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老之家”
——艾滋病中的孝道

2021-11-13 07:30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敬老感染者传统美德

有些年老的感染者在病房里始终独自一人,直到去世,子女才露面。

这是一个由30多名艾滋病感染者的子女组成的微信群,名字叫“吾老之家”,取自《论语》里的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父母即将老去的时候,病毒进入了他们的身体,随之也有恐惧与误解渗入他们的家庭。“吾老之家”的成员们开始了一场战斗,除去用药物抵消病症,还要用亲情与艾滋病的“污名”争斗。

家人共抗艾滋病

血液、母婴,以及性,“吾老之家”的成员们都知道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结合之前父母生活的轨迹,多少能找到些感染的端倪。有的成员选择相信父母是因为输血或手术等原因被感染的,有的则清楚地知道是不当性关系带来的HIV,甚至有母亲因毒品入狱后被电话告知患病的。

俗话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穷家中无贤妻。”在人人“谈艾色变”的今天,家中长者成为艾滋病感染者,无疑会给子女尽孝造成极大的压力。

吾老之家微信群

“能否和父母一起吃饭”“能否共用卫生间”“能否共用洗衣机”之类的担心,即使在这个因为关爱而集合在一起的群体中也是存在的,往往这些问题都能够获得解答。“吾老之家”里子女们的文化水平并不低,他们大多了解关于艾滋病的基本信息,但是从知识到生活的过渡,还需要些并不轻松的经历。

群中的人们努力地帮父母正视疾病,也同样努力地向父母证明,自己对他们的爱没有改变,对他们的身体没有避讳。但比这更难的事情还是存在着:父母双方感染的家庭,也许存在着对先患病一方的猜忌憎恨;一人患病的,存在着家庭关系的维系问题;群中的人们成立新的家庭时有的也会更加困难;更不用说患者可能存在的躲避社交、悔恨抑郁、自杀倾向……

吾老之家的坚持与牺牲,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和肯定。而社会各界,也有责任帮助这些艾滋病感染者的子女,为他们的尽孝之行带来更多的鼓励。

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性接触为主要感染途径。面对来势汹汹的艾滋病疫情,艾滋病感染者有恐惧,其子女的压力也不小。有的压力来源于“不够了解”,认为长期接触就有可能沾染艾滋病;有的压力来源于“家庭担忧”,认为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医疗压力;还有的压力来源于“无端猜疑”,认为家风不正才是感染病毒的“病因”。虽然自己并未患病,但因为家中有感染者,就不得不背上难以言喻的“原罪”,这需要我们反思。

其实,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家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并不可怕,以现有的研究情况看,大多数“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也许,有人会说,远离他们仅仅是在保护自己,并不是刻意歧视。然而,面对一群需要帮助的人,“隔岸观火”“避之唯恐不及”不是在“减小风险”,而是在扩大隔阂、增加压力、制造伤痛,这不是和谐社会该有的观念。

以敬老爱老之心包容

礼记有云:“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对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至亲,依旧能保持尊敬的态度,保护他们不受言论影响,全身心地照顾患病的身体,这是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恪尽“百善之首”的表现。试问,如果换成我们,我们是否会付出最大的信心和决心照顾我们的亲人?假设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能站在同一阵线,加入吾老之家,用一颗敬老的心,帮助尽孝的人?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社会的良心,对老年艾滋病感染者的关心,不能因艾滋病情的影响而有所减退,相反还更显必要和紧迫。对此,需要组织更多的人力与物力,以访谈、捐助、教育等方式,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他们的子女,分担一些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顾压力。用广泛的参与,营造一个没有歧视的氛围,让由病情所遭受的磨难,不至于影响一个家庭的和谐发展,这也能彰显社会对“孝心”的鼓励与支持。

猜你喜欢
敬老感染者传统美德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拗九敬老
助人为乐的小牛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做人美德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