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15 11:00张带芳1郭惠玲1黎婉媚1宋秀婵2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高压氧中毒

张带芳1,郭惠玲1,黎婉媚1,宋秀婵2

(1.东莞市人民医院 广东东莞523000;2.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患者在中毒后因大量CO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降低其携氧能力,导致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而一旦机体缺氧程度低于身体耐受程度时,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出现重要脏器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严重者窒息死亡,因此,选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研究重点[1]。近年来,高压氧治疗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能迅速改善患者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提高血浆内含氧量和氧分压[2]。但有研究提出,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其心肾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因此,急性CO中毒患者的治疗分秒必争,临床应选择快速、有效的干预方式让患者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减轻疾病带来的危害[3]。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其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且危重症患者是急诊患者中病死率最高、变化最快、病情最快、危险性最大、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群体。急诊绿色通道是医院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的高效、便捷的服务系统,且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在CO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12日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急救治疗的78例CO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我院进行急救治疗的CO中毒者;②中毒至就诊时间<12 h者;③患者临床表现为呕吐、无精打采、眩晕、心悸、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短暂的呼吸不规则、精神恍惚、视觉障碍、晕厥、各种反射弧消失、烦躁等。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急救干预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急救绿色通道干预的3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研究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7~75(43.56±4.21)岁;中毒至送医时间2~9(5.29±1.01)h;轻度中毒19例,中度中毒10例,重度中毒9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7~80(43.25±4.19)岁;中毒至送医时间2~11(5.33±1.07)h;轻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10例,重度中毒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前均纠正酸碱失衡,并改善脑部微循环,避免过度震颤,随后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进行高压氧治疗,并将压力控制在0.2 MPa,在患者压力稳定后采用面罩吸氧治疗,吸氧20 min休息5 min,重复以上步骤1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干预,治疗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述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严格执行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1.2.3 研究组 ①出诊护理: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先询问家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对中毒原因、时间进行简单判断,准备急救物品后,以最快速度上车并赶往事发地,与家属保持联系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简单急救。②急救路径干预:达到后对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及瞳孔情况给予GCS评分,并依据评分给予吸氧、气管插管、心脏复苏等治疗,同时在救护车中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③院前急诊:接诊人员在院内做好抢救准备,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在患者到达后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治疗,在进行血气检验、头颅CT检查后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④高压氧治疗干预: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和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及时与家属沟通病情,争取获得家属的支持。在高压氧治疗中,指导患者平衡耳外压力,避免出现鼓膜损伤;对不清醒患者,及时观察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⑤治疗后期干预:嘱家属注意患者保暖,并鼓励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适当延长重度患者的观察期、治疗期,避免出现迟发性脑病,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CO吸入过多出现的危害、急救措施;嘱清醒患者住院期间要忌烟忌酒,保持良好情绪,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而未清醒患者则由护士落实好生活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急救时间、意识初现时间、清醒时间。②比较两组急救成功情况。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皮肤损伤、肺部感染、迟发性脑水肿。④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态度、沟通能力3个条目,各条目得分均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信效度为0.841。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时间、意识初现时间及清醒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时间、意识初现时间及清醒时间比较

2.2 两组急救成功情况比较 研究组急救成功38例,急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急救成功39例,失败死亡1例,急救成功率为9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CO无色无味,很难在中毒前被察觉,且CO在进入人体后,会与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患者在出现呼吸困难时已经是中度中毒症状,其神经功能和行动能力均出现异常,且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患者还可能出现昏迷症状,若未及时就医,则会导致部分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而高压氧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但在患者治疗期间,常规干预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仍需探讨新型干预方式提高急救效率[4]。

有研究提出,机体在吸入过量的CO时,则会出现CO中毒,且体内的CO还会与O2竞争血红蛋白,影响血红蛋白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细胞出现缺氧,进一步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机体CO排出,提高血红蛋白携氧功能,机体缺氧状态可得到改善,进一步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但多数患者和家属因缺乏对高压氧治疗的认知,影响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进行,而CO中毒患者的治疗分秒必争,因此,给予快速、有效的干预方式十分关键[5-6]。绿色通道是一种快速干预模式,可有效结合急诊急救及院前急救[7]。本研究结果显示,将绿色通道应用在高压氧治疗CO中毒患者中,能缩短急救时间、意识初现时间、清醒时间。分析可能是因为在开通绿色通道后,救治人员在院前抢救开始已掌握患者的大概情况,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在赶到后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并根据患者的GCS评分情况给予针对性院前治疗,能有效缩短临床救治时间,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8]。本研究中两组急救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可能是因为CO中毒为特殊患者,其临床抢救治疗分秒必争,在应用高压氧治疗后能有效救治患者。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能是因为在应用绿色通道干预后,能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接受临床治疗,进一步减轻CO对机体组织、功能的缺氧性损伤[9]。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对护理技能、护理态度、沟通能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能是因为在出诊护理中,医生及护理人员有效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急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中毒症状;另外,在院内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指导,并详细讲解高压氧治疗的优势和相关注意事项,能有效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状态,家属支持治疗,患者也积极配合治疗[10-11]。

综上所述,绿色通道在高压氧治疗CO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患者急救时间、意识初现时间、清醒时间均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患者及家属均较满意。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高压氧中毒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中毒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西游记》中毒记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绿色通道