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管理研究

2021-11-14 11:43严宽荣黄敏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实习生本科生职业生涯

严宽荣 黄敏

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的有效管理是提升校企合作效果、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方式。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实习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实习工作岗位与内容较单调、实习工作与回报期望的偏差、管培生成长计划初步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初步形成、实习过程缺乏工作主动性。从酒店、学校、本科实习生视角提出创建酒店管理本科实习生其成长体系与机制、学校加强对本科实习生的职业生涯引导管理、本科生自身构建职业生涯管理规划的措施,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目标。

为提升了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用型本科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成为必须的环节。酒店从经济利益的方面出发,能以较低的成本选择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人力资源方面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也大量招收实习生。

一、酒店管理本科实习生管理现状分析

(一)工作岗位与内容较单调

在酒店实际工作中,酒店管理本科实习生们被看作低廉的劳动力,一般把他们分配到前厅、客房、餐饮这三个部门工作,直接对接客人进行基层服务工作。在职能、行政岗位的实习生则很少。在酒店实习中,管理岗和决策实践的岗位高度缺失。一般来说,一线服务工作是以熟练的专业服务技巧为主,本科实习生在校期间已经对其酒店服务流程和专业技巧在理论上有了系统的学习,也有专门的针对训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大概1到2个月,本科实习生在技能上可以熟练掌握。而且本科的工作内容与高职学生的工作内容没有什么差别,本科生的优势很难得到体现。

(二)工作与回报期望的偏差

在酒店行业中,资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往往重于学历,本科实习生学历较高,学习能力强,但依旧不怎么受重视,这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被打击。在薪酬待遇上,实习生只有固定的实习津贴加提成,一般在人民币2000元左右,而酒店正式员工则是3000—4000元,其中包括基本工资、提成、绩效等,还有五险一金、学历补贴等待遇。大多数酒店也没有专门对于实习生的激励制度和专业的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是常态。他们岗位长期不变,薪资待遇不提升,重复性的工作,提升不够,如此时间一长,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大大降低实习生工作热情。

(三)管培生成长计划初步启动

在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中,酒店管培生是个不错的选择。管培生进入企业后,在各个部门开展轮岗工作,了解公司整体营运流程后,再根据个人专长和最有兴趣的部门进行安排岗位,这种管理模式出来的人才能够在较短时期内成为管理工作者。在国际和国内一些高端酒店品牌内(例如万豪、希尔顿、雅高、开元等),一般都会开展管培生计划。与其他行业管培生相比,酒店管培生对耐力和意志的考验更大。管培生计划目前还在发展阶段,并且只有在高端的国际国内品牌酒店集团内进行,因为管培生计划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实力稍微弱一点的酒店则没有考虑这个发展渠道。除此之外,当集团在管培生身上花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后,管培生是不能随意跳槽,职业自由度受到限制,并且具体未来去哪个酒店工作也是听取集团的意见。

(四)企业文化建设初步形成

酒店不仅针对普通员工,对于实习生,也会有专门的关怀活动。首先在实习生初入酒店实习时,酒店为实习生们举行欢迎会,欢迎各位实习生们加入开元大家庭;每月会举行生日聚会和团建聚餐,酒店会为当月过生日的酒店实习生们提供小蛋糕或者酒店自助餐券;除此之外,酒店每个季度还为员工举行“员工感恩日”等活动,其中也包括酒店实习生,让新入职的实习生快速地融入酒店大家庭中,凝聚团队力量。

(五)实习过程缺乏工作主动性

酒店管理本科实习生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好胜心强,在酒店实习前,实习生大多希望通过轮岗实习,学习各个岗位的知識和技能,进而走上管理岗位。但是大多数酒店一般不会设置轮岗制度,基本都是在固定岗位或者同一部门不同岗位(如餐饮部的中西餐)到实习结束。除此之外,在实习初期,在操作技能方面,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熟练,会经常遭到领导指责,容易造成自尊心受挫,产生自我怀疑和退却心理,对工作环境和领导产生不满情绪,工作马虎,得过且过,缺乏工作主动性。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国外旅游产业发展比较完善,与旅游教育的关系、合作研究比较成熟,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成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遍发展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BE、加拿大的工学结合、日本的产学研合作、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BTEC、澳大利亚的TAFE 等几种模式,都贯彻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体现了行业在旅游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直接针对市场,面向就业,根据社会需要确定学生应培养的能力。

著名学者保继刚对中国高等教育30年来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间存在矛盾。在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实践中,先后出现了“平台+模块”模式、“双创”应用型模式、“四轮驱动型”模式、“订单式”和“工学交替”模式、智慧导向型等教育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可以看出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都越来越重视协同育人,通过校企协同平台,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形成对岗位专业的知识认知,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与整合为酒店管理实践操作能力。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实习生管理

(一)酒店创建酒店管理本科实习生其成长体系与机制

1.职业定位,确定目的与计划。通过上岗前培训,酒店人力资源部可以花费3-5天的时间,对实习生们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首先,给实习生们分发酒店的简介和产品知识手册,让实习生们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酒店组织架构图和酒店各部门的岗位要求、职责以及用人需求,并且合理安排时间,让各部门负责人针对各个部门的情况进行培训;然后,让实习生进行价值取向测验以及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填写,并由自己统计好自己的测验结果。明确实习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以及价值观取向;最后,对企业文化、各部门岗位职责等培训内容进行初步考核,并让实习生填写部门意向表,根据酒店各部门实际用人需求,和个人兴趣、性格,确定本科实习生的岗位,尽量做到“人岗匹配”,并努力为其提供轮岗的机会。

2.组建酒店职业生涯管理小组,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协同模式。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跨部门跨领域的项目。为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就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的团队。第一,“一个中心”指的是酒店人力资源部门,该部门的负责人发挥主导的作用;其次,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一个基本点”,各部分负责人主动配合人力资源部的相关工作,发挥协调人力资源部与员工的作用;最后,本科实习生代表为“一个基本点”,积极配合上级工作,上传下达,及时反馈实习生的需求和心理状况等信息。三者互相合作协调,为本科实习生提供所在部门岗位的职业帮助和对未来的一个职业指导,专业性与针对性更强。

3.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宣讲会,了解实习生自我认知。宣讲会的主要作用是向实习生讲述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技术和制定规划的方法。宣讲会由职业生涯管理小组的成员和所有实习生两部分组成。一方面,由于职业生涯小组成员组织和领导并执行整体职业生涯管理项目,所以要对职业生涯管理小组的成员进行着重培养。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他们对职业生涯管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全体实习生作为被指导和宣讲的对象。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为主讲人,向实习生说明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知识、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可得到的益处和如何配合这项工作,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然后,在宣讲会后,分发职业锚量表给实习生们,让他们对自己符合的职业类型有个大致了解,通过双方的会谈,小组成员进一步了解实习生的自我认知,而实习生自我认知后也应当及时向上级沟通。

4.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图。通过实习期的培养,本科实习生与酒店都互相进一步了解彼此。酒店对于本科生或者其他员工可以利用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来设计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关注他们以后的发展。若本科实习生毕业后留任意愿强,那为他们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措施;而如果实习生还未决定在酒店行业继续走下去,那这个执行项目是有用的筹码,有利于吸引其到酒店来一展抱负。

5.建设实习生职业生涯晋升通道。本科实习生入职后,让他们有轮岗的机会,有利于发现他们专长与优势,然后根据工作情况和自身意愿,选择匹配度高的职业发展通道反馈与评估。在开展实习生职业生涯管理规划中,需要及时监控,得到参与人员的反馈和评估。在职业生涯管理工作進程中,酒店需要了解实习生的心理状况是否健康?实习生对酒店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实习生是否积极工作?是否由较强的留任意向?就酒店而言,则评估酒店的人才竞争力是否增强、与实习生之间的矛盾是否好转、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等问题。在工作中,及时反映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且给予处理办法进行更正。

(二)学校对本科实习生职业生涯的引导管理

1.树立并增强本科生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应该着手于对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充足准备。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管理规划并不了解,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主动引导,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不至于荒废时光。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大一,树立职业生涯管理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所在,分析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和岗位;大二,提高专业技能和认真学习,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大三,确定学业目标,是准备考研继续在学术道路深造,还是准备直接就业。若直接就业,则多参加社会实践,根据酒店行业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大四,运用周边资源了解就业信息,做好职业准备,确定职业方向,参加就业招聘。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相融合。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来说,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在酒店行业,实践大于理论。但理论又是实践的基础。所以在大一到大二期间,学院可开设职业生涯管理规划课程,让学生们了解职业生涯管理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规划意识,开始有意识的制定初步职业规划。同时,开设酒店管理课程,大一理论课程偏多,重视酒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大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重均等,开始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酒店专业技能上的锻炼。大三则可以开设酒店职业生涯管理规划课程以及增加酒店实践课程比重,还注重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师们在课程教学中多增加案例分析情景分析等环节,并且增加酒店实地实训课程。大四则主要为酒店实践课程,更多时间给予学生进行酒店实地实习,让理论知识运用到酒店实际工作中。在大学四年中,从头到尾贯穿其中的,除了职业生涯管理规划课程,就是英语(大学英语和酒店英语)和心理(职业理念教育和心理辅导)两门课程,尤其重要。流利的英语口语和英语阅读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增分不少。

3.完善本科生就业实践实习机制。学校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选取一些管理水平较高、可信度高的高星级酒店进行长期合作,有助于本科生到酒店实地进行参观实习,建立相关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另外,在师资力量方面,合作酒店可以与酒店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们进行良性互动,这些老师们可以进入合作酒店挂职观摩,在这期间,老师们应不断学习,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获取最新消息,同时巩固自身的专业技能。学校也会对其进行考核,会适当给予奖励。同样,酒店资深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进行挂职,每周固定时间来给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授课,以及开展酒店相关的知识讲座,并进行适当互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酒店的热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酒店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之后进入酒店实习打好基础,有了心理准备,调整好心态,增强实习效果。

(三)本科生自身构建职业生涯管理规划

1.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目标。每个人一开始所选择的职业会对接下来的职业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选择高度匹配的工作,有利于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开展,不然,就会对职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在一开始选择职业的时候,可以应用职业锚量表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自己的职业锚类型,找出适合的就业范围,并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主观条件选择与自己匹配度高的职业,确定自己的阶段职业目标。

2.提高职业适应性。酒店内事务繁琐,流程复杂,本科生进入酒店工作后要有明确且专一的目标,适应工作环境。要明白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有条不紊地专注你的工作,积极参加酒店岗位培训,虚心请教领导和同事,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同时,在熟练掌握工作内容和技巧后,也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工作兴趣,掌握新技能,提高工作水平,强化职业适应性。

3.根据酒店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确定职业目标,发展职业角色形象。本科生进入酒店工作后,及时了解酒店的组织架构,借助酒店为员工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相结合,真实地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心仪岗位,并为之努力,了解心仪岗位职责,从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两方面深入,有目的性地自我培养和训练,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为自己确定职业锚创造条件,定好根基。

4.端正态度,培养自我职业决策能力。本科实习生要端正态度,不要过于关注薪酬,实习主要还是以学习和锻炼为主。在实习期间,保持积极学习,乐观坚强的心态,保持一个清醒的精神状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除此之外,在工作中,要多学习多思考,自觉培养职业决策能力和灵活的思维逻辑,加强自身主动性,果断的做出对的决策,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旅游学院)

基金项目:九江学院教改课题“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XJJGYB-19-34)成果。

猜你喜欢
实习生本科生职业生涯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