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2021-11-14 11:43马小荣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财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马小荣

在社会深入改革的新时期下,事业单位也取得了良好发展,强化了对各项管理活动的调整。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重要内容,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进意义。但是,在内部控制方面,由于受到的干扰因素颇多,致使内部控制问题频繁出现,对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对此,应该结合实际现状,采取相对科学的办法,加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以便事业单位可以朝着更好地方向迈进。

在现代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至关重要。由于财务管理质量对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稳定运行有很大影响,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重视,合理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但是,因为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以及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面临了很多阻碍,控制问题颇多,效果不佳,对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的增强极为不利。对此,事业单位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科学制定控制办法,以便内部控制效果能整体提高。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取得的成绩十分傲人,但事业单位在发展期间,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工作效率偏低,职能职责存在较强的混乱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推动。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正积极转变职能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有效防范舞弊以及预防腐败。在2012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条例(试行)》,于2014年正式实施,几年过去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结果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内部控制工作面临的阻碍相对较多,很多制度和措施无法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并且,事业单位在经营阶段,并没有建立制度化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存在的不足之处颇多。因而,若想从整体的层面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性,有效规避各类问题,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事业单位的稳定、长久发展有很大影响。结合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果分析,整体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太大关注,尤其是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不高,致使内部控制问题频繁发生。一方面,事业单位財务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采用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方式较为滞后,单一性很强,不能及时进行改进和创新,无法满足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性要求,最终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机制存在较强的不健全性,没有相应的指导以及规范,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混乱性特点显著,不能保证财务管理活动有序开展,问题颇多。同时,因为财务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单位人员缺乏内控意识,思想观念滞后,不能积极参与到内控中,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属于财务部门,自身不需要参与,长时间下来,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层次的落实和贯彻,进而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形式化以及表面化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作用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二)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不强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无法依照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现状,有针对性地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致使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实施,干扰了内部控制的有序进行,内部控制效果越来越差。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事业单位,在实际经营阶段,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作为支撑,但因为自身因素的局限,在同一时间内很难兼顾财务内部控制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致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难度大大增加,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没有重点,使得工作在开展期间,缺乏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此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在开展期间,不能依照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科学地制定控制目标,预算编制也不够不科学。经分析,在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了43个中央部门及所属439家单位,抽查财政拨款2314.33亿元(占31.44%)。从审计情况看,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压减非急需和非刚性支出,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89.08%,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但部门预算不够完整准确,少(多)报预算、代编预算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审计期间,共涉及20个部门和98家所属单位、资金12.8亿元。其中,9个部门未将63家所属单位收支2.89亿元纳入年初预算;14个部门和93家所属单位未将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8.94亿元纳入年初预算;3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以同一项目等多申领预算1470.85万元;4个部门和4家所属单位代编预算8250.9万元。在财务核算方面,10个部门和34家所属单位少计或未按时上缴收入20.4亿元;7个部门和27家所属单位6.85亿元往来账款长期未清理;6个部门和19家所属单位存在会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19.88亿元。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造成了极大影响。

(三)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具体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应的评价以及监督机制存在较强的不健全性,致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影响了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运行。从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角度分析,如果财务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评价,那么在发展期间便很难及时掌握财务内部控制情况,无法对单位发展需求有精准感知,财务层面的决策制定以及管理活动的开展很容易出现问题,不具备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同时,如若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作为支撑,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以及控制类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本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长时间的累积,内部控制的调整以及优化空间会越来越小,一旦情况严重,甚至会引发一系列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长久经营非常不利。

(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内控人员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以及核心,对内部控制效果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但结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水平来看,内控人员的水平和业务能力相对较低,需要提升之处颇多。在具体工作中,内部控制人员的意识较为薄弱,无法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期间,存在较强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学性。因为长期被传统管理模式局限,再加上内控人员自身因素,不具备更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意识,致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内控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无法快速且高效地对会计基础工作加以开展,信息失真、核算失误等问题时有发生,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阻碍,影响了控制效果的提高。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面对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为了能高效解决,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为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应该结合现存问题,深入剖析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案。

(一)强化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

若想从根源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各类问题,为事业单位的长久经营打下良好基础,必须要从整体角度着手,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保证管理和控制工作能在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以便各个层面以及各个时期的财务管理控制活动能有序开展。比如:事业单位在经营阶段,明确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不断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将基本的权责关系予以明确,并在新政府會计制度的基础上,细化财务工作内容和目标,以便制度的落实能有章可循,促进内部控制效果的提高。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模式要及时更新,加强对内控核算体系的完善,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组织构架,掌握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建设方向,从而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强化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视

为了能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果,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基本方向以及侧重点,让内部控制具有较强的精准性,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等资源能得到科学配置,合理应用。针对事业单位而言,其中的预算管理特殊性很强,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依据,发挥的作用很大。因而,应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重视,以便能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提供必要支持。比如:某事业单位在经营期间,为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在综合考量现状的前提下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并将预算执行过程作为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从2017年4月准备预算编制工作开始,截至2019年下半年,将2018年年度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于2019年度的预算管理以及2020年度的预算编制,整个周期将近三年,在预算调整预算编审以及预算批复等重点业务环节,内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所以,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手段,围绕预算管理来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并借助预算管理方面的创新,有效对内部控制能力进行带动和提升,确保内部控制成效在全面提高的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以及控制方面的工作也能顺利开展。

(三)强化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监督机制的健全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期间,需要将实际经营现状作为依据,采取相对科学的办法,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加强运转力度,确保控制工作能有序进行。在实际工作环节,制定完善的评价以及监督机制,将事业单位领导作为评价和监督的主体,对各个内容进行细化,并以此为基础,认真履行评价以及监督职能。同时,根据财务管理现状,合理制定财务内部控制策略,严格且深入落实,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目标,并对目标以及策略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依照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做出调整,以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能顺利进行,不会有任何问题出现。同时,依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类不足,了解问题的诱发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将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作为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提升的过程。从事业单位发展的角度分析,如果相应的平台以及监督机制能得到有效且良好的运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管理和控制类工作能有序进行,对事业单位长久经营非常有利。

(四)强化对支出管理的控制

事业单位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支出的控制,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科学对支出内控体系加以设计,按照单位的实际现状以及管理需求,对不同支出事项设计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预算包干模式。针对这种模式来说,主要是各部门依照单位年度核定的预算额度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其可以细化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大包干”,另一种为“小包干”。其中,大包干”模式具体是指各个部门组织或者开展业务工作发生的一项或者几项费用,结合既定的标准,诸如会议费、差旅费以及车辆杂费等打包核定,或者对办公费单项费用进行精准核定。办公费包干标准核定为1800元/人,车辆杂费包干标准核定为5000元/辆。对于“小包干”这种模式来说,某项支出中的某些细项,依照一定标准来进行核定,诸如差旅费中的伙食补助费,需要依照出差自然天数进行每天每人100元定额包干,交通费中的停车费以及洗车费等依照每年每月150元的标准定额包干。另一方面,定额标准控制模式,针对这种模式而言,实际是指在批复的年度预算方案范围内,对每次支出事项依照定额标准来进行,严格控制。为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支出能得到科学管理和控制,应该在制度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设计,保证内部控制能有一定针对性。

(五)强化对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水平不断提高。因而,事业单位在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期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在实际内部工作过程中,可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其中,有效对大数据思维加以利用,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现状,科学对大数据平台加以搭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能整体增强。从事业单位进行发展的层面考量,只有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才能将以往信息共享的问题彻底解决,将信息进行科学收集和整理,将信息的价值充分彰显出来,以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通常情况下,对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进行搭建,除了会让信息科学利用之外,也能实现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借助大数据技术,各类数据能合理的归类和整理,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加大信息利用效率,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更加顺利。此外,对大数据平台进行高效运用,深层次对数据间的关联性加以挖掘,构建数据知识图谱,以便信息能具有较强的联系,让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及时解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控制有效性。

四、结语

综合而言,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面,而内部控制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必须强化重视,结合实际现状,采取科学的方式,合理制定控制办法。同时,针对现存的内部控制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成因,并以此为依据,深入实施内部控制措施,确保问题能彻底遏制在根源,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测绘勘查院)

猜你喜欢
财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