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的热潮中做强主流媒体守好舆论阵地

2021-11-13 04:43徐鸿彬
记者观察 2021年33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用户

文 徐鸿彬

一短视频制作和传播特点

短视频即拍即传,传播速度极快

目前我国大部分短视频都是UGC(非专业用户生产),这些视频虽然质量不如专业摄像拍摄的,但更有利于传播。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或自然灾害动态报道方面,短视频的低门槛让非摄像记者和普通群众都能用手机记录场景。传统媒体只需要通过收集这些场景画面,进行二次加工,就能把素材应用到电视新闻、自有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平台上发布。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突发新闻事件中,越来越多普通群众用手机拍摄的短视频,被作为现场第一手素材使用。另一方面,人们只需要一台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拍摄身边发生的事件,随手分享到社交网络上,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2020年7月,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见义勇为者容叔:当时只想尽快救人》报道了一起小轿车堕桥事故中的见义勇为故事。现场有市民拍摄到当事人容叔冲向起火小车,奋力拉扯车门勇救司机的一幕。当晚该视频在朋友圈热传。在突发事件报道上,记者从接到报料到到达现场,时间上有一定滞后性,往往未能拍摄到第一现场,但群众拍摄的短视频就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因此,次日,该视频被用于广电新闻报道以及主流媒体的公众号中,由于画面极具冲击力,生动还原了第一现场,该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短视频制作门槛低、突破传统播出的局限性

虽然短视频一般在5分钟以内,但目前大部分媒体发布的短视频都控制在1分钟左右。这类型短视频开门见山、内容集中、观点鲜明、一目了然,十分切合受众当前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另外,短视频制作相对简单,对画面、文字要求都不高。正因为制作简练,加快了短视频的普及和传播,丰富了新闻传播形态。以往电视台新闻需要在晚上或中午特定时段播放,观众要在特定时间收看。如今,借助移动网络,电视台可以打破播出时间的限制,一日内随时多次通过短视频,跟进重大新闻的进展,把最新最快的资讯和画面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

2018年6月,中国女排到江门比赛期间,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就尝试使用短视频,在自有手机客户端,中午发布女排赛前训练情况。这类视频在制作流程上,画面编排直接、文字简明扼要,后续无须多重把关审核,观众不用等到晚间新闻时间,就能接收到第一手资讯。而比起UGC生产的短视频,专业的新闻画面精良,能提供更为有用的资讯,从而也能增加用户对平台的粘合度。2021年10月,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官方视频号发布的《台风中3艘船舶遇险,19名船员成功获救》,同样打破时间限制。编辑在收到视频素材时纵使已经过了传统晚间新闻时间,但依然赶制用于短视频平台第一时间发布。视频画面仅1分多钟,画面惊险,收获了大批转发。由此可见,即使没有专门的新闻频道,但短视频让传统媒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新闻的24小时不间断播放。这种“短、快、精”的新闻传播形式,为一度陷入困境的主流媒体提供了突破途径。

短视频以竖版形式呈现,表达形式简洁

目前,在抖音、快手、微信短视频号等平台上,人民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的视频大都以竖版为主,竖版形式便于操作、更加流畅,更符合手机使用者的视觉需求,这就拉近了新闻主体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视频新闻的传播力。

美国社交媒体数字监测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竖版视频的观看次数比横版视频高出28%,横屏视频更容易获得点赞、评论和转发互动。另外,有别于传统新闻,新闻短视频由画面、同期声、字幕和配乐组成。这些字幕色彩鲜艳、字体加大加粗、内容简明扼要,既丰富了新闻信息,视觉上又提高了吸引力。让受众更直观地获取新闻信息,增强了新闻的传播力。

二短视频运用在广电新闻制作传播过程中的不足

内容参差不齐,泛娱乐化严重

目前,短视频正处于风口期。可以说,各大主流媒体纷纷通过短视频加快融媒体速度,稳固舆论阵地。但要运营短视频账号,需要耗费不少精力与金钱,这包括策划、拍摄、剪辑、文案编写等多个环节。价值导向缺失、制作粗糙、内容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在短视频领域尤为突出。由于利益的驱使,短视频领域各种低俗内容泛滥,相当一部分视频纯属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内容空洞,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缺乏有效监管、乱象频生

短视频的传播速度很快,但对其的监管具有滞后性。某些流量红人的视频发出后几分钟内就得到几万的点击量,随着短视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部分短视频平台为了提高流量、增加广告收入,随意引导用户生产或上传一些低俗的作品,对低俗视频作品以默许乃至纵容的态度,既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对社会宏观环境造成负面诱导,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发现,短视频的监管正逐渐朝着常态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各大平台对短视频的监管力度提升,必然能够让短视频行业由野蛮、无序的发展状态慢慢地朝着规范化发展的方向转变。由此来看,对于新媒体工作来说,在选择、制作、应用短视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筛选,多加思考,才能制作出贴近民心的好作品。

三对短视频在新闻领域应用的建议和思考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短视频内容的质量

无论任何时代,优质创新的内容都是新闻平台的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所谓的“内容为王”。一些以视频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媒体平台若要在短视频呈现井喷式发展的状态下站稳脚跟,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必须要注重内容创新,摒弃固有的内容模式,鼓励视频创作者进行思维创新与改革,避免盲目模仿,必须要彰显出特色,真正地摒弃模仿带来的各种弊端。因此,制作短视频更要从拍摄、文本、配乐等方面,力求创新,精益求精。在选题上,要提前策划,收集背景材料,确定拍摄的主题内容。在文本上,要提炼重点,做到简明扼要,直奔主题。在拍摄上,要确定分镜头脚本,构图画面等 。同时,还要建立自己的音乐库,做好分门别类归纳。另外,要加强采编队伍人才建设,要吸纳专业的拍摄和文字记者进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从业人员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使之尽快适应短视频新闻创作要求。2020年,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在脱贫攻坚专栏《我们村里的新鲜事》中,采用了大量高清航拍画面,既满足了广电平台的播出需要,又成功制作出一批反映江门各地乡村振兴成果的优质短视频,充分发挥了广电媒体的专业优势。

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主流媒体必须从内容生产、传播过程等方面,对发布的短视频新闻进行积极引导、监督和把控。当前,部分新媒体编辑通过发布低俗、猎奇、恶搞短视频来博取关注,提高点击率。但作为主流媒体,必须严格把控视频创作的方向,确保在潜移默化中将主流的价值观传播给受众。具体来说,首先,编辑在选取第三方提供的视频时,需要严格把关,对作品进行审核,从视频的主题到画面内容等都需要逐一检查,避免有违风序良俗的作品出现在主流媒体平台上。其次,畅通举报渠道,让受众发现不良视频后,可以及时在网页上举报。最后,还要加强采编人员的培训教育。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领域,新闻的采编都必须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深度化挖掘、多元化呈现等。一方面是坚持原创,在新闻资讯方面下足功夫。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可与政府部委办合作,收集对方提供的短视频新闻,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化改造,进而实现优势互动,丰富视频种类,提高视频质量。

例如,公安部门的短视频颇具故事性和警示性,经常能收获可观的点击率和转发率。因此,传统媒体加强与这类部门联动合作,既能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能完成自身的业绩考核。再如,用短视频展现城市的变化、记录下身边趣事,同样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2021年春节,央视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一批以过年风俗、春晚节选以及各行业员工就地过年为主题的短视频,这批视频充分展现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切合了当时的防疫宣传方向。因此,主流媒体在制作短视频时,应多选择贴近民生的主题,加强审核发布机制,坚决杜绝粗俗低端,提升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力度。

拓宽短视频的传播渠道,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短视频新闻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在传播方式和内容上都以“用户思维”为核心。新闻媒体也在新闻报道和短视频制作上下功夫,近来Vlog题材的新闻报道、动画新闻和互动视频的出现,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观看选择,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以互动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新闻生产仍需在内容生产模式上多做创新,提高用户体验,增强媒体与用户之间的黏性。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短视频生产门槛降低,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背景下,短视频生产形式更为丰富多样,用户拥有了生产、发布原创视频内容的权利和自我表达的话语空间。在新闻生产传播上,得益于网络的便捷,专业媒体难以即时采集的内容可以通过UGC得到弥补,但UGC普遍存在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以互联网思维融合UGC(用户生产内容)和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专业媒体的加工可以完善UGC内容质量上的不足,也保证了多元化的内容生产。

另外,在大数据的应用下,短视频平台可以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从而推荐相应内容,由此逐步提高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与满意度。大数据能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用户时间,提高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速度与效果。而主流媒体可以通过用户浏览量、评价等,了解用户的意见,从而不断优化视频内容,提高推送的针对性 。

打造短视频新闻品牌,增强竞争力

爆款短视频是打造品牌效应最强而有力的手段。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新闻观察力、深挖新闻价值,善于捕捉新闻亮点,提高拍摄剪辑等操作能力,才能持续生产高质量的短视频。2020年五四青年节,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发布了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该短片成功登陆央视一套,在站内收获3000多万点击,评论达27万多条,成为当年爆款,无形中提升了网站的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

短视频新闻在进行市场拓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市场精准定位与分析,结合用户的喜好进行科学分类,方可满足广大受众差异化、个性化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当前,短视频受众大部分是20至30岁的年轻人,这一类群体追求时尚,对音乐、舞蹈、视频创作等非常感兴趣,具备较强的时代气息与个性化特点,所以,在创设短视频新闻传播渠道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相关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方可打造出优质的爆款短视频新闻。

不断实施技术创新与升级,持续性地彰显出个性化优势

技术是促进短视频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缺乏先进的技术自然无法让短视频实现高速且持久地发展。而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升级也会使短视频避免出现一直被模仿的尴尬现象,在迎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加强技术升级与改革能够逐步增强视频作品的创作质量。在所有人都能够制作成视频作品的过程中,若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就无法获得精美、个性、创新的画面制作,无法提高关注度与吸引力,更无法在海量的短视频中脱颖而出。所以必须要整合不同平台的资源优势,力争实现合作共赢,互相借鉴与学习,方可逐步增强短视频新闻的创新优势,使其朝着个性化的方向转变。

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作为新闻传播的新形式,短视频深度融合到其制作传播的全过程,为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新闻内容创新创优,主动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把正确价值导向融合到短视频制作传播的过程里,不断打造优质的视频内容,满足大众的多元化需求。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信用卡资深用户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