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

2021-11-13 04:43高玉
记者观察 2021年33期
关键词:工作者信息工作

文 高玉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据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中国人均每周上网时长高达30.8个小时。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逐渐渗入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和层面。伴随中国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主流媒体包括电视媒体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交流、购物以及娱乐等的主要载体,可以说今天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例如人们获取天气信息不再需要观看天气预报,手机自带的天气软件就可以满足人们的任何需求,还可以帮助人们根据天气选择衣物……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方式越来越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宽广。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新闻信息,也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但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低门槛的准入方式,也使新闻信息呈现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态势。热点舆情反复上演“反转剧情”,“反转剧情”的背后,就是愈演愈烈的自媒体乱象,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内容的时代,更需要加强监管,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需要守住底线,传播正能量。

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转型面临的困境

报道风格陈旧

在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下,主流媒体转型也应提上日程,这一过程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系统地学习。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新闻报道主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展开,往往是根据一个特定主题而展开的全面深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报道。其目的在于凝聚公识、动员群众、推动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近年来,各电视媒体主题报道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传统主流媒体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能够吸引受众。此外,新闻报道模式化、程式化现象依然严重,宣传味偏浓,缺乏新意,出现“八股化”现象,难以让观众产生兴趣。

角色定位不清晰,时效性不强

在信息高度社会化的今天,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拼劲不像新媒体那么足,即便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但受限于传统的传播平台或者是层层审核,往往争夺不了“第一发声源”,又不能像中央媒体那样站位高远、发出权威性的声音,这就导致受众在地方主流媒体那里既无法获知他们想知道的首发信息,又不能得到权威性的解释,只好通过其他传播载体了解信息。这也是近年来地方主流媒体受众市场缩小,影响力、粘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转型的对策

地方主流媒体要摆脱困境,寻找出路,应当从提升媒体影响力出发,增强“四种意识”:端正舆论导向意识、归位新闻本源意识、满足受众需求意识、创树特色品牌意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拓宽发展空间。

加强学习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的要求逐渐提高,只有充分保持内容的丰富多样,才能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需要掌握面对不同受众的各种技巧,反应能力要更加迅速,创新传播内容,第一时间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在传统主流媒体的工作中,新闻记者只需要向观众传达信息,而新媒体的工作,不光需要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还要为观众提供发表言论的平台。新闻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更加适应新媒体语言,和观众在感情上达到共鸣。

内容为王

传统媒体的没落,并非是内容出现了差池,而是读者在便捷性上做出了选择。如今不是担心看不到、找不到内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内容。这一点恰恰是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始终如一的职责和使命。

2021年4月17日至5月17日,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七届中国杜鹃花展览会在天宁区凤凰新城举办,这是常州迎来的第二个国字头花展,也是雕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后,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美丽天宁的又一次生动探索。本届花展盛会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常州广播电视台围绕“初心映山红,同庆一百年”主题,成功执行了花展开幕式,在40分钟的时间内,把常州的红色文化、锦绣天宁和城市精神有机融合,展示常州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的成果。本次花展吸引了全国各级媒体的持续关注。数据显示,花展累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话题“初心映山红,同庆一百年”抖音播放量超过7.7亿,央视新闻客户端对花展进行网络直播,上线4小时阅读量突破120万,花展成为展现雕庄文化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

花展的精彩呈现,离不开“移动优先”。广播有声音,电视、地铁广告有图像,新媒体发布及时。此次杜鹃花展的宣传,调动了广电所有资源,形成全媒体宣传矩阵,相关报道覆盖了杜鹃花开幕式的全过程,前期预热、开幕式精彩呈现、后期持续热度,让杜鹃花成为热词。 融媒采制中心派出了近20人的记者摄像小分队,从花展开幕前一个月就开始预热,采制内容除在《常州新闻》《联播常州》《晚间新闻》《社会写真》等传统栏目发稿外,相关一手素材同步向“看常州”公众号、抖音号提供,形成了“杜鹃花科普贴”等点赞量过万的多条爆款。

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新闻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新闻精品力作,谁就能赢得传播的先机,抢占传媒市场的制高点。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创新的力度决定行为的高度。主流媒体记者只有坚持创新新闻思维,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才能不辜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回归价值

现如今信息传播的方式快捷且迅速,却因为缺少强有力的监管制度,导致在新媒体平台潜藏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传统媒体想要在转型发展中取胜,首先要还原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回归新闻价值本源,抽出精兵强将,对新闻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使观众了解到质量更佳的新闻内容。

地域特色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其各自的城市精神和形象定位,并在人们的脑海里占有一席之地。传播心理学讲究受众的接近性心理,首要的就是地域的接近性,而地域特色正是地方主流媒体的最大优势。

团队合作

在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更要加强团队的合作精神,不断提升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团队需要能够通过专业的技术来扭转局面。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提升自身的融合意识,创新知识储备与整体知识框架,满足不同观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

深入基层合作

对于媒体记者来说,写作水平体现了媒体记者的语言文字构建水准以及对于新闻报道作品的呈现能力,尤其是在传统的新闻媒体工作过程中,相对优秀的新闻记者手里都握有一支有力的笔杆。广大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利用自身的智慧以及内心的责任担当,利用这根笔杆,肩担道义、妙手著文,尤其是对于处在基层的一线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说,他们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但在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以及民生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一些新闻媒体记者可能本身的工作经历有限,他们一方面顾及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优越性,为了不至于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顾此失彼,广大媒体记者必须要发挥出团队合作的工作优势,在采访工作中构建起联动式的采访工作方案,切实地做好基层采访工作。例如,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中,基层一线采访记者必须要深入到工作主战地,不间断地发回相应的碎片化以及零散化的新闻信息,同时,还应该在其他一线新闻记者的联合下,将新闻信息整理成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字以及图片内容,使零碎化的信息能够以多元化的新闻形式呈现。同时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或其他融媒体视频移动端和微博以及相关公众网站上同步发布,并且还可以通过与电视台进行视频连播、特别活动报道、滚动消息播放、前方信息连线等多种形式,对该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播报,从而能够更加全方面地为广大市民提供最新的防灾资讯,发挥出本地一线新闻工作者在主流媒体中的作用价值。

在新闻播报工作中顺势而为

当前,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而不同媒体平台的融合以及联动式发展,也赋予了新闻工作者新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适应当前新时期网络通信技术为社交信息传播带来的多元化方式,并且注重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信息的社交化发展、视频化发展、移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工作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地掌握更加先进的新闻发稿手段以及采访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通信技术带来的便捷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当前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赋予新闻采访者的工作任务。

近年来,我国基层新闻工作者对于融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以及发展。当前,我国基层新闻信息已经可以依托各类型媒体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构建起集移动平台、互联网平台以及固定通信平台为一体的全媒体信息传递大平台,在这样的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新闻媒体行业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媒体工作产品以及应用形式,并且形成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了全新的发展格局。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媒体记者想要在工作中坚守初心,就应该紧跟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搭乘时代发展的快速列车,迅速打破墨守成规的工作思维,积极转变当前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赋予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更好地制作新时期能满足广大受众群体需求的新闻作品。

在工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记者可以依托各类型现代化媒体技术作为工作载体,在新闻信息的采集、新闻内容编写、现场新闻采访摄影、后期新闻节目录制、新闻节目编辑以及网络新闻播放等不同环节中,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起来,并且切实的提升自身对现代化设备操作的技能以及掌握能力,不断地实现自身朝新闻媒体行业复合型人才发展的转变。与此同时,在当前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记者还应该应用各类型的热点事件及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民生事件,对媒体平台以及媒体节目进行营销,从而建立相应的品牌效应,通过新闻媒体节目催生出更加多元化、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内容,并且发挥出新闻媒体工作者引导正确社会舆论的工作价值,更好地适应当前新媒体发展的工作环境。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还应该不断学习,在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实践行为的科学指导,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学习型的记者。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快速,人们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接受者,甚至还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以及创造者。新闻媒体工作者本身具备比普通大众水平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切实地将自身的思想、理论、观念以及符合当代主流发展旋律的文字体现在新闻内容中,并且掌握传递社会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在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应该编辑和撰写更加具有内涵价值的新闻稿件,使其发挥出引导社会正向舆论的价值和效应。

新媒体的确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才是大势所趋。当下,新媒体给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主流媒体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工作者信息工作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不工作,爽飞了?
订阅信息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展会信息
选工作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