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基于精准扶贫方面的开发分析

2021-11-14 11:43李雪平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精准人力资源农村

李雪平

精准扶贫是基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本文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展开分析,探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阐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面临的困境问题及具体成因,针对问题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精准扶贫是基于对贫困地区实际状况的科学研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有效的帮扶手段,加快实现对农村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考核,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精准扶贫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具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扶贫增益、巩固扶贫效果等功能,要求各部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指农村地区内部具备价值创造能力的农村劳动力总和,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时代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热点问题,旨在通过对农村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加大对农村人口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文化素质、文娱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人口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对农业人口的综合性管理,进而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综合素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精准扶贫对农村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部分农村社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呈现滞后性发展状态,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不明确,精准扶贫目标及规划仍存在不完善现象,对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同时,农村人口普遍存在缺乏知识经验、思维模式固化等现象,极易出现贫困代际传播的情况,影响精准扶贫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从而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困难问题,为此,农村社会要在精准扶贫观念指导下,逐步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知识技能水平,加快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与配置,进一步排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期间产生的障碍,从而提升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一)相互影响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在党中央领导下,逐步买入新的发展阶段,“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词汇成为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农村社会逐渐开始进行社会改革与转型探索,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加快构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现代化农村社会运行结构。在此期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提出,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要求党中央精准扶贫计划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形成不同程度的融合,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关键因素,将精准扶贫作为推动农村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推手,加快建立现代化农村社会发展模型,激发农村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相互促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实现精准扶贫战略目标,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与分析,对农村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充分发挥资源在提升农村贫困人口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立足新时代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均匀分布,提高农村社会人口发展质量,破除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局限性,加快实现城乡共融,促进精准扶贫项目的推进,全面激发农村社会人力资源的活力与动力,从而解决农村社会的贫困问题。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困境及成因分析

农村社会发展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与束缚着农业社会的综合发展,对精准扶贫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阻碍作用。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展困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社会人口基数大且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农村贫困人口思想意识发展具有滞后性特征,对精准扶贫及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宣传与推进起到阻碍作用,农村人口对经济社会各项活动的参与度较低;第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教育培训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教育扶持不足与农村社会教育意识薄弱两方面,直接导致农村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忽视,对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形成阻碍;第三,农村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运行存在缺陷,相关制度、机制规划不科学,人力资源浪费和滥用现象严重,硬件扶贫背景下,忽视对农村经济社会、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培训,导致农村扶贫战略物资实际利用效率低下,返贫率较高,影响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农村社会产业结构单一,仍以传统耕种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直接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口结构呈现极端的不平衡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出现空心化现象,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目标实现的难度。

四、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价值功能

精准扶贫战略发展目标的提出,以当前农村社会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是对以往农村扶贫工作的反思与自省,同时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对农村社会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核心工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重要作用。就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而言,由于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呈现混乱且分散,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困难,难以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与帮扶,不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农村社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果的挖掘与利用,增进工作人员与农村基层民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扶贫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首先,要充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对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要求农村社会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定位,确定扶贫目标、扶贫效果,在精准扶贫理念下,要求农村社会对贫困规模进行控制与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农村社会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加快农村社会资源的创新利用,为实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目标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其次,要根据农村社会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制定动态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提高开发工作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期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對农村总人口数量、实际人口数量、劳动力流失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对农村人力资源分布及使用状况有初步认识,接着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实现对人力资源开发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方向发展;最后,要将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或潜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具体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农村社会发展现状,制定共同的发展目标,重点关注农村社会资源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特征,充分发挥国家和政府推行的优惠政策,优化农村人口组成结构,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可持续性,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供应,推动农村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向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制定精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精准扶贫背景下,为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状况,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多方式、多渠道,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第一,要以精准扶贫为基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农村精准扶贫主体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产生的认知偏差与困境,明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定位,加快人力资源整合与管理;第二,要对人力资源开发内容及形式进行确定,采取针对性措施破除人力资源开发与精准扶贫之间的衔接困境,充分挖掘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资源,积极组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团队,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多层次要求;第三,要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指导帮扶,针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村贫困群体进行集中管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加快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对口扶贫”,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物质、生活、经济、精神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对其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与服务,全面提升贫困村或贫困县的经济发展实力,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第四,要针对农村贫困群体,制定就业创业培训与教育目标,为部分农村极度贫困人口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引导农村贫困群体发挥个人价值,为社会、为贫困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第五,要加快开拓多种渠道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改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运行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率和质量。

(三)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由于我国农村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依靠基础教育,地方政府、社会机构等主体参与意识薄弱,导致参与度较低,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效果,为改善上述状况,地方政府及相关社会机构要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支持,通过健全与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形式,强化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首先,要建立以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创新教育模式等具体措施,促进农村社会贫困人口思想意识的转变,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其次,要建立农村人力资源转移机制,明确农村社会各方主体的具体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最后,要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保障机制,对农村劳动力采取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强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效果,逐步推进农村人口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系

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科学利用逐渐成为重点,在正确扶贫观念指导下,逐步深化教育精准扶贫理念,充分发挥教育扶贫政策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做到立足实践、顾全大局,从整体角度出发,在农村贫困区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教育,普及和拓展农业机械与技术专业知识,培育现代化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加快实现农村人力、物力资源的聚合,促使农村劳动力接受新型农业观念,共同推进农村、农业、农民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形成以农村劳动力资源为核心的农业生产作业系统,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力资源作为制约和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国家及地方政府需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视程度,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教育扶贫资源投入力度,明确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问题,制定和出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国家教育法规政策的指导和援引功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农村教育扶贫工程中来,在法律层面明确社会扶贫主体在教育扶贫工程中的职能与责任,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期间,还需制定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加速教育扶贫资源向农村社会内部流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活力和动力,推进农村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规范社会各界扶贫主体的行为,以相关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规为依据,使其做到有法必依,强化农村教育扶贫工作质量。

(五)打造农村现代化产业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逐步推进,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利用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在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生产格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就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与利用效果而言,仍存在诸多不足和欠缺,集中体现在农村人力资源组织管理、运行模式两方面,导致专业人才组织管理机制失灵,出现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及劳动力配置不合理情况,造成农村贫困人口资源及农业社会发展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适应性不足,难以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农村必须对上述状况进行重点突破,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前提,积极农村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制度、法律、政策逐步完善的社会背景下,逐步强化农村社会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拓宽农业生产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渠道,充分发挥农村相关产业驱动功能,培育现代化农村新型产业发展业态。

一方面,农村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背景下,利用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业,通过治理农村社会生态环境、增设旅游基础设施、引进专业管理人才等方式,打造农村现代旅游产业,吸引游客的同时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为农村本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和渠道,打通农村就业道路,为农村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力资源,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农村要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将农村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开发与现代化优势产业相结合,将电商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以农村本地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发展情况为基础,在充分掌握本地农业技术性专业人才基本组成结构的前提下,立足实际,搭建农业人才需求和组织框架,围绕网络电商产业,重视农村网络搭建和敷设问题,完善农村产业发展链条,鼓励和吸引返乡大学生与农民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加速农副产品的销售与流通,强化农民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观念,带动农村网络销售、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开创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的现代产业运行模式,做到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培育人才,加速农村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发展,以此发挥农村自身农业、社会等方面的优势,进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实力。

(六)构建农村人力资源供应链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期间,贫困地区内部劳动力资源开发问题成为关键,同时也是开展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求国家、政府、社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视,从多角度、多方面深入探究与分析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整改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机制运行的流畅度与适应性,加快实现农村社会与现代化农业人才培养制度、农村劳动力资源保障制度的匹配。

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需根据农村人口普查结果,将其与贫困农村区域当前人口结构进行对比,对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根源进行精准定位,立足精准扶贫战略目标,重视外部资源的支持与指导,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技术投入,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指导下,鼓励农业类高校对口专业大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深入到农村基层,形成农业专业人才集聚效应,优化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结构,發挥专业农业技术人才的指引作用;另一方面,贫困农村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国家和政府,还要重点关注区域内部人才培养问题,建立人才引进奖励激励机制,吸引现代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深入到农业社会实践之中,充分挖掘农村贫困地区现存的劳动力资源,注重人员的配置与组合,逐步构建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源供应链,从而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完美对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以精准扶贫为基础,通过制定阶段性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运行机制等形式,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价值功能,调动和激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汶上县寅寺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猜你喜欢
精准人力资源农村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新农村 新一辈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