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诗意成长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021-11-13 09:45张四方吴树烈陈梅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9期
关键词:质量观内生动力教师成长

张四方 吴树烈 陈梅芳

摘要:构建教师诗意成长共同体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其内在意蕴就在于唤醒、点燃与自塑。本文对教师诗意成长提出三条实践路径:重塑教师教学使命与质量观、塑造学生自我学习内生动力和能力体系、构建精准绿色高效的质量理念与教研生活,从而让教学和学习成为师生富有诗意的成长体验。

关键词:教师成长 质量观 质量理念 内生动力 诗意成长

教学工作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精神生活,是一种通过教师精神生活引领学生发展的生活常态和生存状态。因此,从价值与精神层面来看,“工作是富有诗意的成长”便是对教育工作的最好诠释。诗意就意味着工作是一种理想的、审美的、积极的、创造的生存生活状态,其核心是自主的成长与灵动的创造与创新。在这种生活状态中,教师为了获得教学生活的乐趣和幸福,要从生活意义上理解教学的目的,反思教学生活的状况并进行自我拯救、自主创造、自我成长,从而创造并享受更美好的教育生活。

一、诗意成长的价值意蕴

与教师被动式成长不同的是,诗意成长具有内在、自主、自发的发展特征。因此,诗意成长的第一层意蕴便是唤醒。唤醒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真谛和核心价值,只有把教师成长的潜意识和内在的学习精神和创造价值唤醒出来,才能唤醒教师成长的自觉。“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重新赋予教师职业以意义感、价值感和使命感,化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为意义教学生活,培育教师的阳光心态、反思习惯、学习态度、教育激情、拼搏精神,成为唤醒的重要路径和手段。诗意成长的第二层意蕴是自省。自省是映照教师自我成长之路的一面镜子,自省首先源于认识自己。“如果没有充分地了解自我,定义自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教师需要跳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察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以及在成为优秀教师的道路上自己到底还缺少什么,等等。教师的自省能力和习惯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快速成长的核心要素,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塑是诗意成长的最高境界。教师自塑,其意义在于促进“个性自我”和“角色自我”的统一,达到“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教育理想与现实彼岸。教师成长就是自我塑造的动态升华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成长实践之路上,让自己成长为复合型、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和创新型教师,从而实现教师的终极成长目标和人生价值追求。

二、教师诗意成长的实践路径

(一)重塑教师的教学使命与质量观

“使命”就是想要干什么,担负了什么责任,在哲学上就是一个“到哪去”的问题,它赋予教师职业以神圣与意义感,这是教师力量的源泉所在;“质量”则反应的是责任主体的定位与塑造,就是“谁的质量”“质量由谁负责”。质量归属感的缺失会让教师混淆主体,教师成长出了问题与己无关,把主体和责任转嫁给学生,甚至转嫁给学校;质量主体性的缺失最终演变为教师对教研和专业成长的消极、被动与抵触。因此,诗意成长要求重塑教师成长主体的回归,引导教师建立正确的质量主体观:我的课堂我负责;我的学科我负责;我在课堂,我就代表学科。当教师清醒认识到,教师成长的主体是每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自己的时候,他对教学的要求就不仅仅停留在“我课上完了”,而是要关注“我课是否上好了”“我的课怎么更卓越”。

质量主体的回归,改变了传统学校着眼于教师外在专业能力提高“自上而下”的被动提升发展模式,重塑了教师的专业主体、质量主体,让教师站在质量主体的高度来认识教师成长提升和专业发展的内在意义,时刻树立质量立身理念,提升了教师成长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并从个体提升策略逐渐融入群体提升策略中,积极参与到学校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各项活动中去。质量主体的重塑与回归,会有效激发教师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意识,形成正确的质量主体观念,唤醒主动成长的内在动机,并进一步内化为信念,变成教师发展的动力。

(二)塑造学生自我学习内生动力和能力体系

教学包含了教和学两个维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交往和沟通过程。学习是一个情境、对话、协作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引导者、促进者、协作者。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只关心个人教的活动,将学生内在学习变成了教师外在推动,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

厘清了“谁在学习、教师在为谁教学”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看出,教师成长的提升单从教师层面努力仅仅保证了输出的效率,而输入与建构的效果则无法掌控;只有帮助学生塑造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和能力体系,才能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的转变。其实践路径为: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将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倦。”只有当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而是在内驱力作用下的自觉活动时,学习才会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其次,要发挥教师和学科的魅力。人格是最好的名片,学科是最好的魔术。教师在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同时,更要能说学科故事、开展学科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科所蕴藏的无穷魅力和宝藏。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和社会中寻找建立学生兴趣的关联点,构建“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学科,从学科再回归生活和社会,沉淀出对学科无穷的向往和热爱。再次,在活动中成长,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载体,活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成长打下了自信底色。因此,要切实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还必须让学生形成“能带得走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能力锻炼,构建自我学习的能力体系,能力体系和动力体系的构建就能为学生深度学习、意义学习搭建牢固的认知框架,促进其在学习上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质量观内生动力教师成长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