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化护理对荨麻疹患儿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1-15 11:00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荨麻疹玩偶童趣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长沙410007)

小儿荨麻疹是一种好发于春秋季的常见、变态反应疾病,该疾病病因复杂,大多由过敏引起[1]。患儿由于皮肤娇嫩,接触过敏原引发荨麻疹后,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四肢、躯干迅速出现多个白色或鲜红色的丘疹、风团,随疾病发展,丘疹、风团面积不断扩大,相邻风团可相互融合,边缘清晰,常伴剧烈瘙痒[2]。小儿通常因为年龄尚小,认知意识未发展成形,对疾病症状易出现害怕、紧张感,导致配合意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转归[3]。有研究表明,运用童趣化护理引导患儿,可促进患儿初步认知得到有效发展,改善患儿的焦虑感,提高患儿的配合意识[4]。本院于2017年开展对荨麻疹患儿实施童趣化护理,观察了接受童趣化护理患儿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及患儿生活质量情况,并与接受常规护理患儿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1日~2020年1月31日就诊的荨麻疹患儿16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荨麻疹相关诊断标准[5]者;②年龄≤12岁者;③具有正常学习、听说能力者;④监护人已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神经功能异常,精神障碍患儿;②患有其他器质性如先天心功能障碍者;③中途因故退出者。将患儿随机分为童趣组和常规组各82例。童趣组男45例、女37例,年龄(6.75±1.24)岁,病程(5.31±1.32)d;常规组男41例、女41例,年龄(6.69±1.36)岁,病程(5.01±1.4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具体措施:①向患儿和家属介绍病房环境。②对家属进行荨麻疹疾病初步讲解,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③通过与患儿沟通,评估其心理状态,对哭闹严重的患儿及时给予安抚。童趣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童趣化护理。具体措施:①责任护士负责与家属沟通,记录患儿的基本信息,了解其日常习惯,初步判断患儿的性格特点,在对患儿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选取其可能更感兴趣的方式沟通、交流,提高患儿与护士的交流兴趣与信任感。护理人员应深入引导患儿表达自身情感,评估其心理状态,掌握患儿心理变化。②制作关于疾病症状、相关治疗手段、临床用药及日常护理措施的手绘卡通图片,由护士以趣味幽默的方式对图片内容进行展示与讲解,辅导患儿学习图片上的相关知识30 min。③护士向患儿展示与其具有相同疾病的卡通玩偶,鼓励患儿复述卡通图片上学习的内容,亲自为玩偶制订相关护理措施,按时为玩偶用药,对患儿复述的正确内容与制订正确的护理措施及时给予夸奖,并发放物质奖励(如贴纸、小红花),若复述错误护士应给予纠正,患儿附和。对患儿遗漏的部分,护士可通过提问让患儿回答来加深患儿对知识的印象。④鼓励患儿讲述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用药情况,护士利用电子产品对患儿表述过程进行视频录制,表述时间控制在10 min内。最后护士与患儿一同观看视频,引导患儿对自己表述的行为进行评价,正确的行为护士给予肯定表扬,错误的行为鼓励患儿纠正。两组均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6]对患儿护理前后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躯体化/惊恐、学校恐怖、分离性焦虑5个维度,共计41个小题。每小题按程度选择,采取3级评分法,评分标准按“从没这种感觉”计0分,“有时会有这种感觉”计1分,“总是会有这种感觉”计2分,总分越高表明焦虑感越严重。②治疗依从性:依从性优为治疗期间配合医护人员相关检查,每日治疗完成度良好,按时服药擦药;依从性差为治疗期间不愿配合医护人员相关检查与治疗,但可在家属辅助下完成;完全不依从为治疗期间患儿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拒绝一切检查与治疗,家长辅助无效。依从率(%)=依从性优例数/总例数×100%。③生活质量: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患儿护理前后进行评估,该表由湖南医科大学程灶火等[7]编制,量表信效度良好,共包含52个条目,包括同伴交往、家庭生活、生活环境、学校生活、自我认知、焦虑体验、抑郁体验、躯体体验8个维度,认知成分、情感成分2个成分。本量表采取4级评分法,评分标准按“经常有这种感觉”计0分,“有时有这种感觉”计1分,“偶尔有这种感觉”计2分,“没有这种感觉”计3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CARED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CARED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ISL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ISL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童趣化护理是医务人员通过充满童趣的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引导患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及需求,利用极具童趣性的玩偶、卡片吸引患儿注意力,减轻其负性情绪,加强患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降低患儿对陌生环境及疾病治疗的恐惧心理,以此提高患儿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8]。由于患儿思维方式、自我表达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仅使用类似成人护理的方式远远不够,因此,在患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关注[9]。

通过郭媛[10]研究发现,童趣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患儿焦虑水平,稳定患儿情绪,与本研究结论存在共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童趣组SCARED中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惧得分和总分低于常规组(P<0.01)。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患儿自入院开始到出院,对周围的环境与人由陌生到熟悉,这个熟悉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由于突然转变环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患儿也会渐渐习惯因治疗而导致与父母短暂性分离。对童趣组患儿,护理人员通过童趣性方式与患儿认识、沟通交流,能在较早的阶段与患儿形成信任关系,加快患儿对环境的熟悉,缓解患儿对医院的排斥,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感。通过卡通图片、玩偶等充满童趣性的环境中,患儿更容易与同病房同龄人打开话题,快速形成友好关系,减轻社交恐惧障碍。

通过朱丹丹等[11]研究发现,童趣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患儿形成遵医行为,提高患儿依从性,与本研究结论存在共性。本研究中童趣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护理人员鼓励患儿每日自述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用药情况,并与患儿一起讨论,对正确行为进行表扬,该方法不仅加深了患儿疾病治疗与用药的记忆,还能提高患儿的治疗积极感,使其具备主动按时服药的行为意识,加强患儿对自身疾病管理与护理的认识,由被动抗拒心理转化为主动积极状态,降低患儿对治疗与护理操作的抗拒心理,促使患儿依从性显著上升。

通过赖勇英等[12]研究发现,引入童趣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论存在共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童趣组ISLQ中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认知成分、焦虑体验、抑郁体验得分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躯体体验、情感成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两组患者对环境的熟悉程度的提高,相对应维度得分会相对升高,住院期间可能相对较少涉及学校、家庭等环境,所以得分并无较明显变化。童趣组自我认知与认知成分提高更明显,可能是因为护理人员使用玩偶进行荨麻疹的情景模拟,通过患儿亲自为玩偶进行荨麻疹护理,在角色演练及角色换位的过程中,患儿的认知与意识得到培养,自我认知和认知成分得到提高;通过情景模拟患儿对治疗与护理的理解更深入,有效减轻患儿对治疗与护理的恐惧、焦虑心理,焦虑体验与抑郁体验情况明显好转。

猜你喜欢
荨麻疹玩偶童趣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童趣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