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的探讨

2021-11-14 12:13周钢贤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东营市医养养老

周钢贤

“医养结合”就是发挥其医护技术和设施优势,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慢病指导、康复理疗等服务。随着我国医疗以及养老行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在不断丰富,保障老年人正常化生活,让老年人获得健康公平性对待,这是我国积极传承爱老、敬老美德,是政府、社会的一种主动、正向发展的选择。目前,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老龄人口数量也在增加,反映出较为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是当前及未来集中供养老人内在需求的一种正确选择。

关于医养结合,最早提出该理念的国家是英国,早在20世纪 60年代,英国医养结合的萌芽就已经出现,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助养、生活护理、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连续高质量的照护服务,关注的重点从疾病延伸到健康。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并且日益表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的趋势,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养老形势非常严峻,养老需求也是日趋旺盛。2017年以来,山东省逐步开始创建国家医养结合服务示范省,东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的部署要求,积极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服务,逐渐形成的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补充的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医养融合发展服务取得令人滿意的明显效果。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基本概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老年人逐渐增多,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有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在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未富先老”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方式已难以匹配大规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并未实现和谐。为了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上海市提出“9073”养老新模式,就是大约90%的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接受养老服务,大约7%的老年人享受社会机构养老服务,剩下的大约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因此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渠道。“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政府对社会各种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总体规划,2013 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按照意见要求,认真推行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各个部门提出加快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实施计划,2015年月,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十部委发布重要文件,要求具备较好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也可以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二者联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务院正式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计划,提出构建家庭、机构与社区相互配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期间,提出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新养老服务体系。国务院、人社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有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和普惠养老行动等一系列政策,用以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在政府的带领和推动下,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居家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社区综合养老三种养老服务模式,老年人需求满足率大幅提升。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作为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的养老服务体系,能更好地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就休闲娱乐加护理保健,打破了传统观念的医养分离供养模式,促进集中供养老人可持续性服务。具体而言,医养结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医”,即医疗、康复和护理,如健康咨询、体检、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内容;二是“养”, 即吃、住、休闲娱乐活动和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服务 ; 三是“合”, 即在分工承担自己相应角色的基础上,整合医养双方资源,让医疗服务资源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专业、便捷服务,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医养结合服务形式基于生命历程视角,打破了传统观念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彼此分离的形式,进而将两者有机结合,为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积极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是我们国家、社会进步必然选择,让集中供养的老人“有医、有学、有为、有乐、有爱、有尊严”的安度晚年,进而促进人民日益增长地物资文化需要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转变,这已逐渐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子女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东营市四项举措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

东营市因地制宜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建设了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让更多的老年人晚年享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

一是重视医养健康项目建设。抓好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并抓好推进实施。其中,东营市合德医院二期项目成功入选省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库一期设置养老照护床位180张,填补了东营市高端健康养老服务的空白。

二是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共同发展。鼓励支持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养老服务,90%的医疗机构有老年人看病绿色通道,二级医院均开设老年病科;东营鸿港医院、广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护理型养老机构,市人民医院举办的老年乐园运营效果良好。鼓励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目前,47处养老机构中有17处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占比达到36%,为入住老人提供了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东营市亲祥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胜利油田胜北医院联合创建的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取得较好成效。

三是积极建设新型智慧养老服务企业。让社会上更多的社会机构选择医养结合服务,东营中医医院以公建民营的形式运营垦利区社会福利中心,成立东营市亲祥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功构建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已构筑起一网多站和一中心养老服务体系。

四是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创新。在东营区史口镇、河口区新户镇等五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家庭病床,探索开展上门服务。9家医疗机构共设置了床位66张,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目前,老年人签约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70%以上。创新实施、“两院一体”模式,促进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院有机整合,高效推动医养结合融合发展。东营区龙居镇、利津县明集乡等10个乡镇(街道)正在加紧推进紧密型“两院一体”建设。 近年来,东营市广饶县卫生健康局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他们将中医特色服务融合进养老服务中,着眼于“医、康、养”等治疗手段,做到了医疗救护及时有效,工作中更多的是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细节,细心呵护老年人,让老年人心情愉快,幸福安度晚年。

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在社会中应用的范围还是比较小,所以相关方面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未形成深度产业链、产业集群,缺乏成规模的医养健康产业。而且,我国医疗行业的起步比较晚,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在实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是两者的结合也就意味着原先医疗行业以及养老服务模式的管理制度很多将不能再应用,需要剔除其中一些不好的制度体系。为了推动其发展,需要从管理体系出发,进行不断的完善。另外,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与政府也有一定的联系,法律法规等政策还不够完善,医养结合这种服务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良好的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该模式下的一些单位不仅缺乏创新,而且改革力度也不够。

(二)养老床位总量不足

养老床位总量不足是制约养老服务模式应用发展的基本因素,仅凭借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目前,不仅仅是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持以及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制约了其发展。城乡医养资源分布差异大,对养老和医疗有双重需求的老年人多,市场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老人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数子女都外出打工,这些地区的老人更需要这种服务。但是,在农村地区开展这种养老服务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养老床位总量不足、结构残缺。结构性的问题在开展之前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所以才会导致农村地区养老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三)医护人员数量不足

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端人才团队严重匮乏。由于服务模式工作的特殊性,用人需求主要是一些老人看护等方面的。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由于该行业目前缺乏资金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政府或者企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完善,导致该行业不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行业,医护人员质量低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积极的改进,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该养老服务模式质量水平的提高以及规模的扩大。

四、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与发展策略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东营市成立了医养结合工作协会,统筹领导全市医养结合具体工作,彻底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首先,政府要做出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提供前期的筹资渠道,促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完善基础设施,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东营市政府在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政策规定基础上,努力加大医疗保险等方面优惠和补贴。市政府制定了《东营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东营市养老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规定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热等收费标准不高于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需要安装固定电话、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等费用更是按一比例减免;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等按照大约不低于55%的比例用于养老服务业。其次,政府要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为该模式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由于该模式下各个部门的工作还不够成熟,而且部门之间也缺乏联系,所以要加强部门之间在工作中的联系,促使其协调发展。

(二)实现互联网大数据和智慧化医养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养老方式,以信息化养老终端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系统服务平台,将智慧化与医疗产业、养老产业联系起来,也是智慧化影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强信息向深度挖掘,建立老年人健康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开发适用于所有客户端的移动应用系统,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可视化远程卫生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对各种养老模式进行辅助,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逐渐形成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模式智慧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加快推廣更多的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完善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逐步普及以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目标的智慧医养、智能照护服务,医养健康产业繁荣发展的养老体系。

(三)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的服务模式应用范围还比较小,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其宣传的力度,以至社会公众也对其缺乏了解,很多家庭还是会选择传统的养老机构来照顾老人。但是,老人一旦突发病症,传统的养老机构是解决不了的。所以,需要应该积极宣传这种服务模式,让社会更多的公众来了解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让社会力量成为社区医养服务的主体,同时可以引进更多的国内知名的大型医养结合机构,积极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力量,通过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给社区老年人更多的健康关爱和贴心护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其社会影响力。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行业关注到医疗结合的养老模式,从而进一步拓宽其筹资的渠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以便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养老模式,进一步扩大该模式的应用范围,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建立资源服务库,加快医疗和养老机构融合。首先,根据每位老年人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根据需要建立医养结合人才资源库。医养结合需要更多的各专业的医生、康复师、护工、心理咨询师、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还有医养双方的管理负责人等。其次,除了医院和养老机构两家单位的融合,还需要与其他专科医院、各种慈善机构、基金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争取资源共享、共同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更多贴心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尽快建立长期合作、互相沟通关系,对提供合作的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接诊、检查、住院服务。逐步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同时还需要支持养老机构通过内部设立医务室、开办老年病综合医院、身体康复护理院以及与医疗机构签约协作等方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山东省东营市共有50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中有13家是养老机构开展了综合服务,16家养老服务机构设立了医务室,其余的21家养老服务机构已经通过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能更好地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医疗服务。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还需要培训大量的专业医护人员,现有医疗机构需要不断开展老年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各项服务,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化的老年医学服务人才,因此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由于目前社会各行业对于人才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所以只有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推动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得到更好应用。为了建立健全医护人才队伍,要针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改进。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比较低,所以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另外,还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为高校提供相关资金,完善高校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健全高校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以直接为其提供专业性以及综合性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东营市医养养老
养老生活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医疗的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场景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小刺猬遇到了小麻烦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加快疏通医疗体制梗阻
养老更无忧了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尚小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