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团合作在昆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2021-11-14 11:37赵晴怡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院团昆曲戏曲

■赵晴怡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不仅需要广泛的传播,更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继往开来。苏州作为昆曲的发源地以及全国昆曲表演人才培养的圣地和摇篮,有着得天独厚的培养渠道。

昆曲自从被列为世界遗产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快速、充分、有效地继承、挖掘昆曲遗产,使之发扬光大,并在当代世界文明的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昆曲人才的培养是否得法。在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校团合作成为共同培养院团急需昆曲表演专业艺术人才,为艺术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的重要途径。过去那种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校团合作培养方式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如何把校团合作合理、高效的运用昆曲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艺术类职业学校昆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艺术类职业学校昆曲表演专业普遍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理念僵化、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配比不当、行当设置不全、教学资源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备等问题。

以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仍然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具备了理论知识,掌握了昆曲表演唱、念、做、打的基本功,有些学生甚至能完成各种高难度技巧动作,能把整折戏照猫画虎演完,但在演的过程中,他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却缺乏鲜活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表现出更多的是“模仿”,缺少了有血有肉的感情表达。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现有昆曲表演专业教学中缺少配套的乐队伴奏人才,后台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等支持的舞台技术人才,也缺少相应规模的模拟舞台,以上种种,造成了学生表演表现力差、临场反应的能力差。所以说,在昆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毕业后进入院团不能立即上手工作,还需要院团再培养。种种情况表明,现有的昆曲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苏州现有的市场需求了,亟需进行改变,注入新的活力,把校团合作作为重要部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校团合作的意义。

校团合作,即学校与企业在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供给问题,扩大学校的招生资源,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对企业、学校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校团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通过校团合作,学校能及时准确了解行业发展和院团需求,从而可以因势利导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增减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调整师资队伍。同时与院团资源共享,借用院团现有的人员、设备和场地,不仅能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舞台表演力,还能强大师资队伍,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节约了教育成本,培养出更适合市场和院团需要的人才。对院团而言,通过院团合作,院团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可以直接参与,也可以参与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通过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能满足院团的人才需求,而且还能提高就业率。

校团合作,让企业倾诉了自身需求,也让学校学生了解了市场导向、人才需求,调整了培养模式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校教学与院团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院团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成本,达到“双赢”。

三、艺术类职业学校昆曲表演专业校团合作的有效策略。

1、转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开拓思维,推进现代化教学。

产教融合、联合办学的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目前来看,在苏州市的艺术职业类学校的人才培养中非常适合。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转变观念,改善戏曲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提高苏州昆曲人才培养的精准化、水平化。学校与戏曲院团深度融合,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联合设置专业教学课程、联合安排学生的演出实践与剧目创作创新,实现专业教学与剧院职业岗位和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代替以往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创建“教学、演出、创作、服务、传承——五位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院团、企业共同商讨招生方案,共同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昆曲专业教学标准,进而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综合专业课程和剧目。从戏曲领域来看,要想推动行业、文化的更好发展,就要做到专业课程院团化,专业技能要以院团实际剧目工程为主线,实践技能要以舞台演出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院团定制化人才。

(2)人才培养全面覆盖。

艺术类职业学校昆曲人才不仅指舞台上表演的人才,还包括在后台进行服装、化妆、道具、布景支持的舞台技术人员。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后台的技术支持对作品的完美呈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北京戏曲艺术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创办了一个传统戏曲舞台的服装化妆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针对中国剧院团进行传统戏曲后台技术人员、化妆服装人员的定向培养。这批学生掌握了比较全面的、扎实的技术技能,进团就可以上手工作,毕业后成为戏剧院团争抢的人才,这样的毕业生可以说是年年供不应求,在工作岗位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伴奏人才戏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培养同样是个系统工程。以昆曲音乐人才为例,当下一方面学昆曲乐器的孩子少了,另一方面昆曲器乐教师也越来越少,“在一些院校,有的乐器专业甚至一个老师都没有,这个专业也就办不下去了”。刘侗认为,戏曲院校应与戏曲院团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对接,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戏曲院团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以团带校,比如鼓师、琴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给院校的学生上课,以弥补院校师资不足。

事实证明,戏曲人才的培养应该全面化,要培养舞台上优秀的演员,也要培养后台技术支持人员,这样才能推动戏曲教育、戏曲事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3)尊重戏曲规律,优化教育布局,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发展模式。

加强戏曲人才的培养要从学校开始,要尊重戏曲规律,优化教育布局,完善培养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发展模式。对于戏剧、戏曲艺术来讲,再优秀的学生都不能够完全依靠社会实现从学生到演员的全面转化。

首先,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舞台,为他们模拟真正的演出环境,这对学生专业的学习、技术技能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创办学生实验演出剧目开辟一个由学校搭建,院团派演员参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进行公开化、市场化的演出的模拟舞台,演出学生学习的曲目、剧目,并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新剧目的创作。这样搭建起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平台,落实了从课堂到舞台这一戏剧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由实验演出团创排的昆曲实验剧目《阎惜娇》古装苏剧《状元与乞丐》昆剧《渔家乐》、“兰苗心曲”等学校演出专场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我们应该也必须要在实验演出剧目创作上打破一些固化思维,充分吸纳现代化的精神成果,努力新创出极其现代、又极其传统、极其地域的新作品。同时要向经典致敬,瞄准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通过现代化的改编,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重新焕发新生。实践证明,实践剧场这一平台对戏剧人才走出学校、走上舞台、走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在专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有学校、院团双专业带头人。双专业带头人,共同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共同协调专业教学、实训教学,共同建设专业资源库。同时,通过院团行业的大师和骨干演员的身体力行,让学生更快、更多的把握戏曲成长规律,通过一批批的昆曲艺术传承、发扬,相信学生会具备高水准的艺术表演能力和表现能力,未来会有更多年青的、优秀的昆曲演员涌现,打造出院团品牌、剧目品牌,成为卓有影响力的、具有市场标杆性质的优秀艺术人才。

3、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艺术来源于实践,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校团合作中的实践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和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日常的实训和实践,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布鲁姆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理论,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初期文案、中期实践、后期评价的思路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管理与考评。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有“五个转向”:评价内容从基础知识测量为主转向能力测量为主;评价尺度从正确与否转向是否具备创新点;评价标准从单一纸质实践报告转向鼓励学生展现创造力和“闪光点”;评价方式从单一终结性评价转向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者相结合;评价组织由教师单一评价转向由教师、企业、学生共同评价共同参与,学生参与个体间的互评。

教学评价体系的最终效能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表演能力,改变以前只关注跟着老师学的如何的评估方法,使既定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针对实际结果,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变,把目光由课堂转向学生的实践能力、表演能力,这样基于市场需求和院团约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客观、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推动了艺术类职业学校由专业教师、院团导师、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评价的教学、演出、创作、服务、传承——五位一体化。如果学校条件允许,还可以将晚会、才艺等纳入考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校团合作的模式,借助学校专业教学优势和整体教育实力,与院团的演员、舞台、技术等优势相融合,做到优势互补,为昆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院团昆曲戏曲
河北省艺术类高校与文艺院团合作机制研究
《戏曲研究》稿约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戏曲从哪里来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