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干预在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患儿中的应用

2021-11-15 11:00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输液家属静脉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无菌液体等输入体内的治疗方法,具有补充血容量、输入药物、纠正酸碱平衡等作用[1]。但静脉输液患儿输液前易对针管、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穿刺效果,易引发医患纠纷[2]。以往传统护理中,静脉输液留置针的管理人性化不够,把控患儿情绪不到位,导致其产生抵触心理。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可给予家庭支持、情景游戏,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利用游戏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旨在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依从性[3]。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模式对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患儿依从性、成功率及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留置针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行静脉输液留置针治疗者;②年龄2~9岁者;③主要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新生儿;②精神状态不佳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按照硬币投掷的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男35例(57.38%)、女26例(42.62%),年龄(5.48±1.23)岁;输液天数(5.59±1.24)d;疾病类型:感冒16例(26.23%),肺炎26例(42.62%),腹泻14例(22.95%),其他5例(8.20%);输入药物种类:葡萄糖注射液34例(55.74%),生理盐水20例(32.79%),抗生素7例(11.48%)。对照组男30例(50.85%)、女29例(49.15%),年龄(5.61±1.08)岁;输液天数(5.84±1.51)d;疾病类型:感冒13例(22.03%),肺炎24例(40.68%),腹泻17例(28.81%),其他5例(8.47%);输入药物种类:葡萄糖注射液30例(50.85%),生理盐水19例(32.20%),抗生素10例(16.95%)。两组性别、年龄、输液天数、疾病类型、输入药物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评估其置管方法,采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医用透明贴穿刺、固定,按照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的相关规定制定输液时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基于游戏的技能培训:入院后,与家属预约合适的指导时间,告知其整体护理流程、游戏开展意义,培训时间为30 min,通过手把手教学指导家属学习,前5 min可简单介绍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的信息,以便互相熟悉,中间20 min用于游戏主导培训,内容包括情境游戏的开展方法、家属参与的重要性、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等。②培训教育的工具、途径:以《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4]《儿童护理学》[5]为理论基础,以“小儿静脉输液留置科普”为图册名称,内容包括静脉穿刺、留置针、疼痛、固定维护、消毒、留置针的优势、日常脱衣、活动时注意事项、脱管后处理方法等,由护士长编写,并经护理小组各成员审阅、修改,收集相关图片、文字信息,以淡蓝色为图册底色,且每页的页脚标有“关爱小儿,早日康复”的标志,共12页含封底封面双面印,培训前交予家属,嘱其反复观看。③情境游戏的开展:静脉穿刺前根据患儿年龄、性格、性别等个体化特点给予喜爱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如听歌、看动画、画画等,逐步建立其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主动性高、积极配合的患儿可联合家属给予物质、口头奖励,进而形成一种正向强化作用。情境游戏的开展主要参与者为家属,护理人员带领患儿进入安静的穿刺室,内部配备玩具、娃娃、消毒用品、留置针、听诊器等一切静脉输液物品,其中留置针已去除针芯,避免受伤。游戏时,由家属向患儿介绍所有的物品用途、正确使用方法,护理人员做补充说明,并通过卡通娃娃模拟患儿,指导完整的静脉输液过程,重点示范消毒、穿刺、固定等操作,使患儿主动模仿静脉输液操作。鼓励患儿模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耐心解答,告知其接下来的静脉输液过程与游戏中的操作相同,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游戏时间控制在15 min。游戏结束后,给予贴画、小玩具、糖果等奖励,消毒处理模拟游戏的物品。穿刺、置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或输液后均应严格封管,避免感染。④穿刺后护理:置管后采用生理盐水擦拭血液,碘伏消毒,并敷贴于穿刺处,记录穿刺、换药时间,24 h换药时观察是否出现渗漏等情况,给予处理。嘱家属利用便于携带的记事本将日常监护过程记录下来,每日主要记录内容有留置针置管时间、穿刺者、导管是否通畅、是否出现外渗、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针对需要居家置管观察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儿情况,并告知家属若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可拨打科室电话,以及时处理。

1.3 评价指标 ①穿刺质量:穿刺依从性分为高度配合:患儿无挣扎、哭闹、抗拒等表现,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操作;较配合:有哭闹表现,但经安抚后可配合;不配合:出现抗拒的情况,拒绝静脉穿刺治疗,需约束其肢体活动;极不配合:强烈抗拒,并伴有哭闹、痛苦等表现,需2名以上的护理人员方可约束,依从率(%)=(高度配合例数+较配合例数)/总例数×100%。一次穿刺成功:以首次静脉穿刺即见回血为标准。②疼痛程度:采用行为评估量表(FLACC)[6]、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7]于穿刺时评估两组疼痛程度,FLACC评分从面部表情、腿部活动、体位、哭闹、可安慰度5项进行评估,每项均采用0~2分评分,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Wong-Baker采用10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负性情绪:分别于静脉穿刺前、静脉输液完成后,采用中文版儿童积极-消极情感量表(PANAS-C)[8]评价,该量表包含消极情绪(15条目)、积极情绪(12条目)2个维度,均采用1~5分评分,消极情绪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而积极情绪评分越高则相反。④不良事件:记录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穿刺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穿刺质量比较

2.2 两组FLACC、Wong-Baker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FLACC、Wong-Baker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PANAS-C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PANAS-C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儿科常见的一种治疗途径,考虑患儿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留置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9]。但研究发现,静脉留置针存在堵管、静脉炎等缺点,因此,面对自控能力较差的患儿,如何保证静脉输液效果的同时,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成为儿科广泛关注的问题[10]。

现代医学护理重视人文关怀,不再局限于按照医嘱操作。本研究纠正以往传统护理模式不够人性化、护理措施固定等缺点,给予家属参与式模拟情境游戏,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次数、穿刺依从率、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此模式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的患儿年龄为2~9岁,该年龄段对游戏兴趣较大,而游戏对其智力、社交能力、心理等的作用亦得到一定认可[11]。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是一种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静脉输液过程模拟的模式,游戏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玩具娃娃模拟患儿,并指导患儿对娃娃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提高其依从性,且主动配合的患儿可得到玩具、糖果等奖励,帮助其积极面对静脉穿刺治疗,以提高穿刺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LACC评分、Wong-Bak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游戏的趣味性可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提高认知,家庭支持可从心理、精神上安抚患儿,使其处于放松的穿刺状态,减轻穿刺疼痛。

2~9岁年龄段的患儿对家属的依赖性较强,入院后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医院环境的陌生、静脉输液的疼痛等均加剧其对家属的依赖心理,因此,治疗过程中家属的陪伴尤为重要[12]。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输液结束后,两组PANAS-C评分中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均优于静脉穿刺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干预后的患儿心理情绪更积极。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及品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其环境、氛围共同决定了个体性格、观念等的形成。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则通过游戏的方式模拟静脉输液过程,以提高患儿配合度,而游戏过程中家属全程参与,并在接受培训后掌握一定的技能与知识,具备较为理想的指导能力,无论是游戏模拟过程还是穿刺结束后的护理均具有重要意义,而自身掌握的知识可提高家属的主动性,通过全程护理陪伴与讲解,为患儿营造温馨且轻松的治疗氛围,有利于改善负性情绪。另外,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情境模拟过程中对不良事件的强调较为浅显,效果改善不显著。

综上所述,家属参与式模拟情景游戏可提高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疼痛,改善其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输液家属静脉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