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探究

2021-11-14 14:00卢如骉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9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客体环境影响

卢如骉

(萍乡市环科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江西 萍乡 337000)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主流思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环境工程体系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工程基础性工作,需予以足够重视。

1.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1.1 为环境工程奠定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是否准确可直接决定环境工程质量。只有在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准确性基础上方可顺利推进环境工程。因此,在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基础性、重要性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涉及植被地面、大气、水、土壤等多方面内容,在环境工程开展工作前,需借助环境影响评价环节明确环境现状,判断污染程度,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汇总上报,且得到审批后方可开展环境工作。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是为环境工程奠定基础的重要工作。

1.2 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均需以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为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尤为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工程的基础性部分,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行业、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中,要求各项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均需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而环境影响评价则可为各领域生态建设提供依据。环境工程主要内容为防治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治理。无论在防治与治理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均可为环境工程提供依据,确保环境工程防治与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借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明确环境现状,采集环境数据,了解环境污染程度,得出环境污染源,为环境工程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环境工程可有效推进。

2.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工程中的等级关系

2.1 环境影响主体

人们的一切活动行为均具有较强目的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主体为人们的活动行为,并可将人们活动行为细化为“战略、规划、项目”三个层级,而“战略、规划、项目”同样也是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从环境工程角度来看,若不从环境影响主体加强环评约束,则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为保障环境工程作业效果,应从环境影响主体这一源头入手。了解环境影响主体的结构与尺度,具体如表1所示。从最基层的建设项目来看,建设项目的活动行为可直接影响周围环境,若不加以控制则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建设项目应符合当地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时间界限确定建设方案,而规划则需与战略政策背景相吻合,在“战略、规划、项目”层层指导下方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2.2 环境影响客体

人们活动行为所作用的环境则为环境影响客体。因本次研究分析主要围绕环境工程进行,因此环境影响客体分析不进行社会环境讨论。人们的一切活动行为均可对自然环境产生或多或少、或消极或积极等影响。在环境工程建设中,需运用积极的活动行为去消除消极的活动行为,缓解环境污染。自然环境客体结构相对复杂,且各环境要素间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且自然环境层次关系较为隐秘,需结合环境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表2为环境影响客体(自然环境)的结构与尺度。结合各类环境要素将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不同内容,以此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2.3 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层次

客观来说,环境影响为人们活动行为对自然环境客体施加的影响。该影响由人们活动行为等级层次决定,以此方可确定环境影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结构与尺度,具体如表3、图1所示。通常情况来看,环境影响主体等级层次越高,对自然环境客体所产生的影响越大,反之则相反。环境工程的进行需考虑区域环境承载力、单个环境要素评价等内容,同时环境影响等级层次与环评技术存在一定关联,因此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可切实为环境工程提供指导,必须厘清环境影响等级层次与环评技术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层次活动行为对自然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自然环境客体对不同层次活动行为的反馈响应。表3为环境影响的等级与尺度矩阵,可借助矩阵明确环境影响主体与自然环境客体间关系相互作用情况。建设项目在不同区域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影响,而同一区域又承载着不同建设项目,且各建设项目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环境因素间存在交叉叠加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影响评价难度。环境影响主体与自然环境客体之间的作用过程则为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结果可直接呈现出区域环境表现,为保障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掌握环境影响矩阵。

表3 环境影响的等级与尺度矩阵

3.提升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效果的有效性措施

3.1 增强环评意识

环境评价意识是保障环境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若想切实发挥出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必须增强项目执行人员与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识,使其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缓解环境工程压力。区域环境主管部门组织环境工程前,需注意宣传推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依托于区域环境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加大宣传力度,在当地主管部门带动下,提升项目执行企业的环境评价意识。第二,将现阶段区域环境工程工作成效纳入宣传内容中,并在宣传推广期间带领项目执行企业厘清环境工程与环境影响评价间的关联,以此提高项目执行企业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第三,定期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培训,围绕当地环境污染类型、程度、源头确定培训主题,借助培训的方式将环境保护与环境评价理念传递给项目执行企业。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宣传可降低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客体的消极影响,对建设项目主体活动行为产生约束,在长期努力下可改善区域生态,降低环境工程压力,使环境工程相关人员将时间精力放在污染治理上,为后续构建区域生态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3.2 加强公众参与

环境工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其中,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在确保社会公众权益基础上使其主动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首先,环境工程相关领导应明确人民利益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间的紧密关联;其次,采用激励奖励的方式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引导其关注区域范围内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相关工作;再次,搭建社会公众反馈平台,整合线上与线下,确保社会公众可以对区域环境工程提供建议;最后,对社会公众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查询与验证,针对区域生态环境实际情况组织评价与治理工作,并及时反馈社会公众信息,使社会公众感受到自身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维护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相较于国外,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应发挥群众优势,得到社会公众支持,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提升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质量。

3.3 完善规章制度

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顺利执行,为环境工程提供依据,需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环境,并针对当前环评难题予以解决,提供解决方案,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夯实法律基础。环境工程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治理、维护工作,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建设项目规模逐渐扩大,为避免产生区域环境污染,要求建设单位在正式施工前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但部分建设单位为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而忽略环境影响评价,给环境工程造成极大困扰。为缓解该现象,应针对该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处罚措施,加强监督监管,确保法律法规落地。环境影响评价的规章制度不仅需明确工作开展标准、要点、目的,更应点明环境影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要求环境工程人员根据环境影响主客体情况制定工作计划,以此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顺利落实。

3.4 注重环评审批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可直接决定环境工程建设效果,因此需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工作,提升环评准确性。要求环评审批人员了解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环评步骤与要点,确保审批人员可及时发现环评报告问题,同时要求环评审批人员端正态度,严格把关环境影响主体的活动行为,消除其对自然环境影响客体的不利影响。为提升环评审批效果,要求审批人员按表4内空间范围约束情况开展工作。

表4 环境影响评价要素的空间范围约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可为环境工程奠定基础,并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是环境工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中主客体关系与等级,以此方可切实发挥出环境影响评价的积极性作用。但从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需提高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程度,争取早日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全领域渗透。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客体环境影响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浅议犯罪客体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文化环境影响下的儿童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