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方向

2021-11-14 23:21邱士可贾晶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十四五服务业河南省

邱士可 贾晶

近年来,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有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较大、总体规模较小、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应围绕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要求,通过培育和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招引和培育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業政策和制度体系等,实现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力点。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指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及衍生服务,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的新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作为高技术服务业13个分类之一,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涉及信息服务(检索分析、数据库建设)、代理服务与法律服务(申请、注册、登记、维权诉讼)、运用转化服务(评估、交易、质押融资、托管、经营)、咨询服务(预警分析、管理咨询、战略制定)和培训服务等。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将创新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现代服务业,其发展和壮大会促进知识成果融入产业发展,推动国家建成具有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由知识产权大国转变成为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概况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五省(市),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服务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服务圈以及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服务圈。近年来,广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等发达省(市)相继从省级层面制定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划,不少省市出台了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如北京、上海和广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建立集聚发展示范区推动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还针对该领域搭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形式多样化地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经济总量多年来在全国位居第五。在知识产权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河南省将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作为补齐短板、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动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来抓,知识产权服务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得到了显著提高。2020年,河南省全省专利申请量为19.75万件,专利授权量为12.9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35万件,“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1.57%、22.15%和19.90%;PCT途径申请专利225件;全省专利密度由2015年的1.86件/万人提高到2020年的4.52件/万人(详见表1)。

二、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一是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详见表2),郑州、洛阳两市专利密度较大,特别是郑州市2020年底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验收,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而黄淮四市(信阳、驻马店、商丘、周口)专利密度较低,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足。二是发展规模仍然较小,2020年,河南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6%,不仅远低于北京市(155.8件)、上海市(60.2件)、江苏省(36.1件)、浙江省(34.1件)、广东省(28.0件),与相邻的安徽省(15.4件)、湖北省(12.4件)、山东省(12.4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三是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仍不健全,支持政策不够且缺乏推动政策落地的实施细则,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金融、投资、贸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衔接、融合不够。

三、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方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多领域战略平台的叠加效应在河南省持续显现。在这个背景下,应围绕“十四五”时期河南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要求,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对“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支撑保障,提升全省自主创新的效能和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全省加快形成结构优化、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培育和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可以促进优质服务资源与创新主体需求的深度对接,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河南省应进一步提升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水平,积极拓展面向全球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务,吸引国际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驻,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中效应、集约效益和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全省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和创新发展新模式的策源地,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以洛阳、新乡、焦作、平顶山、南阳、安阳等高新区为依托,充分利用产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旺盛的特点,促进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全省18个地级市(区)全覆盖,并初步在集聚区内形成涵盖知识产权申请、评估、交易、预警、维权、培训等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

(二)招引和培育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促进智力成果商用化、产业化和提升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良好的品牌是其赢得市场的重要途径。2014年、2016年、2018年,全国共分三批公布109家“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河南省仅有5家入选。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匮乏,示范作用和带动效应难以发挥,已成为制约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壮大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时期,河南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培育工程,招引一批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运营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推进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及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积极鼓励省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地河南,实现知识产权服务资源跨区域合作交流,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支撑。争取到“十四五”末,全省国家级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达到10家以上。

(三)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构建要素完备、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可以显著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服务水平。河南省应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和洛阳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設,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完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联动”,满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鼓励服务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市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依托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成本开放共享有关服务产品。

(四)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政策和制度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业政策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将知识产权服务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之中,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河南省应进一步理顺专利、版权、商标、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服务管理职能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与产业、科技、贸易等相关政策的衔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检测制度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重点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恶意商标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培育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组织,强化行业自律。

四、结语

“十四五”时期是河南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应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加快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努力招引和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200106032)。

猜你喜欢
十四五服务业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