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剧本扶助的现状盘点及体系构建

2021-11-14 10:27汪少明
电影文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影剧本影视

汪少明 徐 裕

(1.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湖北省鄂州中等专业学校,湖北 鄂州 436000)

剧本是开启影视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是影视产业链的源头,也是导演创作的依据。剧本基本奠定了影视的角色形象、故事走向、叙事结构、情节转折、主题思想等。作为基石,剧本掌握着影视的命脉。“成也剧本,败也剧本”。完整高质的剧本是影视成片的原生动力,低劣的剧本是灾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影视迎来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坐拥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故事片、动画片年产约800部,银幕有六万多块,位居第一。电视剧年产量约15000集,还有大量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等。剧本需求量很大,如果仅靠编剧个人兴趣,凭感觉、碰运气,不加规划自生自灭,影视只会“虚火旺”、泡沫化,无法整体提高质量,产业升级。中国影视日趋工业化,拍摄制作和发行播映容易,稀缺的是创意十足的高质量剧本、故事。唯有建立长效的剧本扶助体系,才能在源头上避免剧本的干涸浊流,确保中国影视的发展行稳致远。

一、中国扶助影视剧本的现状盘点

(一)影视剧本或编剧的荣誉奖项

1.电影、电视节的剧本奖

中国有影响的电影节、电视节对公开播映的作品进行嘉奖,评出诸如最佳编剧或剧本类的单项奖,表彰高质量剧本,奖掖优秀编剧。

(1)电影类

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长春电影节、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等都设优秀编剧奖。第15届华表奖还颁发优秀原创、改编和编剧奖。王兴东是获奖专业户,他所编剧的《蒋筑英》获得1992年华表杯和第13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离开雷锋的日子》获1997年华表奖和第17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我只流三次泪》获得第三届童牛奖最佳编剧奖。苏小卫(思芜)是女性编剧的大赢家,《暖》和《生活秀》荣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赢家》《沂蒙六姐妹》两次获华表奖优秀编剧称号,《唐山大地震》获得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上海国际电影节设立了剧本奖。大陆获得金爵奖的有:黄欣、一凡的《求求你,表扬我》,章明的《郎在对门唱山歌》,扎西达娃、松太加合编的《阿拉姜色》。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自2008年始设立“最受关注编剧”,主要针对中小成本电影,获奖者及其作品分别是朱可欣的《极限救援》、杨庆的《夜店》、谢晓冬的《我是植物人》、江涛的《无底洞》、阿来的《西藏天空》、夏伟的《纽约客@上海》《胡巧英告状》、韩景龙等合作的《十二公民》、杨子的《喊·山》、鲍鲸鲸的《闪光少女》、邹静之的《进京城》、李睿珺的《路过未来》、柳桦的《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万玛才旦的《气球》等。其中的亚洲新人奖也有授予本土编剧的。

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最佳编剧授予大陆的是周智勇、张冀、林爱华合编的《中国合伙人》(2014)、梅峰与黄石合编的《不成问题的问题》(2017)和牛建荣等合编的《第十一回》(2019)。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第19届(2012年)始设立编剧奖。获奖者及其作品有林爱华的《武侠》、程耳的《边境风云》、宁岱的《警察日记》、陈正道与任鹏合编的《催眠大师》、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张艾嘉与游晓颖合编的《相爱相亲》、苏伦的《超时空恋爱》等。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影协杯”自2009年起每年评出约10部优秀剧作。赵葆华因《全城高考》《因为谷桂花》《你若安好》三次获奖,邢原平也是三次,刘震云、邹静之、刘恒、严歌苓、思芜、柳建伟、曹保平、张冀皆两次获奖。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肇始于2006年。该论坛旨在发掘华语电影新人,鼓励华语原创作品,搭建青年影像创作者与华语电影投资人、影评人及市场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为电影工业培育和输送人才。自2009年第4届开始颁发新锐编剧奖,获此殊荣的有宁财神的《天生幻想狂》、顾小白的《山楂树之恋》、鲍鲸鲸的《失恋33天》、吴楠的《万箭穿心》、周申与刘露的《驴得水》、焦华静的《狗十三》、韩寒的《后会无期》、李睿珺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韩延的《滚蛋吧!肿瘤君》、杨庆的《火锅英雄》等。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并主办的,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公映的华语片纳入评选对象。大陆获得编剧奖的作者及影片有徐静蕾的《我和爸爸》,李樯的《孔雀》,刘震云的《一九四二》,张承、岳小军、宁浩合编的《疯狂的石头》,马英力与毕飞宇合编的《推拿》,徐浩峰的《师父》,林咏琛、李媛等四人合编的《七月与安生》,梅峰和黄石合编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等等。

(2)电视类

中国知名的电视奖项有飞天奖、金鹰奖、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四川电视节的金熊猫奖,它们都设有优秀编剧奖。

飞天奖由中国广电总局主办,是电视类的“政府奖”,自1985年始颁发优秀编剧奖。著名剧作家王朝柱因《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辛亥革命》四次高中。刘和平因《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两次获奖。飞天奖组委会在2009年颁发中国电视剧60年杰出贡献奖编剧,李晓明、高满堂、王朝柱、周振天、张宏森、陆天明、张鲁、韩志君、韩志晨、冉平、马继红、黄允、张弘、陈卫东等同获殊荣。

金鹰奖自2002年起颁发最佳编剧奖,王朝柱继续成为获奖专业户,作品有《长征》《张学良》《延安颂》《辛亥革命》。2003年11月11日“中国电视金鹰突出成就奖”表彰马继红、王朝柱、冉平、李晓明、张宏森、陆天明、周振天、周梅森、海岩、程蔚东等编剧。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自2000年始设立“最佳编剧”,本土荣获者有杨健、麦家、兰小龙、姜伟、王丽萍、林黎胜、全勇先、陈文贵、江奇涛、刘和平、李潇、于淼、秦雯、张蕾等人。

(3)其他类

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原名美猴奖)也有故事奖或剧本奖,榜上有名的是《三毛奇遇记》(第五届)、《森林保卫战》(第六届)、《火凤凰》(第八届)、《麦兜·当当伴我心》(第九届)等。2014年增设“最具潜力动画剧本奖”,2017年《玩偶奇兵》获此殊荣。此外横店影视节(文荣杯)也有剧本奖。

2.影视行业、媒体奖

中国广播电视总局、中宣部电影局或文化部等部委,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电影文学学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或行业协会,为表彰优秀的编剧,不定期颁发编剧奖或终身成就奖。

(1)电影类

中国电影文学会已颁发三次编剧终身成就奖,2005年授予陆柱国同志,2012年第二届授予于敏、史超、梁信、艾明之、苏叔阳先生。第三届于2017年10月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以“光影人生,薪火相传,致敬前辈,推动原创”为主题,玛拉沁夫、周民震、白桦、王迪四位编剧获此殊荣。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自第二届(2010)开始颁发最佳编剧奖,薛晓路两获此殊荣,张猛、唐大年、阿城、刘震云、游晓颖、扎西达娃、松太加等皆榜上有名。

(2)电视类

1994年至今,两年一届的“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评选活动已举办11届。它充分认可编剧的价值,也提携新锐,在第八届(2011)、第十届(2014)和第十一届(2017),评选过十佳电视剧原剧作者或编剧。受奖者有高满堂、孟瑶、刘和平、王丽萍、郭靖宇、张晓亚、孙铎、王宛平、冯骥、赵冬苓、刘震云、刘恒等知名编剧。

2008年12月25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中国电视艺术50周年颁发优秀电视剧编剧奖,获奖者有朱秀海、邵钧林、刘和平、赵韫颖、马继红等35人。

2011年12月,20位编剧荣获“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突出贡献人物”称号,他们是王朝柱、陆天明、高满堂、刘和平、周振天、王丽萍、王宛平、朱苏进、邹静之、姜伟、海岩、彭三源、程蔚东、冯延飞、张永琛、邵钧林、赵冬苓、王海鸰、谢丽虹、陈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嘉奖军事题材电视剧。1987年6月27日正值建军60周年举办第六届之际,将其更名为“金星奖”。李东才、马继红等荣获编剧奖,2008年4月又颁发“突出贡献奖”,荣获优秀编剧称号的有周振天、朱苏进、舒崇福、王朝柱、阎连科等,作品有《姊妹坡》《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等。

国剧盛典由中国安徽卫视主办,是评审最全面、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剧评选活动。王丽萍、刘和平、郭靖宇、戴俊卿、肖绍权、石零摘得优秀编剧奖。此外上海文广集团SMG影视剧中心主办的《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自2016年始推出,王丽萍、申捷、袁子弹、苏晓苑、秦雯荣等获最佳编剧。南方电视台的影视盛典、光线传媒的电视剧风云盛典、搜狐视频电视剧盛典都颁发最佳编剧奖。

2018年5月4日,“影视女魔头”推出的“中国十大青年电视剧编剧”揭晓,饶俊、李潇、袁子弹、冯骥、小吉祥天、马伪八、张鸢盎、李嘉、徐速、孟婕获此殊荣。

(3)影视编剧奖

主流媒体、影视集团、传媒企业也奖励优秀的影视编剧。华鼎奖由天下英才传媒组织,2007年开始对演艺名人评选,每年评选、颁发一次。自2010年始设有最佳编剧,获得者有王丽萍、鲍鲸鲸、李潇、高璇、任宝茹等,而《消失的子弹》《永不磨灭的番号》《打狗棍》《匆匆那年》等作品皆为几名编剧联合完成,都成功摘桂。

(4)百合奖

百合奖专为在电影频道播出的高质电视电影片而设立的奖励,2003年始颁发优秀编剧奖。内蒙古剧作家邢原平共四次荣获优秀编剧奖,作品是第9届的《十八个手印》、第10届的《开头那些日子》、第11届的《老寨》、第12届的《信义兄弟》。郎云三次获得,作品是《中国桥》《随风而去》和《成成烽火》。张冰也有两部作品获奖。

(5)其他

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金羽翼奖”奖(北京)、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临沧)也设有编剧奖。

这些褒奖是针对影视成片或作者,极大地肯定编剧的成就,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激励鞭策他们更好地拓展创新。

3.各地政府奖项

为呼应国家级别的奖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政部门积极组织,推选地方优秀作品,如“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剧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的影视剧项目,共同促进文化发展。

北京影视春燕奖创办于1991年,旨在表彰优秀影视艺术人才,繁荣首都的影视文化事业。荣获最佳编剧奖的有李樯、刘恒、叶大钧、海岩、高满堂、全勇先、董哲、陈彦等人。山东有泰山文艺奖,福建省有百花文艺奖,湖北省有电影金鹤奖,皆有包括最佳编剧奖在内的奖项,不胜枚举。

4.港台颁发的编剧奖项

港澳台与大陆的艺术交往日益频繁,台湾的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的编剧奖也有大陆作品获得过,给剧作家带来扬名立万的机会。《我不是药神》《大象席地而坐》《不成问题的问题》《老兽》《山河故人》《洛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子弹飞》等影片皆获得金马奖的原著或改编剧本奖。邹静之、徐浩峰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编剧。

(二)剧本征集奖

根据举办单位的级别不同,剧本奖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1.国家级剧本奖

(1)电影类剧本奖

夏衍电影文学奖或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工作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或电影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和夏衍电影学会共同举办。自1996年倡导,每年举办一次,它面向全国,服务制片,促进创作繁荣,发现培养编剧人才。近几年还细分为“优秀电影剧本”“创意电影剧本”和“潜力电影剧本”。2010年7月《中国作家·影视》版创刊,旨在推出优秀影视剧本,丰富角色故事宝藏,还对民族题材电影文学剧本进行评选奖励。

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承办的电影剧本孵化计划自2015年4月启动,对各省(区市)报送的项目进行评选,每次征集100个选题,经评审后,相关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创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剧本。其中优秀儿童电影(含动画)剧本征集已举办四届。

(2)电视类剧本奖

国家广电总局为繁荣电视剧创作,调动广大编剧的创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电视剧品质,自2013年始设立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专项资金,制定并公布了《优秀电视剧剧本评审章程》和《实施办法》(暂行)。此后不断优化评审章程,扶持剧本的数量为2013年18部、2014年25部、2015年27部、2016年22部、2018年33部、2019年34部。电视艺术家协会每年都发布《中国视协年度青年编剧扶持计划项目资助办法》,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

(3)其余剧本征集

各部委、人民团体也在征集评选优秀剧本,赛事有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儿童电影(含动画)剧本、“八一杯”军事题材电影剧本、金盾影视文化中心主办的全国公安题材优秀影视剧剧本、“国土杯”微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大赛征稿、“中原清风杯”反腐倡廉微电影作品征集、“力鸿杯”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影剧本推选活动、京华奖微电影剧本大赛等。

文学兴则艺术兴!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的繁盛和网络文学的兴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戏剧文华奖的设立,文化部出台“剧本扶持工程”,资助高质量的京剧、昆曲、地方戏、歌剧、话剧、儿童剧等。源源不断的优秀叙事作品或剧作都是影视改编的重要来源,间接推动影视剧本的创新。

2.地方级剧本奖

地方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局都推出影视剧本的征集活动或扶持工程。

四大直辖市都有完整的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北京电影家协会自2010年举办“影协杯”电影剧本征集,已逾11届;北京文联自2013年始连续举办剧本推介会,至今已有六届。2014年天津市启动最美“中国梦”电影、电视剧、戏剧优秀剧本征集活动;重庆市已推出九届“重影杯”电影剧本征集,四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上海是以基金的方式出现,后文再论述。

经济、文化发达的省份积极举办优秀剧本奖。浙江省自2008年征集“凤凰奖”电影剧本,江苏省自2013年征集“钟山奖”电影剧本。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广东剧本超市,有助于培根育才,整合资源,形成群落,促进发展,打造粤产文艺精品的重要举措。2018年广东还推出优秀电影剧本大赛,社会专业组有13部,学生组有6部获奖。

山东省有优秀原创剧本征集、青年微电影大赛(设原创剧本奖)、济南举办“涌泉杯”电影剧本征集大赛等。凭《我不是药神》一举成名的文牧野曾有短片《金兰桂芹》荣获得第5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优秀导演及优秀编剧奖。山西省委宣传部在2007年征购电影、电视剧及舞台艺术优秀剧本。福建省通过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库征集影视和微电影剧本。海南征集“正能量”系列微电影剧本,湖北省有“曹禺杯”剧本评选,安徽先后举办过影视剧本大奖赛和“农行杯”影视剧本征集大赛。

辽宁省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剧本,黑龙江省扶持原创优秀影视剧本,吉林省征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题材的电影剧本(梗概)或创意,青海省举办“穹角奖”原创电影剧本征集大赛和优秀影视剧本赛。

克拉玛依编剧节由克拉玛依市政府与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联合发起,已逾三届,为鼓励编剧原创,推动影视创作的发展繁荣。甘肃省认真落实《影视精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评选西部类型影视剧本。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征集优秀电影剧本,山西省征集“正气之歌”廉政反腐剧本,贵州省推出“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内含影视剧本奖)和少数民族影视文学优秀剧本奖。广西举办“‘一带一路’·城市微电影”创作大赛,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主办“新媒体·新导演扶持”计划。

(三)高校剧本奖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地,不仅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能为有编创能力的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遇。前些年微电影大热,高校电影节风起云涌,培育一大批热爱创作的学生,剧本奖也包含其中。

优秀电影剧作计划是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起,自2008年始力争给予青年编剧资助,孵化剧本。资助的对象有北京几所名校的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访问学者等;毕业不超过两年的高校的在职工作人员。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2014年起启动学生竞赛单元,其中青年剧本与创意大赛已有五届。

全国范围还有大学生微电影剧本征集大赛,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院奖(师生类)、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2016年广电总局启动“原动力”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教育部举办“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等。清华大学自2014年12月举办启迪杯大学生原创剧本赛,中国传媒大学联合扬帆(北京)传媒有限公司在2015年始发起“扬帆杯”大学生原创剧本大赛。北京电影学院有多项举措激励创作,文学院发起金字奖,动画学院举办剧本奖,青年电影制片厂联手爱奇艺征集优秀创意剧本。广州大学生电影节和新西部全国大学生影像节(陕西)都设有电影剧本奖。广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原创微电影大赛剧本类,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剧本大赛、“台儿庄古城杯”大学生剧本大赛、“大乘杯”(原科讯杯)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24格·创意媒体嘉年华”、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国际微电影、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等。

这些奖励对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大学生意义非凡,可激发其想象力,引燃创作热情,培育队伍,呵护成长。

(四)企业资助的剧本征集活动

近年来,一些企业为树立良好形象,集聚编剧人才,增加剧本库存,为预投的影视项目蓄力,开展了剧本征集、培训或创投活动。下面简谈几例。

腾讯NEXT IDEA青年编剧大赛始于2015年。赛事面向全球17~35周岁的青年作者征集中文原创剧本,致力于发掘中国潜力青年影视人才,助力年轻人的编剧和导演梦想。获奖者有张翰生的《森山之雾》、孟雯婧的《小葱拌豆腐》、李晗的《李白仙侠游》、夏恒的《北京怪物》、刘辉的《斩立决》、唐骞璘的《离魂玉》、吴中旭的《一苇渡江》、胡蝶的《等雨的鱼》、安哲昊的《百年大吉》等。

克顿传媒剧本中心主办的“中国好剧本”征集大赛两届,中心被华策影视收购,发起现实主义电视剧创意策划。中旌传媒公司联合陕西省编剧协会发起影视剧本奖,上海壹心视觉艺术有限公司开启心电影青年人扶持计划,福建诚坤文化传媒公司主办“华夏好剧本奖”大赛,“耳东影业”杯专门征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剧本,等等。由北京新锐兄弟公司和盛世华锐联合发起“锐计划”剧本征集,新圣堂、世纪影业、一响天开等联合主办“聚本汇”优秀剧本选拔大赛,王思聪创办的香蕉影业发起“新编剧圆梦计划”。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北京名赫集团、阿里文学三方联合主办的华语国际编剧节也有剧本征选活动。

遗憾的是这类扶持多是应景式,偶尔为之,很难有长久性。青年编剧的发掘、培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系统化的思想引领、创作指导、艺术实践、生活体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极有价值的。唯有不懈地培育,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效。

(五)扶持剧本的专项基金

随着党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得影视剧本的扶持不断强化,日益常规化。财政部发布《关于申报2018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方面)》(财办文〔2017〕50号)助推影视产业发展。其中重点影视项目由中宣部负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负责影视,建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和电视剧精品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培养包括影视编剧及编剧理论在内的艺术人才。

电影导演扶持计划(青葱计划CFDG)是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旨在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导演人才,并对其优秀电影项目从剧本、制作、投融资、宣发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扶持的公益性电影活动。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联合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几家单位发起了中国电影文学创作基金,于2020年1月15日在北京启动。

地方党委宣传部建立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影视编剧的力度很大,从2013年起推出了五环相扣的青年编剧扶持机制。北京文化基金发展基金扶持青年电影人成长,长影集团建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并设立1亿元的“长影农村题材电影发展基金”,举办首届“大地杯”剧本赛。浙江省推出了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

政府的基金是公益性扶助,只要有高质量的剧本生成即可,而很多影视企业的剧本扶持基金带有功利性,追求商业回报,将在此后的创投中再论述。

由盛世传闻影业与鑫富鼎基金公司联手推出“D计划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华策影视“五亿扶持青年导演计划”以扶植和培养青年导演为主,并延伸到编剧。画天公司设立独立电影基金,爱奇艺与北电成立“北京电影学院爱奇艺创投基金”,中国创新精英文化经纪(CAA)与五元文化达成协议,将共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用于剧本孵化开发以及相关的初期导演、编剧、艺人等资源匹配工作。

(六)教育培训论坛活动

随着影视业的繁荣兴盛,编剧的教育、培训、论坛等活动也不断升温。这些活动多由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主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常规的中外编剧名家讲课传授经验,会员观片、研讨,还有深入基层、专题观摩和走访调研、体验互动。培训会有助于影视编剧或爱好者的专业素养、职业水准的提高,有助于发现和培育人才,有利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激励切磋,为精心雕琢优秀剧本,提高影视原创力奠定基础。

原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办的编剧研修班自2008年开始,每年两期,培训大量的编剧爱好者。青年编剧特训营每年一期,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为行业发掘人才,孵化作品的重要平台。电影局的派拉蒙“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已选派多名青年电影人去学习交流,其中不乏编剧。

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多次启动“大师之光”青年编剧高级研习班、中国文联发起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剧)高研班、鲁迅文学院举办中青年影视编剧高级研修班、北京电影节举办青年编剧特训营、盛大文学成立中国首家编剧培训公司、潜江市举办全国电影剧本培训班。难得的是自2009年3月始,由安徽省影视家协会、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浙江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皖浙苏影视编剧研修班在三地轮流开展,至2018年11月已达10届。

西安曲江电影集团有编剧高级研习班、爱奇艺资助青年编剧培训班、杭州金荷奖特设“编剧训练营”单元。还有很多编剧研讨会或论坛,如“编剧帮”网站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中国电影编剧研讨会”,2015年4月20日至今已举办五届。还有万达影视剧本推介会、宁波影视编剧高峰论坛、华语影视编剧研讨会、两岸三地电影编剧交流会、长三角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等。

(七)剧本创投、孵化活动

政府部门、影视公司、电影节主办的创投会利于有才华的青年编创者与资本或名导之间搭建桥梁。优秀的剧本孵化为成片,对培养新锐和壮大后备人才意义重大。2019年6月“中国好故事”计划助力孵化新主流电影。该项目旨在主动挖掘优质题材和剧本,中国影协与12家制片厂联合发起、蓝色星空影业承办,将在未来全力推进优质主流电影项目的孵化和落地,努力挖掘和培育国内有才华、有能力的新人导演、编剧。“中国好故事”项目计划3年推出10部作品,并嫁接优质项目、创作者和资本、企业界合作的平台。

知名的创投有政府主导型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剧本创投、西溪电影创投会、同里“电影短片创投季”(仅办两届)等。电影节主导式的创投,如上海电影节、北京电影节、长春电影节(金鹿创投)、FIRST青年电影展、台湾金马电影节、丝绸之路电影项目创投、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等。2019年11月金鸡电影节也首设创投,包括中国好故事、类型优选、“一带一路”等五项优胜项目。

影视企业推出的创投计划也不少,如阿里影业的“A计划”、万达“菁英+”计划、腾讯的青梦导演扶持计划、“HB+ U”黄渤新导演助力计划等。

电影圈里关于创投的链式反馈故事已是佳话:刘德华主导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支持宁浩300万,成就了《疯狂的石头》;宁浩推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持新的导演。他与徐峥反哺行业,联合监制影片《我不是药神》。《我不是药神》国内票房多达30亿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社会反响热烈。

二、中国影视剧本扶持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梳理当下中国影视编剧及其剧作获得表彰、奖励、扶持、创投、资助的现状,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剧本扶持的覆盖面广,力度较大,越发广泛细致,体现党政部门对影视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从国家到地方,从行业、企业到高校都开始重视剧本的研发策划,积极扶持指导,让有才华的编剧脱颖而出,为电影的创作蓄力,正如编剧汪海林所说的“没有怀才不遇的编剧”正在成为现实,不埋没富有创意的剧本,这些都值得肯定。根深才能叶茂!筑牢剧本根基促使影视创作走向良性循环。如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针对年龄45岁以下的中国影人进行表彰奖项全面,达14项。但是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中国剧本的扶持还存在间歇性、偶发性、不平衡性等不足之处。具体的问题表现在:

(一)扶持的持续性不够

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很多编剧的奖项、剧本的征集或扶持活动是有始无终,或时断时续,很不连贯。

百花奖前三届设有最佳编剧奖,但中间有27届被取消,自第31届(2012)才恢复。华表奖刚开始设有原创、改编两项编剧奖,但第八、九、十届被取消,最终保留优秀编剧奖一项。飞天奖始于1981年,最佳编剧奖在1985年开设,仅维持两届,1987—1992年都被取消,至1993年才恢复,但1998年再度终止。国家级的百花奖、飞天奖尚且如此,更不必说小级别或地方级奖项。长春电影节在第一、第七、第八、第九届没有编剧奖。珠海电影节仅办两届,中国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表彰典礼仅在2013年举办一届,从此再没举办。微电影属于新事物,与此相关的编剧奖也是虎头蛇尾,多为有头无尾一阵风。某些投机取巧或趋时应景性的电影节或剧本奖更是昙花一现,没有持续性。

很多电影节重导演、宠明星、轻编剧。倾向表彰优秀影片、导演,推崇演员,有男主、女主、男配、女配多个奖项,甚至有些电视节最受欢迎的演员达10个,却轻视、忽略剧本奖。尽管编剧是影视故事、内容创作的核心,但相对于导演、演员等“高光职业”,编剧依旧身处边缘,地位尚未提高。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有26届,直至第19届(2012年)才设立编剧奖,前一年的奖项多达20项,难道还吝啬多添一个奖项?实则是对编剧的轻视。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的大学生电影节尚且如此,其余的也可想而知。上海影评人协会奖至2020年已有28届,但颁发编剧奖只有六次,授予王兴东、陆柱国、周申、董越、文牧野等编剧。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之前为美猴奖),共有八项综合大奖和六项单项奖,但分配给编剧奖或剧本奖的微乎其微。

金鸡奖的最佳剧本(或编剧)的设立几乎未中断,某些年份还颁发编剧特别奖,只不过有四个年份因剧作质量不佳而空缺。但它较之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金像奖就逊色很多,91届奥斯卡奖从未间断,且颁发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剧本改编两个奖项。

(二)扶持的均衡性不够

剧本扶持、资助存在地域差异、布局失衡的问题。国家级别最为持久给力,经济发达、重视文化的省市给予剧本扶持的力度大,项目多,投入高。北京具有良好的文化创意氛围和大量专业高校,设立的奖项多,更能吸引青年才俊会聚北京发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对编剧、剧本的资助很全面。浙江、江苏、广东、陕西也很注重剧本开发。《南方都市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优秀电影剧本大赛征稿,奖金丰厚,一等奖一部,奖金30万元。但某些地方党政部门尚未开设电影奖项,更不必说剧本征集活动。高校、企业或地市级政府的扶持活动则更是随意,这些都难成体系,无法产生规模效应。湖北省首届电影金鹤奖评奖至2019年才开始,潇湘电影集团剧本中心在2019年6月11日才成立。西藏、宁夏几乎无剧本征集活动或奖项。

(三)剧本的转化率不高

当下各类剧本征集、颁奖的数量不少,但拍摄成片的不多,存在剧本的可拍性不强,转化不充分的缺陷。中国电影产量尽管每年达900部左右,种种原因进入院线公映的只有百余部,卖座的或获奖只有20部左右,少量电影才能走向世界,足见电影剧本或成片都有质量问题。

据统计分析,夏衍杯评选的电影文学剧本共530多部,但有三分之二没拍成电影。从2015年到2018年,湖北省潜江市连续四年举办“曹禺杯”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舞台、电影、电视类剧本3400余部,签约剧本355部,搬上舞台(银幕)近60部,转化不足1.7%。某些剧本虽然获奖,却类似“书斋剧本”,偏重文学性、主题性、可读性,内容完成度不高,难以达到拍摄标准。编剧或评委对影视剧本的特性认识不够,剧本不同于文学作品,并非供人阅读的,是影视的角色形象、主题思想、情节发展的文字化表述,用作拍摄影视的。剧本需要蒙太奇思维和形象思维,务必注重视听化、造型化,场景具有跳跃性,情节有自恰的合理性。剧本应多外在动作,少内心活动;多些描述语言,少模糊、含混的语言;多些形象生动的呈现,少概括抽象的总结。

此外,中国影视剧本还有题材老化,观念陈旧,想象力不够;同质化严重,原创力不足;叙事的逻辑性、严谨性较差;低俗粗糙的多,人文深度缺乏;难以走出国门,扩大国际影响的问题。

三、如何构建剧本扶助体系

针对中国影视编剧的长短得失,特提出扶助剧本稳健持久发展的科学体系。

(一)国家层面

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机制。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须重视影视在文化产业中的引领作用。发展事业仅靠热情和决心远远不够,国家须用整体化思维,建立长效的剧本发展的保障体系。从财政资金上持续扶持剧本,完善与剧本相关的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资本、人才、作品等要素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剧作家的原创成果,打击侵权行为。重视一切叙事文本的原创,推崇创意文化与挖掘民族文化相结合,促进文学出版,发展网络文学,继续扶持“五个一工程”建设和精品影视作品。

(二)主管部门

中宣部电影局、广播电视总局、文化与旅游部等主管部门,密切联系行业协会、文联、从艺者,以剧本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完整的发展体系,制订可行性方案。要提高影视剧本的管理能力、评价评选机制、理论科研水平,归纳总结中外优秀剧作家、剧本的特色规律。建立常规性的奖励计划,给予优秀的作者、作品加以奖励。积极培育、扶持优秀青年作者,经常性举办培训会、研讨会,大力支持编创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采风创作活动。提倡题材的丰富化,加强对重大历史、军事、科幻、新奇、国际题材的策划、研发,加强中外合作。加强剧本库和网站建设。规划影视特色区域快速发展,指导剧本孵化基地,促进剧本转化影视。

(三)行业协会

文联、作协、影协、视协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党政与行业、文艺工作者之间架设桥梁,凝聚人心,积极服务行业、管理行业。

中国电影家协会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要加强剧本创作研究,团结引领会员,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水平、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法依规监管行业,努力净化行业风气,加强自律,扶正祛邪,维权护法,服务编剧,促使行业充满活力和创意,增加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编剧行业健康发展。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研究佳片名作的剧作技巧,从创作的源头上把脉问诊,破解难题。协会要搭建各种平台来提高引导、培训青年编剧,探讨策划剧本,促进制片人、经纪人、导演、编剧之间的沟通合作,及时发布行业信息,团结编剧,让编剧有归属感。协调编剧经纪人、编剧工作室、编剧企业和制作公司的关系。

(四)影视企业

影视企业要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责任感,发挥积极性。有条件组建编剧联盟、工作室、剧本企业或多元经营的影视集团。重视剧本的价值,广纳创作人才,聘请剧本经纪人、律师,积储风格多样的剧本资源。加强剧本的策划、论证、孵化,既鼓励原创,也注重IP开发,针对不同受众设计情节,增加创意、看点、新奇性,针对社会热点、历史题材、重要节日、纪念日来策划剧本,研发衍生产品。建立科学理性的剧本评审机制,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剧本,引入剧本医生模式,多元合作把好质量关,减少投资风险。

(五)教育机构

与编剧密切相关的高校或社会培训机构要建立良好学科发展体系,制订合理的编剧人才培养方案,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编创技能,着力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和创造个性。

(六)编创个体

良好的社会环境呼唤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编剧应热爱创作,“去浮躁”与“少急就”,要奋发上进,虚心练功,增加文化涵养、知识储备。编剧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勤于阅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不断放飞想象的翅膀,提高故事编创能力、策划能力、合作能力,积极创新,多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佳作。

我们希望出现原创涌现、剧作高质、编剧权益得到尊重的良性生态。针对问题,我国要协作整合各方力量,从宏观、中观、微观建构完整、成熟、长效的影视剧本扶助体系,为影视发展垒台夯基,提升影视的品格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保证中国影视持续稳健地发展。

猜你喜欢
电影剧本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电影剧本创作的艺术性分析
论电影剧本创作中宗教意识的具体应用与影响
2018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启事发布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张爱玲电影”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