育与全面发展。思政课是高中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而黄河文化(临夏段)的融入则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同感。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黄河文化(临夏段)是临夏地区文化的核心,其融入思政课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区域认同感,从而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夯实基础。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繁荣、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黄河文化(临夏段)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在思政课中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 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的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黄河文化(临夏段)自身的多样性决定了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同样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具体的要求有两点,首先,注重黄河文化(临夏段)的时间跨度。黄河文化(临夏段)有着悠久的历史,贯穿于临夏州发展的全过程中,并且,不同时期的黄河文化(临夏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古代黄河文化(临夏段)、近代黄河文化(临夏段)、当代黄河文化(临夏段)等。黄河文化(临夏段)在学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要拓展时间跨度,将不同时期的黄河文化(临夏段)融入思政课中。

其次,注重黄河文化(临夏段)的类型数量。黄河文化(临夏段)分为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两类,每一类黄河文化(临夏段)均在学校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黄河文化(临夏段)的融入要尽可能地丰富资源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黄河文化(临夏段)类型,比如,在价值观念的引导中可以引入非物质文化,从而发挥好不同类型黄河文化(临夏段)在思政教学中的价值。

(二)持续性原则

高中思政课教学是一个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学校必须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如此,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综合育人价值。随着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黄河文化(临夏段)已经成为临夏州思政课教学中常见的资源,但在具体的教学融入中却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

对此,要坚持持续性的原则,从学校思政教育的特征与目标出发,持续性地强化黄河文化(临夏段)在学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首先,紧扣思政教学的实际需要,持续开展发掘工作。学校要立足思政教学的长期性,将黄河文化(临夏段)的发掘与思政教学的开展紧密融合起来,使黄河文化(临夏段)的发掘以及教学应用同样在动态发展中的不断完善。其次,在持续发掘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黄河文化(临夏段)的应用效果。学校在黄河文化(临夏段)的思政教学应用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并做好资源的汇总、整理、分类工作,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黄河文化(临夏段)库,为后续思政教学的开展铺平基础。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融入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黄河文化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