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动干预对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2021-11-15 11:00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入院心功能满意度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广东汕头5151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1]。根据COPD的临床特点可将其临床过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多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心功能减弱,耐受能力差,容易引发心力衰竭,影响整体病情的严重程度,导致死亡[2-3]。蒋燕红等[4]研究指出,对老年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可在保障临床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因此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干预有密切相关性。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我们对30例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动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5月31日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AECOPD及心力衰竭的诊断要求[5-6]者;②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者;③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者;④患者知情同意,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脑出血或脑梗死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参与其他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8(67.21±5.10)岁;病程7~36(18.67±2.36)d;合并症:糖尿病8例,高血压6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2(68.70±5.25)岁;病程10~32(17.79±2.50)d;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8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接受相同的吸氧、雾化、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训练、合并症的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等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正确指导饮食和用药、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心理护理等。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联动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由主管护士、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医护组建多学科联动管理团队,根据临床经验、相关资料和患者具体病情,确定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护理目标。②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采取逐层推进的管理办法,对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护理:a.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既往史、发病时间和频次、临床症状、用药史,建病历。b.邀请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会诊,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c.多学科联动管理团队每日随医疗及护理组查房,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患者的血压、氧合、心功能、肺功能情况及时调整诊疗方案。d.通过开设健康讲座和口头教育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的讲解,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患者树立对医疗行为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测量血压、评定心功能状态的方法,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理解。e.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可以分享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f.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气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取两组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如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

1.3.2 心肺功能指标 ①肺功能: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使用肺功能仪诊断并比较两组入院时、干预后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②心功能:分别入院时、干预后2周使用超声心动仪测量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心输出量(SV)、心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评估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

1.3.3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和抑郁自评量表(SDS)[7]评估两组心理状态。SAS、SDS各包含20个条目,采用4级(0~5分)评分法,累计条目所得×1.25取整数即为标准分。SAS评分<50分、SDS评分<53分表示情绪正常,SAS评分≥50分、SDS评分≥53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1.3.4 患者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前发放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重测信度为0.827,效度0.797,统计患者满意度评分。量表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及时性、健康教育、护理舒适度共5个方面,各方面分值0~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血气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血气指标比较

2.2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入院时、干预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入院时和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入院时和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第二产业发展和大气污染加剧,我国AECOPD患病率逐年增加,此类患者由于通气障碍,机体严重缺氧,往往合并心力衰竭[8]。目前,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临床主要通过采用吸氧、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和心肺功能。AECOPD合并心力衰竭的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加上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降低,直接影响治疗进展[9]。由此可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理、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在全民健康发展理念的推助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对临床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多学科的联动干预为医疗模式、医疗质量带来了新思路,并在临床得到大力推广及应用[10]。AECOPD患者气道分泌大量黏液,增加气道阻力和呼吸肌做功,易引发血液中含氧不足及酸碱不平衡,增加死亡风险[11]。通过血气分析和心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aO2、SaO2、pH值、FEV1、FVC、FEV1/FVC%、LVEF、SV、CI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联动干预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增加气体交换,缓解气道阻塞症状,改善供氧及心肺功能。分析原因:多学科联动干预模式通过组建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的专业医护成立多学科联动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法,营造利于改善患者病情的环境,延缓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进展,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多学科联动干预还通过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开展[12]。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损害,不仅会产生机体不适感,负性情绪的表现情况也十分突出。据郭荣荣[13]报道,AECOP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心理状况与生理状况相互影响,机体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研究组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及时性、健康教育及护理舒适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提示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学科联动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多学科联动干预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可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进展;此外,多学科联动干预注重护患沟通,强调从各个角度满足患者的精神诉求,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加速康复进展[14]。

综上所述,多学科联动干预可有效改善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心肺功能及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如样本量较少,未开展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多学科联动干预下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建议今后扩大样本量对上述不足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入院心功能满意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