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21-11-14 11:37何卫弟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休止符格子音符

■何卫弟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能帮助孩子们具体喜欢一种活动,能给孩子美的享受,促进音乐教学。

一、音符游戏

音符是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音符游戏,对学生快速认识音符很有帮助。

1、找朋友游戏

在歌曲《音阶歌》的教学中,老师将七个音符1、2、3、4、5、6、7、比作按照高低顺序排列的小矮人,由七个学生分别头戴1、2、3、4、5、6、7音符的头饰站在讲台上表演,并告诉同学们:老师请来了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做游戏。游戏规则是:由两位小朋友扮演小房子和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扮演七个音符。游戏开始,七个小矮人随着音乐从房子里走过,音乐一停,小房就会倒下,困住一个小矮人,这时候需要在台下的小朋友认出是哪位小矮人,并要做出被困的小矮人所戴音符的柯尔文手势,才能将这位小矮人解救出来。游戏要求:听着老师的音乐做;做游戏时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做,注意快慢速度。在游戏中,同学们开心的扮演着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认真的做着属于小矮人的科尔文手势,解救被困的小矮人朋友。大家在表演和歌唱中愉快度过了40分钟。

通过游戏,学生很快记住了七个音符以及它们的音高关系。

2、跳格子游戏

跳格子音乐游戏,意在以一种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学习乐理知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认识四分休止符,初步了解修止符的作用。

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四分休止符,能够在节奏拍击中准确表现四分休止符。通过学生匀速拍击四分节奏再任意加入四分休止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四分休止符。比如先让学生拍击并熟悉四分节奏,然后将四分休止符做成一张卡片,任意盖住四拍中的任意一拍,要求学生能准确的拍出新的节奏,学生练习拍击时要求匀速排挤,不断反复排挤,随机加入四分休止符,以增加难度。

音乐游戏跳格子为四分休止符练习的又一种方式,还可以在教室中央画一个带有音符和休止符的格子,让一名学生以任意路线跳格子,其他同学则演唱表现,注意跳格子的同学一定要匀速进行,要连续跳格子跳,每个格子的时间相同。还可以几个同学一组在一张纸上画出带有音符和休止符的格子,学生用手或笔指格子进行跳格子游戏。

在跳格子游戏中,孩子们掌握了四分休止符,而且通过实践活动,感悟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音符游戏的教学中,孩子们能够很快认识音符,掌握他们之间的时值关系,并能够很熟练的演唱。

二、节奏游戏

1、“跑”“走”“摇”游戏

在节奏训练时,用“跑”“走”“摇”三种步态帮助学生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其时值关系。

《小乌鸦爱妈妈》原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这首歌曲选材独特,构思巧妙,歌词用拟人化叙事性的语言,热情赞美了小乌鸦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使儿童在学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的教育。在《小乌鸦爱妈妈》这个音乐游戏中,教师边唱旋律边进行运动,八分音符用原地跑的步态,四分音符用原地走的步态,二分音符则站在原地摇一摇,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尝试自己边背唱歌谱边做动作,在行进中组成一个圆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乐句接龙比赛,小组成员背唱歌谱,每人一句,边唱边律动,进行节奏以及动作的传递,哪一组同学唱歌和律动做得准确无误为获胜组。

2、拍手游戏

让学生根据歌曲歌词拍手做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训练学生的节奏能力以及注意力。

比如,在学唱歌曲《猜谜语》时,为了熟悉歌词和节奏,老师设计了这样拍手游戏:一是二乐句的玩法和口诀;二是四句的玩法和口诀。当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时,第一步,学生两两相对一边默念口诀一边拍打,第二步,学生两两相对一边读歌词一边拍打。

这种训练,学生不仅熟悉了歌曲歌词及节奏,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力分配的能力。

在平常的常规训练中,我们还可以做这样的拍手游戏。如:

在学生唱层层递进的歌谱时,要求学生遇到音“2”时拍一下手。这样可以加深对“2”这个音的记忆,等学生练习一段时间熟练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唱到“2”和“4”两个音时都拍手,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在拍一个音“2”时,都能够按照旋律的进行将“2”音拍上,但是当在一个旋律里遇到“2”和“4”两个音都要求拍手时,很多同学有点反应不过来,顾此失彼,不能按要求将“2”和“4”都拍上。因此,要把这种练习做成一个常规练习来做,才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注意力。

3、密码传递游戏

老师出示四条节奏,然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第一个学生记住老师出示的“密码”(节奏),在后面同学的手心悄悄点出来,这样逐一传下去。最后一位同学收到“密码”后,用打击乐器敲出来。比一比哪一组传得既隐蔽又准确。

在做这个游戏时,需要每个组员注意力集中,对节奏的拍击要又快又准确。如果稍有疏忽,便会出现“密码”传递错误而没有获胜的情况。在教学中进行这个游戏时,每个同学都积极、紧张、兴奋地进行着游戏。有的组“密码”传递速度又快又准确,效果非常好。

4、节奏卡农游戏

实施步骤:

(1)在音乐声中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律动,并想象开火车的情境,从中感受音乐的节拍,体验简单的节奏特点。

(2)组成小火车进行“开火车”的游戏:左手搭前面同学的肩,右手前后摆动模仿车轮转动的动作,脚步配合手的动作,一拍一步。

(3)在横拍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用拍手拍腿踏脚等声势动作表现节奏。可以由单一的节奏型开始,过渡到两个节奏型的组合;由老师引导学生模仿,过渡到学生自己组合出喜欢的节奏型,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从而能轻松准确的拍出《火车开拉》中两个不同乐句的节奏。

(4)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听辨并选择节奏,要让学生明确每一句歌词的节奏,类型之第一、二、四句的节奏是一样的,第三句是另外一种节奏。

(5)在熟练掌握儿歌的基础上,学生先读儿歌,教师念二声部形成卡农,并出示两列火车先后行进的图画,让学生能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形象的感受到卡农的特点,明确两声部的相互关系后再分声部进行儿歌卡农的练习。在练习中,引导学生聆听合作的声音,培养学生在多声部活动中追求声音和谐的意识。

三、音准游戏

音准练习是一项偏理论性的学习,在歌唱中,如果音不准,一切都化为乌有。由于小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进行音准练习。因此,运用音乐游戏进行音准的练习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

从小学低年段入手,老师就开始运用音乐游戏进行训练,从音阶入手,把音阶比喻成楼梯,上楼梯好比音阶的上行,音越唱越高,下楼梯好比音阶的下行,音越唱越高。在音阶演唱时,学生模仿爬楼梯和下楼梯的动作,也可以做科尔文手势,老师初步解释如何运用气息,让学生边听钢琴,边轻声唱音阶,在这一环节里,游戏模仿和轻声演唱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学生大喊大叫的情况发生,养成认真听、唱准音的习惯。

在课堂中,根据歌曲旋律的需要,也可以设计很多听音游戏。比如在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时,学生在演唱时把握的不太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聆听这两句在音高上的区别,然后再通过科尔文手势来区分最后一个音让学生演唱。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来掌握这两个音的音准。游戏规则,所有学生站立演唱歌曲,当唱到歌曲中的音符“3”时,所有人站立不动,当唱到歌曲中的音符“1”时,所有人坐在凳子上。在做游戏时,同学们很感兴趣,很多同学都能够按照要求做到,并牢牢掌握了这两个音的音准。

四、情景再现游戏

音乐剧的表演,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降低学生对于音乐的抵触心理,通过知识的活用,逐渐提高理解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确定表演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质量。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的民歌,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摊边叫卖、选购、品尝、夸奖水果的热闹场面。该课教学设计突出“叫卖调”的体裁,以叫卖的情境设置贯穿整堂课。在歌曲学唱前,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先用语言将学生带入一个菜市场的情境之中:“同学们,你们去过菜市场吗?你们一般都买什么东西,是怎样选择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自己在农贸市场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想。然后,我让学生交流菜市场有趣的叫卖声进行模仿。第一种是呼喊远方的顾客的情境,节奏悠长;第二种是顾客走到铺位前希望顾客快买的情境,节奏感觉短促;第三种是两种呼喊此起彼伏的情境。在这样情景设置下,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叫卖的趣味性,获得与歌曲相同的情感体验,对歌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授《粉刷匠》这首歌时,传统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读歌词了解粉刷匠的工作,并且讲解粉刷匠在工作前和工作后的变化,学习歌曲,这样只是让学生表面了解了粉刷匠,但是他们体会不到其含义,所以并不能引起共鸣,利用情境再现游戏进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前,老师在教室立一块大板子,让两位学生扮演小粉刷匠,拿着粉刷工具,表演粉刷墙壁的动作。在这样的表演之下,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然而然会对歌词理解的很透彻,学起歌曲也是充满热情的。

歌曲《大廘》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叙述了小白兔来到大廘家的情景及小白兔害怕猎人的紧张心情,和大廘不怕风险,勇敢乐于助人的决心。歌曲教学时,老师创设一个歌曲的情景:邀请两位同学手拉手举高扮演房子,邀请一位同学扮演呆在屋子里面的大鹿,一位同学扮演小白兔,一位同学扮演猎人进行情景再现表演。在表演之前,老师将大鹿,小白兔以及猎人的形象特点进行讲解,并告诉学生,要注意“廘呀廘呀快进来,咱们手把手儿牵”这一句的节奏和表演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第一次表演。在课堂中,同学们都争着要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然后教师再详细讲解,启发学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在第二次表演中融入相应的感情。在一次次游戏表演中,同学们渐渐进入了剧情,表演的活灵活现。

这样的情景再现游戏很多,如音乐情景剧《小猫钓鱼》,老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以分组表演为基本模式,每一组人数8-10人,进行“分场景”“分角色”的边唱边表演活动,教师提前准备好钓鱼的道具及头饰,学生也可以自备表演道具。角色可以分别为:猫爸爸,猫哥哥,猫姐姐,顽皮的小猫,小蜻蜓,小蝴蝶。在表演时,根据歌词内容,要求表演者在演唱和表演上是否有情绪变化,即顽皮-伤心-自信-高兴。各组表演后,同学们之间互相点评,然后老师点评对表现与众不同的学生和积极与他人合作的同学提出表扬,同学和老师评选出表演最优秀的一组发奖。之后小组进行讨论,这个情景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

还有音乐童话剧《乌鸦和狐狸》,一位同学扮演乌鸦,一位同学扮演狐狸,其他同学扮演观众。通过情景再现游戏,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音乐游戏在课堂上有效运用,将枯燥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变成生动灵活的音乐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不仅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勇于展现自身的个性及特长,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使音乐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猜你喜欢
休止符格子音符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燃料电池两相流中的应用
一串快乐的音符
音止意不止,声断情不断
音止意不止 声断情不断
美妙音符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格子间
音符草
变脸
画说乐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