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探究

2021-11-14 11:10王小乐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评估单位事业单位

王小乐

目前社会经济大环境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约束,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创造更高社会效益。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有效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同时綜合评估单位内部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持续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自我评价,对于充分发挥管控作用,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推动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内部控制工作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探究可行性的优化措施,希望对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的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相应的单位内部也要及时调整,才能保证整个单位日常运营跟随时代的步伐,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为此,需要对单位内部管理手段——内部控制予以优化调整,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运用行之有效的控制能力,规避潜在风险,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稳定。具体来说,就是以党中央颁布实施的相关规定为准绳,根据事业单位基本情况,结合外部环境变化,构建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内部管理目标明确、流程清晰、监管有序,使内部控制精细化落实。总之,优化调整、科学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事业单位稳步发展,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运行过程。根据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及日常管理需要,合理地制定目标及实施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尽可能地规避潜在风险,促使事业单位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步伐。

(一)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核心即为全面提升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监督的好坏能够反应这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实施内控制度的管理手段,能够对把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合。建立并健全公共服务业务制度和经济业务内控制度,既能从制度层面对单位本身公共服务事项进行约束,又能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这六大业务活动规范、整合形成经济业务制度体系。同时,通过梳理与资金、人事等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及重点领域的工作流程中的控制和审核程序,规范工作业务流程及权责分工,强化了制约和监督,并将制约和监督贯穿到各个业务流程当中,形成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方式,实现单位内部活动制度化、科学化、体系化管理。

(二)保障事业单位公共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都是由财政、政府以预算或者其它专项资金的形式拨付的,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资金能够保证资金得到公平公正的使用,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内部控强调的就是在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执行集体决策,不搞一言堂。通过执行与监督相分离,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定期轮岗等控制形式,要求由“三重一大”领导办公会决策,预算单位执行,财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流程节点的岗位予以分离,对业务的归口和使用权限进行审批和监督,对每笔资金的审批及使用过程予以跟踪管控,以避免财务风险,保证公共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合理和高效,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

(三)加强事业单位权力规范

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服务部门,对外行政权力较少,但事业单位也存在很多公共权力,例如单位资金使用、人事任免等。单位各级层权力的规范运用,能够保证单位行使权力的公平公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为了能够做到这一点,规范化、合理化地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保证权力规范化运作,也就是监督各个部门负责人日常履职行为,要求负责人严格按照我党的要求,始终秉持认责履职的工作态度,从维护单位利益的角度出发规范运用权力,根本性指导基层员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完成当年绩效目标,推动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另外,对事业单位权力的规范管控,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促成单位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树立公共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立足于现实层面,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和发展情况来看,可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近些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规定,指导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发挥效力,切实有效地解决管理层面、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但目前很多事业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一是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制度,与单位其他业务层面没有关系,导致内部控制在执行中难以有效的落实;二是管理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未能形成内部控制意识。内控工作未严格落实每个人,忽略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比如制定的内部控制工作目标针对性不强、规划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可行性不高以及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力较差等等。三是即便按照我国政府颁布实施的相关规定的约束下落实了内部控制工作,但并没有全面分析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基于单位基本情况之上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相应的制定的监督机制及评价机制未能贴合单位实际情况,内部控制工作具体执行的过程难以全面地管控资产、现金流、权力等方面。

(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内部控制工作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的执行,需要制定与本单位相适应和配套的制度,对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予以约束,保证各项工作执行的脉络清晰,切实有效地管控各个环节,避免单位内部遗留问题,给其未来发展带来隐患。目前一些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该制度本身所涉及的内容和项目较多,其复杂性较大,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约束力度过大,反而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效果,导致其控制和约束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受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的指导意见影响较大,按照大政方针,粗略的制定相关制度,并没有落实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可行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此项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

(三)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研究可知,风险评估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工作内容,能够科观地评估本单位面临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运营风险等等,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机制构建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相应的管控人员难以以此为标准,提出可行性的风险防范方案,规避潜在风险。一是风险评估机制缺乏实时性,那么内部控制工作执行的过程中难以及时了解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比如在某些因素影响之下某一项目资金存在超预算风险,内部控制人员未能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制定可行性的风险管控方案,致使财务管理部门可能面临无法申请追加资金和调整预算的局面。二是风险评估机制缺乏全面性,内部控制工作执行的过程中无法全面评估本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制定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比如某单位所制定的风险评估机制倾向于财务风险评估方面,认为其他业务的风险性较小,因此在风险评估的制定上存在疏忽,相应的无法制定针对性的预警及防范措施。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效能不完善

内部控制实施是事业单位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的原则,对单位组织层级、各项业务(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业务)和其他本单位涉及的其他业务进行内部控制,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合理保障单位各项业务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而当前事业单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是实施过程缺乏交流沟通和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影响内部控制策略制定与实施,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还尚未建立事业单位内控信息系统,导致内控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低下,内控实施过程中就会存在沟通不畅、问题反映不及时、相关业务工作审批滞后、留痕不完整不严密等情况,致使内控工作未能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二是自我评价机制落后,当前事业单位规模大都较小,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监督和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存在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的流程和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应用的问题。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优化探究

面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需要探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优化,改变此种局面,构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工作立足于事业单位基本面,制定可行性内控目标及工作计划,全方位地、深度地管控单位内部各个方面,保障资产使用的公平高效、优化项目绩效目标,提升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树立事业单位良好社会形象,使事业单位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为国家和人民服好务。

(一)提高认识,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事业单位要想拥有持续的发展动力,需要保证内部运作规范合理,上下层级步调一致,积极执行战略方针,完成既定的业绩目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需要单位领导层及管理层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全面了解本单位的基本面情况,按照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合理布局内部控制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及管理层的重视,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对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制定、执行及发展进行全面的掌握。明确全责,深入开展内控工作。二是提高全员内控意识,要组织开展内部控制相关的研学会或培训活动,单位全员共同学习内控管理理念及方法,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明确其在事业单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按照单位实际情况及需求,安排专人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建立内控制度,建立过程中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内部审计工作小组、内部纪检小组等部门,做到单位全员参与。三是加强内控文化建设,为了使本单位各部门员工均能支持内部控制工作,还好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内控知识竞赛、内控制度解读培训、学习单位内控制度专项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设置奖惩规则,提高参与度与积极性,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能够落实到每个人,引起管理层及每位员工的重视。

(二)健全制度,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其管控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推动事业单位良好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建立针对性、可行性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事业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内控制度编制领导小组,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需求,安排专人,建立全面的、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内部控制工作。也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机构来负责制度构建,因专业机构人员经验丰富,加之能够客观地看待事业单位运作情况,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制定针对性强、执行力佳的内部控制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相应的本单位的日常业务或人员等事项也会有所调整,那么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动态化,及时发现制度缺陷或僵化情况,修订制度,以便在该制度约束下内部控制之中与时俱进,发挥管控作用。

(三)做好风险控制,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弥补风险评估机制的缺陷,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建立信息化风险评估体系。因为事业单位日常运作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潜在风险,那么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就需要实时跟踪监控各个方面,以便发现风险隐患,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为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研究适合本单位风险评估系统,实时跟踪采集单位内部各部门信息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评估单位内部是否存在风险隐患,评估潜在风险发生等级。如若风险等级较高,那么内控人员予以高度重视,综合分析诱发风险的因素,制定可行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二是优化风险评估内容,注重风险评估得全面性和实时性。伴随着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风险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能够应对新的风险类型,内控人员需要提高专业素质,做到持续跟踪,调整风险评估指标及合理设置风险等级,为风险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做到精准施策。

(四)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效能

首先在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开展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将其紧密联系又要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形成业务事项集体决策、信息沟通、风险控制和监督评价一体化的平台,可以利用信息化建设,使用大数据、云端技术对各业务事项及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和全面的统计分析,追踪留痕,使得每一业务事项都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进度、责任人等信息,帮助内部控制的实施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内部控制的效能。其次完善自我评价和监督机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于规模较大,业务活动较为复杂的单位设置专门内控自我评价机构,保证领导的重视和机构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对于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设置专人负责,单位领导班子、内审机构、内部纪检部门、工作人员要权责分明,協调配合,对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改进,构成动态的有机循环。

四、结语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能够跟踪管控单位内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公共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加强单位权利的规范。本文梳理了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包括内控意识不足,存在制度缺陷,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内控实施效能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其管控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从提高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好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整个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四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事业单位优化内部控制提供借鉴,助力事业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留学回国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吉林省博士后公寓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评估单位事业单位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